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瞿嘉兴

作品数:13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糖
  • 7篇氯丙嗪
  • 7篇精神分裂症
  • 7篇分裂症
  • 7篇丙嗪
  • 6篇利培酮
  • 5篇精神病
  • 5篇抗精神病
  • 5篇抗精神病药
  • 4篇精神分裂症患...
  • 3篇血糖调节
  • 3篇药物
  • 3篇影响因素
  • 3篇糖调节
  • 3篇精神病药物
  • 3篇抗精神病药物
  • 3篇病药物
  • 2篇代谢
  • 2篇药物维持
  • 2篇药物维持治疗

机构

  • 7篇上海市浦东新...
  • 5篇浦东新区精神...
  • 3篇上海市精神卫...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浦东新区...

作者

  • 13篇瞿嘉兴
  • 11篇傅伟忠
  • 10篇瞿正万
  • 8篇王豪
  • 8篇江琦
  • 8篇袁杰
  • 7篇陈美娣
  • 7篇杨振东
  • 7篇古嘉琪
  • 4篇王涛
  • 4篇李亚明
  • 4篇胡承平
  • 4篇曹凤妹
  • 3篇顾立铭
  • 3篇陆明康
  • 3篇陈颖
  • 3篇王涛
  • 2篇尹端六
  • 2篇张洁
  • 1篇傅红梅

