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卓亭

作品数:40 被引量:729H指数:13
供职机构:黄山学院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土壤
  • 6篇水分
  • 6篇土壤水
  • 6篇土壤水分
  • 6篇黄土
  • 6篇黄土塬
  • 6篇黄土塬区
  • 5篇黄土高原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小麦
  • 3篇学成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农田
  • 3篇渭北旱塬
  • 3篇化学成分
  • 3篇旱塬
  • 3篇虫草
  • 2篇地理
  • 2篇冬小麦

机构

  • 2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1篇黄山学院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贵州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安康学院
  • 1篇滨州学院
  • 1篇鲁东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长武县农业技...
  • 1篇黄河口水文水...

作者

  • 40篇甘卓亭
  • 12篇刘文兆
  • 11篇周旗
  • 9篇姚婷
  • 4篇张蓓蓓
  • 4篇张掌权
  • 4篇王兵
  • 3篇李志
  • 3篇周正朝
  • 3篇佘新松
  • 2篇王俊
  • 2篇刘惠清
  • 2篇马亚兰
  • 2篇韩燕峰
  • 2篇孙志高
  • 2篇梁伟
  • 2篇杨勤科
  • 2篇李双江
  • 2篇王锐
  • 2篇白红英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宝鸡文理学院...
  • 2篇菌物学报
  • 2篇食品安全导刊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学地理教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人民黄河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H2型土壤湿度计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标定研究
文章就HH2型土壤湿度计在黄土高原沟壑区黑垆土和黄壑土上的应用进行了标定研究,并分析了容重与标定曲线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标定曲线用HH2测量土壤水分含量是可靠的,土壤容重对标定曲线有一定影响。黑垆土的a0和a1为:9....
甘卓亭刘文兆
关键词:黑垆土黄土高原
文献传递
地方高校地理科学实验班培养模式初探
2015年
随着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国家层面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城市化、生态环境建设等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社会对地理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1]地方高校地理类专业需要适应多层次、多类型、多方位的人才需求,突出学科和专业特色,注重分类人才培养,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培养应用型普通地理学人才的同时,也需要集中优势教育资源。
文彦君甘卓亭周旗
关键词:地理科学全球变化地理类重点院校
太白山南北坡高山林线太白红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被引量:31
2016年
气候变化对秦岭植被生长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会因坡向不同而产生差异,秦岭的分水岭太白山尤为典型,为更进一步揭示不同坡向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差异,以树木年代学为依据,利用采自太白山南、北坡相同海拔的太白红杉树芯样本分别建立了树轮年表,并分析了两者的年表特征,探讨了树轮宽度指数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及逐步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太白山南、北坡太白红杉年表的平均敏感度、样本间平均相关系数、样本总体代表性等特征值较高,表明两个不同坡向年表中皆含有丰富的环境信息,相对而言,北坡样地植被对气候的响应较南坡样地敏感;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南北坡太白红杉差值年表对气温和降水响应显著的月份有所差异,北坡样地轮宽指数与当年和前一年1—6月平均气温皆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南坡样地轮宽指数仅与当年5—6月平均气温通过显著性检验。南、北坡太白红杉径向生长都明显受到前一年6月降水"滞后效应"的一致影响,但北坡仅与当年8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南坡与当年1—4月的平均降水量存在十分显著的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显示,气温因子对回归方程的贡献最大值均大于降水因子的贡献最大值,表明气温因子的变化更易引起太白红杉树轮宽度的变化,另外,气温因子对北坡样地回归模型的贡献值比气温因子对南坡样地回归模型的贡献值大,表明北坡样地处树轮宽度指数对气温因子更敏感,并且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
秦进白红英李书恒王俊甘卓亭黄安
关键词:气候变化不同坡向树轮宽度太白红杉气候响应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鉴定红茶挥发性香气组分
2021年
本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AS-SPME)分离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鉴定祁门红茶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显示在红茶样品中分离、鉴定出24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7种(39.972%)、醛类5种(31.424%)、酮类2种(0.564%)、酯类2种(8.553%)和其他种类8种(19.505%),其中异戊醛、2-甲基丁醛、橙花醇、芳樟醇、乙基(2-(5-甲基-5-乙烯基四氢呋喃-2-基)丙-2-基)碳酸乙酯和甲氧基苯肟等6种化合物含量较高。24种挥发性成分中大部分化合物具有特定香味,祁红高香是多种香气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王亚袁旺生姚婷姚婷甘卓亭黄益胜
关键词:祁门红茶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香气
长期施肥条件下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剖面分布特征被引量:32
2007年
利用黄土高原旱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的影响,研究了施肥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并对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引起的水分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试验期间,0—300 cm土壤水分虽在雨季得到降水补充,但是播种期的土壤贮水量仍处于亏缺状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的试验处理中,100—300 cm土层作物耗水剧烈,土壤水分含量均较低。与对照相比,单施磷肥对作物利用土壤水分没有显著影响;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均促进了作物对下层土壤水分的利用。在相同的施氮量下,施用磷肥加大了作物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100—3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在磷肥用量达到45 kg/hm2后不再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同样的施磷条件下,作物对下层土壤水分的利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到90 kg/hm2后,100—3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达到一个稳定的值。在同样的氮磷用量情况下,施钾对土壤水分没有显著影响。
