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民坚

作品数:299 被引量:2,815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0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7篇医药卫生
  • 45篇农业科学
  • 31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5篇学成
  • 85篇化学成分
  • 52篇植物
  • 49篇黄酮
  • 35篇药理
  • 35篇鸢尾
  • 34篇药用
  • 29篇中药
  • 27篇药用植物
  • 27篇射干
  • 25篇化学成分研究
  • 20篇酮类
  • 20篇黄酮类
  • 20篇活性
  • 19篇药理作用
  • 19篇色谱
  • 18篇异黄酮
  • 18篇太子参
  • 16篇药材
  • 12篇栽培

机构

  • 294篇中国药科大学
  • 14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科学院植...
  • 5篇江苏省中医药...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重庆市药物种...
  • 5篇安徽中医药大...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常熟理工学院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天士力控股集...
  • 3篇天士力医药集...
  • 2篇贵州大学
  • 2篇安徽科技学院
  • 2篇天津大学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295篇秦民坚
  • 50篇谢国勇
  • 35篇吴刚
  • 23篇余国奠
  • 22篇朱艳
  • 17篇王国凯
  • 14篇王峥涛
  • 14篇林彬彬
  • 14篇吉文亮
  • 12篇徐珞珊
  • 11篇洪俊丽
  • 10篇徐国钧
  • 10篇束盼
  • 9篇王旭红
  • 8篇王强
  • 8篇梁之桃
  • 7篇李莉
  • 7篇李先恩
  • 7篇余伯阳
  • 7篇秦晓颖

传媒

  • 56篇中国野生植物...
  • 19篇现代中药研究...
  • 17篇中国中药杂志
  • 16篇植物资源与环...
  • 16篇中草药
  • 11篇中药材
  • 11篇Chines...
  • 10篇中国药科大学...
  • 9篇药学教育
  • 7篇药学与临床研...
  • 6篇药学学报
  • 5篇中国药学杂志
  • 5篇现代药物与临...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4篇基层中药杂志
  • 4篇中国新药杂志
  • 4篇国外医药(植...
  • 3篇中成药
  • 3篇植物资源与环...
  • 3篇中国现代中药