传媒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原精神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精...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 1篇199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药物维持治疗及影响因素的城乡比较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药物维持治疗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为制定有效措施、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28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治疗的有关因素并作城乡比较。结果城区和农村维持治疗率分别为57.3%和58.4%。城区维持治疗完全依从性比例和平均治疗剂量高于农村,合用抗胆碱药物和抗失眠药物的比例低于农村。维持治疗主要影响因素城区为年龄和住院次数,农村为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院外康复期药物维持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其维持治疗率和用药合理性是精神病社区防治康复的一项重要任务。
陈圣福傅伟忠唐强瞿嘉兴王美珍陈颖裴瑜张洁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影响因素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药物维持治疗城乡比较高治疗依从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氯丙嗪和利培酮对血糖调节功能的早期影响及其干预初探
<正>目的:探讨早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血糖调节功能影响的干预措施;方法:19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嗪组和利培酮组,单一用药,入院时、治疗一、二、三、六个月及一年后测定多项血糖浓度,并进行对照;结果:...
瞿正万陈美娣古嘉琪傅伟忠王涛顾立铭江琦王豪袁杰杨振东李亚明胡承平曹凤妹瞿嘉兴尹端六陆明康
关键词:氯丙嗪利培酮血糖
文献传递
利培酮和氯丙嗪治疗中血糖代谢异常观察及早期干预模式初探
瞿正万陈美娣古嘉琪顾立铭王豪傅伟忠王涛胡承平江琦曹凤妹瞿嘉兴李亚明袁杰杨振东尹端六陆明康
抗精神病物治疗与糖代谢的关系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抗精神病药物与高血糖的可能关系,以探索预防和控制药物性糖尿病的对策。  二.实施阶段本研究共花时二年十个月,分两...
关键词:
关键词:血糖抗精神病药物
糖化血红蛋白对抗精神病药治疗时血糖的监测
2007年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抗精神病药治疗中对血糖变化的监测作用。方法:对198例单用氯丙嗪或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于治疗前、治疗1、2、3、6、12个月测定HbA1C及血糖浓度并与常规血糖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HbA1C浓度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高,与血糖浓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血葡萄糖调节受损(IGR)的发生呈平行发展,治疗1年后异常率为11.6%。结论:HbA1C检测稳定性好,结合空腹血糖等常规指标,是抗精神病药治疗中观察血糖变化的有效指标。
傅伟忠瞿正万陈美娣古嘉琪王涛江琦王豪袁杰杨振东李亚明胡承平曹凤妹瞿嘉兴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抗精神病药血糖
抗精神病药物早期治疗对血糖调节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调节功能损害(简称IGR)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试图寻找预防糖尿病的有效途径。方法:按入院先后随机选择住院治疗患者198 例,男性112例,女性86例,最大60岁,最小...
瞿正万陈美娣古嘉琪傅伟忠王涛江琦王豪李亚明胡承平曹凤妹瞿嘉兴袁杰杨振东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利培酮
文献传递
利培酮和氯丙嗪治疗时血糖代谢变化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使用抗精神病药影响血糖代谢的特点。方法:198例未曾治疗或停药3个月以上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给予氯丙嗪或利培酮治疗。于入院时及治疗1、2、3和6个月时检测血糖浓度。结果:氯丙嗪组治疗2个月餐后2 h糖耐量试验(2hPG)、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血葡萄糖调节受损(IGR),氯丙嗪组有15.54%,利培酮组有7.37%;≥40岁者2hPG和HbA1C明显高于<40岁者。结论:2hPG和HbA1C浓度增高是糖代谢异常的早期表现,早期干预有利于防止IGR。
瞿正万陈美娣古嘉琪傅伟忠王涛顾立铭江琦王豪袁杰杨振东李亚明胡承平曹凤妹瞿嘉兴尹端六陆明康
关键词:利培酮氯丙嗪血糖代谢
利培酮、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浓度的影响
2006年
傅红梅瞿正万陈美娣古嘉琪傅伟忠王涛顾立铭江琦王豪袁杰杨振东李亚明胡承平曹凤妹瞿嘉兴尹端六陆明康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利培酮氯丙嗪
老年期痴呆患者生存影响因素的5年随访研究
2003年
目的 了解老年期痴呆患者生存情况,分析影响其生存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145例老年期痴呆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研究,对影响生存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期痴呆的5年生存率为49.19%,其中阿尔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分别为50.08%、47.23%。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病史、MMSE值、治疗、精神病性症状、发病年龄、配偶照料等因素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中有显著差异。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有2项,按RR值大小为发病年龄和配偶照料。结论 老年期痴呆是高病死率疾病,分析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并加以干预,可以延长其生存时间。
傅伟忠瞿正万顾立铭瞿嘉兴黄美珍陈颖纪虹裴谕张洁
关键词:老年期痴呆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
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调节功能损害临床调查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2例40a~59a的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中年组,62例20a~29a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青年组,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口服利培酮或氯丙嗪治疗,观察1a。于入院时、治疗1mo、2mo、3mo、6mo及1a末,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h糖耐量试验及餐后2h血糖,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a末,中年组血糖调节功能受损发生率为29.0%、青年组为8.1%,中年组显著高于青年组(χ2=9.021,P<0.05)。中年组治疗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h糖耐量试验及餐后2h血糖浓度均显著高于青年组,治疗1a末这种差异依然存在(P<0.05或0.01),且中年组2h糖耐量试验及餐后2h血糖与治疗前的差异绝对值均显著高于青年组(P<0.05)。同一种药物不同日剂量的血糖调节功能受损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与2h糖耐量试验及餐后2h血糖浓度变化呈负相关(P<0.01)。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中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代谢影响更大,治疗时应定期检测血糖代谢指标。
袁杰瞿正万江琦傅伟忠王豪朱莉娜瞿嘉兴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物血糖中年
氯丙嗪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调节功能影响的动态观察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 观察抗精神病药在治疗的不同时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代谢的变化特点,探讨预防血糖调节功能损害(IGR)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21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氯丙嗪组(108例,200—650mg/d)和利培酮组(105例,3—6mg/d),均单一用药,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1,2,3,6个月末及1年末测定多项血糖浓度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治疗后随时间延长,两组血糖浓度均不断上升。治疗第3个月末餐后2h血糖(2hPBG)和2h糖耐量(2hPG)浓度开始升高,治疗第6个月末空腹血糖(FPG)和空腹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开始升高,治疗1年末所有血糖指标均升高(均P〈0.05—0.01)。(2)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氯丙嗪组治疗第3个月末2hPG[(5.77±1.28)mmol/L]和2hPBG[(5.93±1.10)mmol/L]、治疗第6个月末HbA1c[(5.49±0.76)mmol/L]、治疗1年FPG浓度[(5.29±0.71)mmol/L]均高于治疗前[分别为(mmol/L)5.31±0.58,5.48±0.60,5.22±0.50和4.96±0.49],均P〈0.05—0.01;利培酮组治疗1年末2hPBG浓度[(5.70±0.89)mmol/L]高于治疗前[(5.35±0.77)retool/L;P〈0.05]。(3)两组比较,氯丙嗪组治疗第3个月末2hPBG和HbA1c[(5.41±0.63)mmol/L]、治疗1年末2hPG[(5.92±1.34)mmol/L]和FPG[(5.29±0.71)mmol/L]浓度均高于利培酮组[分别为(mmol/L)5.55±0.83,5.23±0.50,5.54±0.91,5.08±0.59],均P〈0.05—0.01。1年末,两种药物日剂量与各血糖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4)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IGR的发生率均上升;治疗1年末,氯丙嗪组IGR发生率达36.1%,高于利培酮组(22.9%;P〈0.05)。(5)在完成1年观察的198例患者中,51例(25.8%)至少有1次符合IGR血糖浓度标准,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浓度随药�
瞿正万陈美娣古嘉琪傅伟忠王涛江琦王豪李亚明胡承平曹凤妹瞿嘉兴袁杰杨振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血糖氯丙嗪利培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