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超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经济增长
  • 4篇城市
  • 3篇长江
  • 3篇长江中游
  • 3篇长江中游城市...
  • 3篇城市群
  • 2篇省域
  • 2篇省域经济
  • 2篇实证
  • 2篇土地利用
  • 2篇住房
  • 1篇支付
  • 1篇省级面板数据
  • 1篇省域经济增长
  • 1篇石化
  • 1篇石化产业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实证研究
  • 1篇税收
  • 1篇税收优惠

机构

  • 8篇武汉大学

作者

  • 8篇田超
  • 2篇李莹

传媒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财经论丛
  • 1篇人文地理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城市问题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公共行政评论
  • 1篇区域经济评论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首位城市过大是否阻碍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由空间集聚引起的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是空间经济学关注的重要主题。在全球化、市场化以及分权化的背景下,中国各省对于各自区域的发展战略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同时,各省首位城市往往意味着更强大的政治资源,因而导致其发展过快,吸收外围城市的各种要素,从而拉大省域地区差距。基于中国各省份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试图分析各省份首位城市规模对于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即首位城市过大是否会在刺激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扩大地区差距。首先计算了各省份首位城市GDP占所在省份比重,从宏观上得出中西部省份比重较高的结论,进一步通过生产函数构建经济增长和首位城市规模的模型,并运用OLS估计和IV估计,回归结果表明,首位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即存在最优的首位城市规模使得经济增长最快。同时,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规模均会影响其最优数值,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建成区面积越小以及劳动人口越多的省份其最优首位城市规模越大。另一方面,对地区差距和首位城市规模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首位城市规模的增加会拉大省域内部地区差距。因此,政府在促进省域经济协调发展时,不应将重点放在平衡地区空间分布的政策上,而是构建完善的制度和规划以增强首位城市的承载力。
田超
关键词:经济增长
城市企业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增长机制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我国城市发展自本世纪以来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然而,这一进程尚不均衡和协调。本文通过城市企业主义这一视角,分析中国城市实现空间与经济迅速增长的机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文章首先考察了2001—2009年间的公共财政结构,揭示出中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并对其背后的制度原因进行了分析,以体现出城市企业主义是如何受到高度集中的行政考评体系和分税制这一转型期财政体制的影响。文章接着对地方政府为实现其城市企业主义战略而采用的土地驱动型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亟待转型的呼吁。
王磊田超李莹
关键词:土地利用住房
一城独大与省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以27个省、自治区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基于我国27个省区2000-2012年的样本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公式测算了各省区的省域城市空间结构类型,提出了省域城市空间结构的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半参数估计模型对各省区单中心程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单中心程度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不同的非线性特征;从全国数据来看,单中心程度和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扁平的S型平滑曲线,并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沿海地区数据来看,单中心程度的提高会抑制省域经济增长;从内陆地区数据来看,单中心程度的提高会促进省域经济增长。
田超
关键词:省域经济
中国的城市企业主义--表现形式、制度基础与影响效应被引量:8
2012年
城市企业主义源于全球社会经济体系所发生的深刻变革。这种外部的影响与中国的具体背景相互交织,使中国的城市企业主义与原来意义上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导向的城市企业主义之间具有显著的区别。通过分析2001年—2009年间的公共财政结构,揭示出一方面中国城市的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另一方面支出则主要集中于行政管理和城市建设,而同时金融、教育和科研等具有创新元素与潜力的行业和部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支持。文章进一步考察了导致这一局面的行政和财政制度,并对地方政府所采用的土地驱动型发展模式的具体策略和其可持续能力进行了研究,从而反映以城市的迅速增长为代表的中国城市企业主义尚缺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这一核心要素。最后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亟待转型的呼吁。
王磊李莹田超
关键词:土地利用住房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动态面板GMM估计的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是一个相伴相生的过程,产业集聚在带来正外部性的同时,也可能产生拥塞效应。基于理论上的可能性,文章提出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非线性关系,并利用长江中游城市群2006—2011年工业数据,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的分析方法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关系,但是对产业进一步分类后发现,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倒U型关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U型关系。据此,政府应该根据行业特性和产业集聚效应的差异,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利于集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的健康成长,增强城市群的竞争力。
田超王磊
关键词:产业集聚经济增长长江中游城市群区位商
市场一体化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二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运用长江中游城市群2006-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对第二产业进行细分,考察了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测算了市场一体化下各细分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提高,而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建筑业比重则不断降低。现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程度仍然不高,一定的市场分割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随着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贡献相近,而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建筑业均不利于经济增长。
田超王磊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转移支付、税收优惠与首位城市增长被引量:2
2016年
中国的财政分权所带来的财权调整使得各省区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发生一系列变化。本文基于中国27个省区2000-2012年的数据样本,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对于首位城市规模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的转移支付政策对于抑制首位城市规模增加,平衡区域发展缺乏效率;对于中央政府财政依赖度越高的省区,其首位城市规模规模越大;省级政府对于外围城市偏向性的转移支付政策无法有效阻止首位城市的扩张。另外,首位城市能够借助相对优惠的税收政策进一步扩大规模范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财政政策以及城市发展建议。
田超
关键词:财政分权转移支付税收优惠
长江中游城市群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研究——现状、机制与路径被引量:5
2016年
石化产业是关乎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当前我国大规模发展石化产业的背景下,有必要对其空间组织进行深入讨论。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分布状况,利用空间聚类、线性回归等数学工具,从其影响机制、问题评价和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石化产业空间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石化产业的空间集中程度不高,发展水平较低,需要通过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加速城市群建设。
田超王磊
关键词:石化产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