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谊荣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以树形结构模型为策略的组织学课程知识建构被引量:2
- 2017年
-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人体组织学,以树形结构模型为策略开展组织学教学实践。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以问题为导向,导入树形结构模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切入人体树形结构模型的相似性组织结构,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出发举例分析,阐明其相似性树形结构的组织学特征,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人体树形组织结构特点,实现了组织学知识、意义和能力的建构,使学生对组织学知识建构不断丰富、整合和延伸,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组织学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建构了组织学新的意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到生物进化的意义;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 牛香兰李春雨霍小蕾张旭东田云王改琴王谊荣贾书花
- 关键词:教学模式组织学
- 人胚肾脏组织发生发育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深入对肾脏组织学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并为丰富肾脏的组织学内容提供资料。方法收集附属医院药流或引产的4~38周人胚肾组织,进行石蜡切片,用HE染色,对不同阶段人体胚胎肾脏组织结构观察。结果①胚胎6周,中肾移至胚体下段,中肾中可见肾小体和肾小管样结构;中肾尾端可见后肾,后肾的皮质部可见逗号样小体和S小管,无髓质结构,髓质部位为间充质。②胚8周左右,髓旁肾小体出现,肾小管短,结构不能分辨,髓质部仍主要为间充质。③随胚龄的增加,胚胎第12周左右,肾已从由盆腔移至腰部,肾小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髓旁肾单位的各段肾小管可分辨,髓质出现少量近直小管、远直小管和细段,以及集合小管,小管间为大量的间质;胚胎37~38周,已无新的肾小体产生。结论①人的肾小体形成经过4个阶段:即逗号期小体(Ⅰ期)、S小体期(Ⅱ期)、较成熟小体期(Ⅲ期)和成熟小体期(Ⅳ期)。②胚胎12周左右,髓旁肾单位形成,肾脏可进行泌尿的功能活动。③胚胎36周肾小体数量基本不再增加,保持稳定。
- 贾书花王炯张旭东王谊荣
- 关键词:肾脏发生发育人体胚胎
- 人胚肝组织结构发生发育及其功能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深入对肝组织学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并为丰富肝脏的组织学内容提供资料。方法收集附属医院药流或引产的4~38周人胚肝组织,进行石蜡切片,用HE染色、PAS染色和铁矾苏木精染色,对不同阶段人体胚胎肝脏组织结构观察。结果 (1)肝细胞:胚胎第4~6周,可见成团或成索的肝细胞,肝细胞索不连续由多行肝细胞组成,无中央静脉;随着胚龄的增长,肝细胞数量增多。胚胎8~9周,中央静脉出现,肝细胞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排列有序,肝小叶结构形成,随胎儿发育,肝体积增大,肝小叶数量增多。(2)造血组织及肝血窦:胚胎早期、中期,肝细胞索间造血组织较丰富,血窦腔隙较大,窦腔内外可见大量原始血细胞;胚胎发育后期,肝血窦渐变窄,造血组织明显减少。(3)胆小管:胚胎8~9周,特殊染色可见胆小管。结论肝小叶的结构形成于胚胎8~9周,胚胎肝细胞功能活跃,早期即可合成糖原和多种血浆蛋白。胚胎期肝脏具有重要的造血功能。
- 王炯贾书花王谊荣宋丽华张旭东
- 关键词:肝脏发生发育人体胚胎
- 不同阶段生精小管组织学结构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人体睾丸生精小管面积、生精小管管腔面积变化和生精上皮在不同阶段的组织学特点,及其与生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组织制片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①生精小管平均面积变化,从胚胎睾丸形成到青春期前,随睾丸逐渐发育增大,睾丸间质增多,但生精小管面积无明显增大;自青春期生精小管面积迅速增大,25岁左右达到峰值,45岁左右生精小管平均面积缓慢减少,55岁以后显著减少。②生精小管管腔面积变化,从胚胎睾丸形成到青春期前,生精小管几乎无管腔;青春期管腔开始出现并迅速增大,20岁左右达到峰值;于45岁左右管腔面积缓慢减少,55岁以后显著减少。③生精小管的组织学结构变化,从胚胎睾丸形成到青春期前,生精小管上皮由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但随睾丸发育增大,睾丸间质增多,生精小管上皮和基膜间渐出现明显的间隙;青春期开始,生精小管上皮发育,生精细胞层数增加,管壁各级生精细胞典型,腔面可见精子;55岁后睾丸纤维化明显,生精小管皱缩,随年龄增长,生精上皮细胞数量渐减少,排列紊乱,基膜增厚。结论①生精细胞增殖旺盛是生精小管平均面积迅速增大的原因之一;生精细胞增殖旺盛的阶段是20~30岁,最佳时期是25岁左右。②生精小管管腔的出现与生精细胞的凋亡、基膜扩大的速率远远大于生精细胞的增殖水平有关,而生精小管管腔的出现有利于精子的生成与运输。③衰老睾丸生殖功能的下降与其组织结构的纤维化及生精小管基膜厚度增加等因素有关。