年份

  • 5篇2023
  • 8篇2022
  • 9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12篇2017
  • 10篇2016
  • 8篇2015
  • 13篇2014
  • 11篇2013
  • 17篇2012
  • 23篇2011
  • 15篇2010
  • 15篇2009
  • 17篇2008
  • 13篇2007
  • 13篇2006
  • 14篇2005
  • 9篇2004
2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木棉叶总酚提取物、其制备方法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木棉叶总酚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提取物可以预防或治疗2型糖尿病。其特征是该提取物是从木棉的叶中用极性溶剂提取,浓缩干燥得到。药效学试验证明木棉叶总酚提取物具有预防或治疗2型糖尿病的功效...
秦民坚王国凯刘保林刘欣欣吴刚林彬彬洪俊丽王琦秦晓颖
文献传递
白及种子萌发及原球茎发育过程的细胞组织学观察被引量:9
2016年
为探讨白及种子发育成苗的机制,对组织培养条件下种子萌发过程和原球茎发育过程进行了形态学和石蜡切片细胞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白及种子吸水膨胀后,出现极性,远离胚柄端分化出绿色芽点,芽点发育成子叶,同时种胚突破种皮形成原球茎,另一端则出现成群的白色绒毛状假根。原球茎顶端分生组织的发育遵循原套-原体学说,内部分化出多束维管束后,白及由原球茎过渡到根状茎阶段。其中根原基的发育始于根状茎维管束,为内起源。当根状茎逐渐膨大,内部基本分生组织分化为成熟薄壁组织后,假鳞茎开始形成。白及种子的发育共经过种胚、原球茎、根状茎和假鳞茎4个阶段。
聂宁朱艳田梅华静雯王龙秦民坚
关键词:白及原球茎细胞组织学
薄叶鸢尾须根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薄叶鸢尾须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80%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从薄叶鸢尾须根中分离化学成分,并通过化学方法及波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3个化合物,分别为野鸢尾黄素(irigenin)、次野鸢尾黄素(irisforentin)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结论此3种化合物均为在须根中首次分离得到。野鸢尾黄素在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李蓉秦民坚
关键词:次野鸢尾黄素Β-谷甾醇
枯草芽孢杆菌ge25菌株发酵及其抑菌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人参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病害问题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和品质。在前期分离到对多种人参致病菌有理想抑菌活性的内生枯草芽孢杆菌ge25菌株基础上,研究采用盐析和酸沉淀法从LB和Landy发酵液中制备蛋白粗提物和脂肽粗提物,用人参黑斑病菌检测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及其对高温和蛋白酶消解的稳定性;研究发现,LB发酵物中的抑菌成分主要是蛋白类物质,不耐高温和蛋白酶K;Landy发酵物中的抑菌成分主要是脂肽类物质,其对高温和蛋白酶K稳定。原位酸水解-茚三酮显色和TLC-生物自显影分析发现,脂肽粗提物中至少含有1种抗菌环肽。鉴于源自ge25菌株的脂肽类物质的高稳定性及理想的抑菌活性,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推动人参病害的生物防治。
胡陈云李勇刘敏丁万隆秦民坚
关键词:人参内生菌枯草芽孢杆菌抑菌物质脂肽
激素对贯叶连翘器官分化的影响
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是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主要用于止血、抗炎、妇科病等方面,欧洲民间用于治疗创伤。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将其应用在抑郁症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朱艳秦民坚
文献传递
不同种源野菊及菊花脑花的挥发油成分分析被引量:18
2007年
用GC-MS法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的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 L.)及菊花脑(D. nankingene Hand.-Mazz.)花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及鉴定。结果显示,河北产野菊、江苏产野生和栽培野菊、湖北产野菊及江苏产菊花脑花的挥发油相对含量分别为0.731%、0.226%、0.199%、0.219%及0.171%;它们的主要成分分别为樟脑(12.62%)和龙脑(8.06%)、2-甲氧基-1,7,7-三甲基-二环[2.2.1]庚烷(27.82%)和樟脑(27.56%)、2,6,6-三甲基-二环[3.1.1]-3-庚烯-4-醇乙酸酯(40.58%)和乙酸桃金娘酯(20.07%)、2,7,7-三甲基-二环[3.1.1]-2-庚烯-6-酮(25.10%)和2-亚乙基-6-甲基-3,5-庚二烯醛(17.66%)、龙脑(26.90%)和乙酸龙脑酯(18.60%)。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北产野菊花的挥发油成分与其他产地野菊花的挥发油成分差异显著,且菊花脑的挥发油成分与不同产地的野菊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吕琳秦民坚吴刚韩慧慧
关键词:野菊菊花脑挥发油GC-MS
HPLC同时测定苦地丁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苦地丁中6种生物碱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89 nm,柱温为室温。结果:6种生物碱在一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为98.26%~102.10%,RSD均<3.0%。结论:该方法可以同时测定苦地丁中6中生物碱的含量,为苦地丁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郑建芳荆云秦民坚
关键词:苦地丁生物碱高效液相色谱法
不同品种的地黄低聚糖含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HPLC–ELSD法,对6个不同品种(包括野生和栽培)地黄的低聚糖进行含量测定。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地黄品种低聚糖含量差异比较显著;栽培品种‘85-5’、‘9302’和‘北京1号’低聚糖含量比较接近;野生品种‘BA3’的水苏糖含量普遍较低,而蔗糖含量比较高;‘北京1号’水苏糖含量较高,总低聚糖含量比较均衡,占干重含量的60%以上。
伊伟贞刘燕李先恩秦民坚
关键词:地黄低聚糖
植物微生物组研究现状及在黄芩上的应用展望
2022年
植物的生命周期离不开各种微生物,微生物可以在植物的内部、根际和叶际等不同部位定殖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这些微生物群体及其基因组统称为植物微生物组。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植物微生物组可以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抗病、抗逆等能力。除了在农作物中研究广泛,在药用植物的品质形成、抵御病虫害等研究中也取得一定突破。黄芩作为我国大宗中药材,随着需求量的增加,野生资源匮乏、流通药材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日益凸显。文章从植物微生物组形成的影响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及主要研究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了解、合理操纵植物微生物组,进而提高黄芩等药用植物的品质提供思路和参考。
刁俊伟许静远陈雪霏谢国勇朱艳秦民坚
关键词:黄芩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木棉叶中总黄酮的含量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测定木棉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8 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对照品溶液在1.32~13.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3%,RSD=3.13%。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木棉叶的质量控制。
刘欣欣王国凯秦民坚
关键词: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