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章华

作品数:116 被引量:245H指数:8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37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0篇金属学及工艺
  • 17篇电气工程
  • 11篇文化科学
  • 5篇理学
  • 4篇电子电信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5篇合金
  • 16篇非晶
  • 15篇纳米
  • 12篇非晶合金
  • 12篇超重力
  • 11篇磁性能
  • 9篇超重力场
  • 8篇软磁
  • 8篇铁损
  • 8篇教学
  • 7篇显微组织
  • 7篇晶化
  • 6篇电化学
  • 6篇退火
  • 6篇凝固
  • 6篇芯片
  • 5篇绝缘
  • 5篇共晶
  • 5篇硅钢
  • 5篇高硅钢

机构

  • 106篇武汉科技大学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江苏奥玛德新...
  • 2篇武汉东江菲特...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武汉钢铁股份...
  • 1篇武汉钢铁
  • 1篇武钢集团襄阳...

作者

  • 116篇甘章华
  • 53篇刘静
  • 22篇卢志红
  • 12篇黄峰
  • 11篇李光强
  • 11篇肖建中
  • 11篇吴朝阳
  • 8篇樊希安
  • 7篇周欢华
  • 7篇谢光远
  • 6篇程朝阳
  • 6篇徐黎明
  • 6篇蒲健
  • 6篇易回阳
  • 6篇汪汝武
  • 6篇陈汉杰
  • 6篇吴润
  • 6篇贾涓
  • 6篇戴明杰
  • 5篇王敬丰

传媒

  • 8篇武汉科技大学...
  • 7篇功能材料
  • 5篇特种铸造及有...
  • 5篇材料科学与工...
  • 4篇腐蚀与防护
  • 4篇教育教学论坛
  • 3篇硅酸盐学报
  • 3篇金属热处理
  • 3篇机械工程材料
  • 3篇材料导报
  • 3篇磁性材料及器...
  • 3篇中国冶金教育
  • 2篇热加工工艺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科教导刊(电...
  • 1篇粉末冶金技术
  • 1篇焊接学报
  • 1篇金属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年份