王兵刘文兆党廷辉高长青李志甘卓亭
关键词: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土壤水分旱作农田
黄河口新生湿地土壤Fe和Mn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20
2013年
2009年5月,在今黄河人海口北部的新生湿地区域,依据植被类型设置9个采样区,研究了不同植物群落下湿地土壤Fe和Mn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Fe、Mn含量在水平分布上由三棱蔗草·朝天委陵菜湿地到光滩呈波动上升趋势,在垂直分布上则表现为不同的波动变化特征.成土母质决定湿地土壤Fe、Mn含量的空间分布,而海水、植被和土壤细颗粒对其也有重要影响.相关分析表明,Fe、Mn之间以及二者与粉粒、TN、NO3--N和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黏粒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Fe、Mn与N具有较好的共存性,土壤细颗粒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Fe、Mn分布的主导因素.黄河口新生湿地的Fe含量范围为16.49~33.11g·kg-1,均值为22.54g·kg-1,与苏北潮滩湿地,中国黄土高原黄土和中国土壤的背景值相近,但略低于长江口湿地,红树林湿地和内陆湖泊湿地.Mn含量范围为305.87~711.39mg·kg-1,均值为451.09mg·kg-1,低于中国黄土高原黄土和中国土壤的Mn含量背景值.
孙文广甘卓亭孙志高李丽丽孙景宽孙万龙牟晓杰王玲玲
关键词:FEMN黄河口
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宝鸡市马营镇为例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1990-2006年宝鸡市马营镇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变化的驱动力,并结合GM(1,1)灰色模型预测其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6年间马营镇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的输出和建设用地的输入为主要特点;面积变化大小为: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园地;速度变化大小为:建设用地〉园地〉未利用地〉耕地;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类活动对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整体影响日益强烈,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是马营镇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GM(1,1)趋势分析表明,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影响因子不变的前提下,耕地、园地和未利用地将持续减少,建设用地仍会增加。
甘卓亭马亚兰周旗程晓
关键词:土地利用城市化驱动力
利用数码相片对冬小麦生物量的试算被引量:5
2011年
数码相片属于地面遥感资料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实地调查中。然而,目前利用数码相片对植被生物量进行推算的研究很少。利用数码相片提取小麦生长期的小麦覆盖度,结合地面实测叶面积指数(LA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小麦生物量,分析小麦覆盖度与LAI、NDVI,生物量与小麦覆盖度、LAI、NDVI各自的相关系数,建立各自合适的回归模型推算冬小麦的生物量。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期,小麦覆盖度与LAI、NDVI的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765、0.896,生物量与小麦覆盖度、LAI、NDVI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74、0.876、0.712,生物量与其小麦覆盖度、LAI、NDVI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效果更好,系数R2达0.891。结果说明,在不破坏植被生长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数码相片可有效地推算小麦的生物量,这为大面积实地测量和遥感监测作物长势及其生物量估算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徐改花张福平周正朝甘卓亭蒲蕾陈丽
关键词:数码相片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生物量
黄土塬区小麦茎流速率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Dynamax茎流测量系统和自动气象站分别对黄土塬区小麦(陕麦150)拔节期和开花期的液流变化及其周围气象环境因子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两个时期小麦茎流速率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为单峰型;液流启动时间分别为早晨7:00—8:00和6:00—7:00,在中午12:00—14:00左右达到各自峰值,其值大小分别为1.90和2.66g/h(4月24日和25日,晴天,拔节期),3.39和2.96g/h(5月18日和19日,晴天,开花期),21:00左右降到最低,夜间无明显液流;晴天茎流速率明显大于阴天。(2)不同时期茎流速率日变化与环境因子日变化紧密相关。相关分析显示,影响小麦茎流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其中,湿度与茎流速率负相关。
张蓓蓓甘卓亭周旗刘文兆
关键词:小麦茎流速率环境因子蒸腾
模拟降雨下草地植被调控坡面土壤侵蚀过程被引量:36
2010年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定量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生长阶段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及裸地坡面的降雨产流产沙过程,并通过降雨前剪掉冠层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种牧草根系与冠层在减少坡面径流与侵蚀产沙中的贡献率。试验结果表明:与裸土坡面相比,两种牧草都能有效的控制坡面土壤侵蚀,在试验末期黑麦草和红豆草的减流效益分别为65%和45%,而两者的减沙效益均在93%以上。两种牧草根系与冠层减少坡面径流与泥沙贡献率存在一定的差异,黑麦草冠层比根系具有更大的减流贡献率,除最后试验阶段冠层减流贡献率为44.7%外,在其他试验阶段黑麦草冠层的贡献率大于60%。相反,红豆草对坡面径流的减少则主要依赖于根系的作用。植物根系在控制坡面土壤侵蚀产沙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实验初期到实验末期,黑麦草和红豆草根系的减沙贡献率分别由72%和16%增加到96%和93%。
甘卓亭叶佳周旗周正朝上官周平
关键词:坡面侵蚀黄土高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