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毅

作品数:24 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9篇矿业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瓦斯
  • 7篇火灾
  • 4篇自燃
  • 3篇消防
  • 3篇课程
  • 3篇抽采
  • 2篇顶板
  • 2篇隧道
  • 2篇隧道火灾
  • 2篇综放
  • 2篇瓦斯超限
  • 2篇瓦斯抽采
  • 2篇煤层
  • 2篇煤自燃
  • 2篇课堂
  • 2篇教学
  • 2篇工作面
  • 2篇安全工程
  • 1篇电池
  • 1篇堵头

机构

  • 12篇中国矿业大学
  • 11篇重庆科技学院
  • 4篇学研究院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山西工程技术...
  • 1篇能源集团

作者

  • 22篇秦毅
  • 10篇杨胜强
  • 5篇黄维
  • 4篇杨相玉
  • 4篇王文和
  • 3篇焦汉林
  • 2篇伦嘉云
  • 2篇鲁宁
  • 2篇牛杰
  • 2篇马旭东
  • 1篇马爱霞
  • 1篇胡新成
  • 1篇杜振宇
  • 1篇方丰
  • 1篇孙家伟
  • 1篇刘杰
  • 1篇田世祥
  • 1篇韩宗建
  • 1篇黄金
  • 1篇宋万新

