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4篇肿瘤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外科
  • 3篇肠癌
  • 3篇肠肿瘤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 2篇胆囊切除术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外科手术
  • 2篇腹腔
  • 2篇肛门
  • 2篇保肛
  • 2篇保肛手术
  • 2篇保留肛门
  • 1篇低位直肠
  • 1篇低位直肠癌

机构

  • 7篇上海市静安区...

作者

  • 7篇童新华
  • 6篇涂长龄
  • 4篇姜波健
  • 2篇张明德
  • 1篇卢敏
  • 1篇孙荣勋
  • 1篇陈宏
  • 1篇沈浩
  • 1篇王宏强
  • 1篇钱选青
  • 1篇高友福
  • 1篇林浩
  • 1篇沈旻
  • 1篇赵树龙

传媒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外科

年份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阑尾类癌21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0
2001年
目的 探讨阑尾类癌的生物学特性、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自196 7~ 1997年收治的 2 1例阑尾类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本组 2 1例患者中有 12例(5 7% )的症状和体征提示为急性阑尾炎。 9例患者 (43 % )为偶然发现。肿瘤直径小于 1cm有 16例 ,1~ 2cm 3例 ,大于 2cm 2例。 15例肿瘤浸润深度限于粘膜下或肌层 ,4例侵及浆膜。有 2例患者显示肿瘤浸润至阑尾系膜 ,1例患者肿瘤大于 2cm伴局部淋巴结转移。除 1例肿瘤直径大于 2cm且伴阑尾系膜淋巴结阳性者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外 ,其余 2 0例均仅行阑尾切除术。获随访的 19例患者中 ,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阑尾类癌少见且多无症状。小于 1cm的阑尾类癌仅作单纯性阑尾切除术即可。肿瘤大于 2cm的患者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陈宏姜波健涂长龄童新华
关键词:阑尾肿瘤类癌瘤外科手术
中低位直肠癌的保留肛门手术治疗被引量:2
1998年
中低位直肠癌的保留肛门手术治疗张明德姜波健王宏强童新华涂长龄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胃肠道癌的第二位。近10年来,随着对直肠癌浸润和淋巴转移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吻合器的广泛应用,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逐年增加。据文献报道,90%的直...
张明德姜波健王宏强童新华涂长龄
关键词:直肠癌保肛手术外科手术
结肠脂肪瘤2例报道
1994年
结肠脂肪瘤2例报道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外科钱选青,童新华大肠肿瘤中,脂肪瘤极为少见。兹将2例报道如下:[例1]男,66岁。主诉:中腹及右下腹隐痛8月,伴大便次数增多,于1993年2月15日诊断为结肠肝曲腺瘤入院。患者于1992年6月起间歇性中腹及右下...
钱选青童新华
关键词:结肠肿瘤脂肪瘤病例报告
大肠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手术范围的关系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 研究进展期结肠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 ,指导手术根治范围。 方法 分析 74例结肠直肠癌行D3式根治术切除的淋巴结 62 3个 ,按肿瘤旁、肠管纵轴和中枢方向行淋巴结分组、分站 ,计算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 结果 肿瘤旁淋巴结转移率为 4 7 2 % ,转移度为 3 8 6% ,阳性淋巴结占 61 2 %。肠管纵轴方向淋巴结转移率为 2 2 8% ,转移度为 18 6% ,阳性淋巴结占 17 1% ,并与距肿瘤的距离和方向有关。中枢方向阳性淋巴结占 2 1 6% ,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率为 2 0 % ,转移度为19 0 % ,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 9 4 % ,转移度为 5 3 % ;直肠癌肛侧端距肿瘤 2 0cm以内淋巴结转移率为 3 7% ,2 0~ 4 0cm间未见转移 ,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结论 进展期结肠直肠癌可向肠管纵轴和中枢方向转移 ,并且为低分化癌 ,肿瘤浸润深度超过pT2 者淋巴转移相应增多 ,跳跃式转移是一特点 ,宜行D3式廓清术 ;低位直肠癌力争行侧方加全直肠系膜淋巴结清扫术 ,行低位前距肿瘤下缘 2 0~ 3 0cm处切除 ,吻合口不易残留癌组织。
高友福姜波健孙荣勋卢敏沈浩童新华涂长龄
关键词:淋巴转移淋巴结切除术大肠肿瘤
直肠癌保肛手术方式探讨
1996年
作者报告1991年1月~1995年6月期间为直肠癌患者施行的保留肛门手术24例.肠道重建用拖出吻合或器械吻合法.随访时间为3~54个月.本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漏.除2例于随访期间死于其他原因外,余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肛门括约肌功能在术后6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大便成形,能自控.我们认为,癌肿距肛缘>5cm,Dukes’分期为A、B、C、期,术中无周围脏器浸润或远处转移的中低位直肠癌,均可选用保留肛门手术.术中正确操作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张明德沈旻童新华涂长龄
关键词:直肠肿瘤保留肛门外科治疗术式
腹腔引流在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行腹腔引流与否对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术后观察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体温恢复、肠蠕动恢复、肝下积液及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平均住院日数。结果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日数、肠蠕动恢复正常日数、平均住院日数,未引流组均较引流组有明显缩短。而与引流相关的各类并发症,未引流组(9例占2.63%)较引流组(24例占11.01%)有明显减少。结论胆囊切除后不置腹腔引流的指征应为局部无明显血液和胆汁渗出、解剖清楚、结扎牢靠以及局部无严重炎症反应。
赵树龙林浩姜波健丛峻彭飞童新华涂长龄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引流并发症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初步体会
1994年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初步体会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外科童新华,涂长龄1882年Langerbuch成功地施行胆囊切除术后,已成为有症状的胆石症标准治疗方法[1]。其适应证广,疗效显著,但存在组织创伤大,疼痛重,恢复慢等缺点。而溶石、震波碎石等方法有其局...
童新华涂长龄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