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血液流变学测定分析被引量:2
- 1996年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血液流变学测定分析解放军第十八医院甘伟孝兰州军区高山病研究所张素萍,张西洲本文在喀喇昆仑山海拔5010~5380m检测了2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和15例健康习用者的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总...
- 甘伟孝张素萍张西洲
-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血液流变学
- 海拔3800~5400M及进驻高原不同时间血液流变学对比分析被引量:14
- 1989年
- 本文在喀喇昆仑山海拨3800、4300、5100、5400m 4个高度,对160名边防干部、战士进行了全血比粘度(ηb)、血浆比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血红蛋白(Hb)的实地检测。结果:①随着3800~5400m高度的增高,以上指标(除ESR外)也相应升高,且有显著意义(P<0.05)。②4个海拔高度的ηb、HCT、Hb均随进驻高原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并有显著意义(P<0.05)。③3800m进驻时间4个月、6个月、12个月与ηb呈正相关。4个海拔高度与ηb亦呈正相关。
- 甘伟孝范玉祥张西州张素萍
-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指标
- 进驻不同海拔高原不同时间官兵高原适应指数和血氧饱和度随访调查被引量:20
- 1998年
- 为了调查研究长期驻守在高原的官兵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水平和健康状况,采用跟随进驻高原部队就地调查的方法,对进驻在海拔3700、4300、5200和5380m的121名青年进行了连续半年或1年高原适应指数、血氧饱和度(SaO2)、血红蛋白(Hb)和红血球压积(HCT)的检测。结果表明,部队进驻3700m第4d和半年,95%以上的青年达到了基本适应和已经适应的水平;进驻5380m第20d,69%的青年达到基本适应,进驻1年时,90%以上达到基本适应和已经适应。随着海拔高度上升,SaO2递减,进驻5380m第8d,第20d、半年和1年SaO2无显著差异。进驻5380m1年的13名青年,Hb和HCT全部达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但高原适应指数未见下降。结果提示,使用的高原适应指数仅可作为一般的粗测,不可用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和高原心脏病患者。
- 张西洲李朝斌王伟马勇何富文甘伟孝
- 关键词:血氧饱和度
- 65例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结果分析被引量:1
- 1999年
- 甘伟孝张素萍安效声
-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
- 高海拔不同地区人员的红细胞电泳时间分析被引量:1
- 1991年
- 有关高海拔不同地区红细胞电泳时间(EEM)的测定少见报道。本文进行了较系统的测定,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喀喇昆仑山3 800-5 400m的边防干部战士(170例),平均年龄22岁,均为健康男性(汉族)。进驻时间4~12个月,在各海拔高度随机进行红细胞电泳时间实地检测。二、方法:采用无锡电子仪器二厂生产的SDZ-I型细胞电泳自动计时器,测定红细胞在血浆静止层中的电泳。测试由专人操作。
- 甘伟孝何富文
- 关键词:红细胞电泳病理性改变电子仪器低氧环境红细胞生成素
- 肺心病患者与体外血栓形成的相关性被引量:2
- 1996年
- 本文对4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了体外血栓测定,并以相关病症组和健康人组比较.结果:肺心病的体外血栓指标略高于相关病症组(P>0.05),前者阳性率为 95%,后者阳性率为 80%.两组血栓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各组女性高于男性,但无统计意义(P > 0.05).各组女性认为体外血栓检测对肺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 甘伟孝何富文安效声张素萍
- 关键词:肺心病
- 进驻高原(3,800~5,400)不同时间健康人血液流变学的对比分析
- 甘伟孝范玉祥贾祥明
-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低氧血红蛋白血液血液粘度
- 高山病研究所科研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 1999年
- 张素萍甘伟孝张西洲
- 关键词:医院管理科研管理高山病
- 海拔5380米高原昏迷和肺水肿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 1992年
- 本文对喀喇昆仑山 5380米地区所发生的12例高原昏迷、9例高原肺水肿患者,进行了全血比粘度(ηB)、血浆比粘反(ηp)、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观察。结果:高原昏迷和肺水肿患者的各项指标(除ESR外)均增高,ESR减慢,与健康移居者(20例)相比较,相差显著(P<0.05),同海拔3800米移居者(20例)相比较,相差非常显薯(P<0.01)。经治疗后,接近健康移居者的指标值。作者对其结果变化进行了分析讨论.
- 甘伟孝张素萍
- 关键词:高原昏迷高原肺水肿血液流变学指标
- 烧伤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液流变性变化
- 1996年
- 本文从微循环的角度探讨了烧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以输血前后为依据,追踪观测了每一、二、三、四周5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全血比粘度(ηb)、血浆比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k)和血红蛋白(Hb)均有改变,诸项指标在第一、二周变化不明显,而在第三、四周变化显著(p<0.05或P<0.01),四周以后基本趋于稳定。作者认为,对烧伤患者进行补液、输血治疗,利于患者皮扶粘膜微循环的改善,并需一定时间以后,才能显现明显的效果.建议对烷伤患者在输血前后定期观察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治疗过程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 甘伟孝张素萍
- 关键词:烧伤输血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