传媒

  • 4篇煤矿安全
  • 2篇工业安全与环...
  • 2篇消防科学与技...
  • 2篇中国安全生产...
  • 2篇高教学刊
  • 1篇爆炸与冲击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大学教育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高度移动火源条件下隧道内无烟低温区域预测研究
2024年
为了得到隧道内不同高度移动火源火灾烟气的蔓延规律,采用FDS全尺寸数值模拟对隧道内移动火源火灾烟气蔓延全过程进行模拟,之后采用量纲分析的方法,分析无烟低温区域的长度与无量纲火源功率和无量纲火源移动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对数值模拟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火源移动速度越快,低温无烟区长度越长,火源高度越高,低温无烟区的长度越短;低温无烟区长度与无量纲火源功率的1/3次方和无量纲火源移动速度呈非线性关系,并进一步建立隧道火灾无烟低温区长度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发生火灾后人员的疏散路径规划、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及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张之豪秦毅秦毅鲁宁江雯代世梅向月
关键词:隧道火灾量纲分析
纵向通风与顶部排烟协同作用下长距离隧道火灾烟气蔓延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研究长距离隧道火灾在两端纵向通风和顶部集中排烟协同作用下烟气蔓延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隧道火灾时早期的温度、CO浓度、能见度纵向分布情况,从而得出最佳控烟策略。研究表明:排烟量一定,排烟口间距越小,越能有效地控制烟气蔓延;排烟口间距一定,排烟量过大时,控烟效果会受到影响,会增加烟气层厚度,烟气会出现回流现象;排烟口间距20 m、排烟量150 m^(3)/s条件下,控烟效果好,更有利于人员疏散与救援。因此,在特定条件下,两端纵向通风与顶部排烟口协同作用下,可以很好地控制早期烟气蔓延。
朱雄秦毅方丰
关键词:隧道火灾纵向通风集中排烟FDS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之间彼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导致在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评介时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各影响因素组合为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建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的数学模型,简化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的数据分析,为客观、准确评价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提供了依据。
秦毅杨胜强马旭东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主成分分析数学模型
新工科背景下消防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年
文章在分析国内外消防工程专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更新、新工艺、新材料和机构改革等的发展现状和对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了消防工程专业“3481”人才培养模式,从完善育人机制、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智慧消防学科(方向)、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强化消防精神教育七个方面系统地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以期为新工科背景下消防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秦毅谭志恒景娜娜向月鲁宁
关键词:消防工程专业
18650型锂离子电池燃烧特性及火灾危险性评估被引量:23
2019年
为评估18650型锂离子电池的火灾危险性,以3种不同品牌的商品三元18650型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锥形量热仪在不同辐射热和荷电状态下对3种电池进行了燃烧试验,分析了电池的热释放参数、烟参数、毒性参数和质量损失参数。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构建了锂离子电池火灾危险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计算了这3种电池在辐射热35kW/m^2及品牌1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在25 kW/m^2条件下的火灾危险指数。结果表明:电池的热参数和毒性参数随电池荷电状态(SOC)和辐射热增大而增大,满电状态下的品牌1电池在辐射热为50 kW/m^2、35 kW/m^2和25 kW/m^2时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分别为9.23 kW、8.64 kW和6.26 kW;生烟量随电池SOC和辐射热增大而减小;综合评估得出了3种电池的火灾危险性。
王文和何腾飞米红甫秦毅秦毅汪庆升
关键词:安全工程锂离子电池锥形量热仪火灾危险性评估层次分析法
“U+L”型通风系统条件下采空区三维流场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基于采空区三维流场模拟实验台,进行了U型和"U+L"型通风系统模拟实验研究。通过改变进回风压力差及尾巷联络巷与工作面的距离,分析不同参数下的采空区压力场和瓦斯浓度场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空区漏风强度与进回风压差有一定关联;高瓦斯区主要集中在偏向回风侧的压实区内,其位置及范围随通风参数的改变而变化,在现场可对此区域进行重点抽采;缩短尾巷联络巷距工作面步距,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采空区内高瓦斯区域的范围。
蔡佳文杨胜强焦汉林秦毅
关键词:漏风强度压力场
风量对独头掘进巷道中部顶板火灾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为研究独头巷道中部顶板火灾初期时局部通风机风量调节对人员避灾的影响,用PyroSim软件对450、675、900、1125、1350、1575、1800 m^(3)/min 7种风量工况下巷道内烟流、温度、CO体积分数和能见度的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得出:顶板火灾烟流直接沿顶板向两端射流,无上升羽流现象,当风量低于临界风速时,烟流逆退距离和烟流厚度随风量增加逐渐减小;顶板火灾稳定后,当存在烟流逆退时,沿纵向方向,CO体积分数、能见度峰值在烟流前锋后一定区域而温度峰值在火源附近,火源上风向巷道存在高温区和环境温度区,而下风向巷道各参数整体较为稳定;在火源下方,温度随高度增加总体呈升高趋势而能见度呈减低趋势;随风量增加,巷道内2 m高处温度峰值减小、最低能见度增加而CO体积分数峰值先增加后降低,且三者峰值位置均向出口方向移动;从人员逃生角度看,通风量越大越有利于逃生,1350 m^(3)/min时即可满足逃生条件。
张军亮范鹏宏秦毅张学亮
关键词:局部通风风量数值模拟避灾
综放特厚煤层新型通风方式的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为解决塔山煤矿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频繁超限的问题,以塔山煤矿81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8105工作面"U"型和"E"型通风方式的瓦斯涌出规律,提出了"两进一回"新型通风方式,使得"E"型通风方式中出现的"丁"字口三角区域瓦斯体积分数小于0.5%,解决了瓦斯超限问题。同时,在"两进一回"通风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另外一种新的通风方式"E+I",以此弥补"E"型通风方式中风流不稳定的缺陷,以完善综放工作面局部瓦斯积聚及上隅角瓦斯超限的治理理念。
伦嘉云杨胜强张淦鑫秦毅焦汉林
关键词:瓦斯超限瓦斯排放隅角
一种封孔结构及封孔方法及封孔用膨胀水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封孔结构及封孔方法及封孔用膨胀水泥,其中封孔结构包括设置在钻孔内的瓦斯采集管及注浆管,瓦斯采集管的两端部的外周面上分别设置有前、后堵头,所述的前、后堵头包括缠设在瓦斯采集管两端部的外周面的柔性织物以及湿散...
杨胜强黄长庚秦毅杨相玉牛杰杜振宇
文献传递
密闭空间可燃气体爆炸超压预测被引量:7
2020年
为避免密闭空间内可燃预混气体爆炸事故造成的伤害,对其进行较为准确的爆炸超压预测是抗爆设计和日常安全管理的关键。结合已有文献实验数据,利用光滑层流火焰传播理论模型建立了爆炸超压模型;对比发现,当体积较大时,光滑层流火焰传播理论模型存在较大的误差。较大体积密闭空间爆炸火焰传播过程中的不稳定性造成火焰前锋面褶皱并引起湍流燃烧,导致火焰前锋面表面积大幅增加,且在火焰传播过程中表现出自相似分形特征。依据褶皱及湍流火焰传播过程中的自相似分形特征,基于分形燃烧理论和相关经验数据,进一步建立了考虑可燃预混气体爆炸火焰褶皱及湍流火焰传播的爆炸超压预测模型,并与实验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密闭空间体积较大时,利用褶皱及湍流火焰传播理论建立的爆炸超压模型进行峰值压力估算时,两种工况下实验所得和理论计算所得相对误差分别为10.4%和11.1%,较光滑层流火焰传播理论爆炸超压模型相比,误差分别减少了72.3%和50.6%。本文所建立理论模型与实验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结构抗爆设计或日常安全管理的需要。
秦毅秦毅黄维
关键词:层流火焰湍流火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