  • 5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12篇2018
  • 11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12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升材料学专业教师的信息化能力
2020年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院校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这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产生了诸多方面影响。尤其是先进的互联网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其新颖的展现方式对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体、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挑战。
宋述鹏卢志红周和荣甘章华
关键词:材料学专业信息化能力
一种含铬高硅钢薄带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铬高硅钢薄带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高硅钢薄带的硅含量为5.5~7.0wt%,铬含量为0.05~10.0wt%,其余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方法是:先按所述含铬高硅钢薄带的化学组分,以工业纯铁、商业...
刘静陈文思程朝阳林希峰甘章华向志东
文献传递
一种微量碲改性的硅钢超薄带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量碲改性的硅钢超薄带及其制备方法。微量碲改性的硅钢超薄带的化学成分是:Si为2.8~3.3wt%;Sn为 0.03~0.06wt%;Te为0.003~0.004wt%;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制备方法...
程朝阳刘静甘章华陈文思朱家晨卢志红孙国栋
文献传递
稀土元素在非晶合金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概括了稀土元素在非晶合金中的主要作用,包括脱氧、净化合金液体、提高非晶形成能力、改善软磁性能等。阐述了金属钇、铈、铒、钕、钪等稀土元素分别在铁基、锆基、铝基和镁基等主要非晶合金体系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分析稀土元素的物理与化学特性,有助于合理选择和综合搭配稀土元素,改善非晶合金的性能。
陈义明甘章华王锦林
关键词:稀土元素非晶合金
锡对AlMgZnSn_x多组元合金自腐蚀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了锡对AlMgZnSnx多组元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的影响。采用大气造渣保护熔炼制备了合金铸锭,铸锭尺寸为Φ10mm×60mm。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了AlMgZnSnx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AlMgZn合金中加入大量锡时,合金的自腐蚀电位并不升高,当锡的质量百分比达到95%时,合金的自腐蚀电位仍低达-1.37V(vs.SCE)。随着锡含量增加,AlMgZnSnx合金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自腐蚀电流密度值在10-3至10-5 A/cm2数量级之间变化。
甘章华熊梅张思梁宇刘静
关键词:自腐蚀电位
温轧工艺制备的Fe-6.5wt%Si-0.5wt%Cu合金薄板的结构与性能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热轧-温轧工艺制备了表面质量良好的0.35mm厚Fe-6.5%Si-0.5%Cu合金薄板。通过对热轧态和温轧态试样的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研究了Fe-6.5%Si-0.5%Cu合金轧制后的结构及性能;同时测量了该合金温轧薄板的磁性能。研究表明,温轧态试样中含有较多的滑移带,同时含有少量的B2有序相。Fe-6.5%Si-0.5%Cu合金薄板经热轧-温轧后板材成型性较好,饱和磁感较高,铁损较低。
程朝阳刘静陈文思林希峰孙国栋甘章华向志东
关键词:显微组织有序相
Fe_(73.5)Si_(13.5)B_9Cu_1Nb_(3-x)Mo_x(x=1,2,3)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单辊熔体快淬法在大气环境中制备Fe73.5Si13.5B9Cu1Nb3-xMox(x=1,2,3)非晶合金薄带,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进行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研究,计算出Fe73.5Si13.5B9Cu1Nb3-xMox(x=1,2,3)非晶薄带的晶化激活能分别为349、262、332 kJ/mol,其Avrami指数分别为1.95、2.14和2.00。结果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Fe73.5Si13.5B9Cu1Nb3-xMox(x=1,2,3)非晶薄带的起始晶化温度和晶化峰值温度相应升高;以Mo部分替代Nb降低了非晶合金的晶化激活能;-αFe(Si)软磁相具有扩散控制的低维形核和生长的晶化机制,且形核率逐渐减小。
刘静徐勇攀甘章华汪汝武
关键词:非晶合金晶化激活能晶化动力学
热处理工艺对TC4钛合金组织及硬度的影响被引量:37
2014年
研究了TC4钛合金在不同保温温度和冷却速度下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硬度。结果表明,在970℃保温冷却后,由于温度稍低于相转变温度,α相并没有完全转变为β相,冷却后的组织仍有初生α相。在1020℃以上加热保温后,炉冷和空冷时由于冷却速度较慢,转变生成的α相比较粗短且排列紧密,冷却速度越慢α相越粗大;油冷和水冷下主要获得片状和针状马氏体组织。TC4钛合金的硬度随着冷速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在1020℃以上保温时,温度对硬度没有明显的影响。
甘章华梁宇王锦林刘静
关键词:TC4钛合金显微组织
双电池电流型氮氧化物传感器芯片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电池电流型氮氧化物传感器芯片及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流延和切割制备形成对应于每一层的流延基片;所述氮氧化物传感器芯片的结构仅由三层基片组成,对各层流延基片进行对应的丝网印刷,形成对等的活性和非活性电...
谢光远张舟甘章华赵芃
文献传递
V替代Nb对FINEMET非晶合金结晶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标准的单辊甩带技术在大气环境下制备了Fe73.5Si13.5B9Cu1Nb3-xVx(x=1,2)非晶条带。利用非等温DSC测量研究了非晶条带的初始结晶动力学行为。采用Kissinger方法计算了非晶条带的初始结晶激活能,其数值分别是302kJ/mol(x=1)和364kJ/mol(x=2)。Avrami因子n的计算结果分别为2.35(x=1)和1.61(x=2),Avrami因子的计算结果表明,非晶条带非等温初始结晶的机理为扩散控制的低维生长,且其形核率不断降低。在793、823和853K下分别对非晶条带进行真空等温退火1h,从而在非晶基体中形成纳米晶相。XRD分析结果表明,823和853K下真空等温退火1h后,x=1和2非晶条带中析出的α-Fe(Si)相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12.8、14.0、13.3和14.2nm。
汪汝武刘静徐勇攀甘章华卢志红李云宝王登京袁洁
关键词:FINEMET纳米晶材料结晶动力学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