- 贾书花王炯安炜欣王谊荣田云李凯平李建伟
- 关键词:生精小管睾丸组织学结构年龄
- 微波技术在肺脏组织整块染色切片技术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更好地显示肺脏结构的HE整块染色切片方法,提高制片效率。方法:对照组用常规HE整块染色切片法显示肺脏结构,实验组在常规HE整块染色切片过程中,应用微波处理,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肺脏细胞显示效果良好,微波辐射明显促进了组织块染色,制片时间缩短。结论:使用微波辐射促进肺脏组织HE染色是显示肺脏结构的良好方法,且简便可行。
- 王谊荣张旭东贾书花
- 关键词:微波苏木精
-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分类及模块化管理
- 2015年
-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课程的学习主要在实验室完成。通过对各种实验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分类,参照实验教学进度,按照实验内容实施模块化管理,使实验室的资源管理规范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 张旭东王谊荣
-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室管理教学资源
- DSA引导下犬缺血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建立DSA引导下缺血性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以动物实验中心所提供的20只犬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各10只。2组均行血管造影,实验组另行腰动脉分支栓塞,观察栓塞前后犬直肠温度变化、后肢运动功能以及主动脉解剖特点。结果:实验组栓塞后犬直肠温度显著下降,相比栓塞前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犬双下肢表现正常,实验组栓塞后双下肢瘫痪。结论:该模型操作简单、结果明确,降低了动物的死亡率与副损伤程度,可为探寻脊髓缺血性损伤程度标准及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动物研究模型。
- 王谊荣
- 关键词:DSA引导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 基于分形理论建构人体组织学知识
- <正>为了增进医学生学习人体组织学的兴趣,打牢人体组织学知识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分形理论,并以此为策略开展组织学教学实践。数学中的分形理论是专门研究不断分枝重复结构这种现象,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自相似性。自相似性现象...
- 牛香兰霍小雷贾书花张旭东田云王改琴王谊荣
- 文献传递
- 白藜芦醇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2019年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生理盐水)、模型组(单纯胆总管结扎+生理盐水)和Res干预组(胆总管结扎+白藜芦醇),每组10只大鼠。模型组和Res干预组均结扎胆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对照组不结扎胆总管。Res干预组给予Res(100 mg/k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0 mL/kg)灌胃,1次/d,连续灌胃3周,于第3周末取材,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对照组肝小叶轮廓清晰,肝板排列整齐,肝血窦清晰可辨;模型组肝小叶结构破坏,肝实质结构显著减少,纤维组织及胆管增生;Res干预组肝脏组织结构损伤程度较模型组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256.56±6.23)U/L vs(39.63±1.60)U/L]、AST[(412.28±10.74)U/L vs(60.74±1.49)U/L]及肝组织MDA[(12.39±0.59)nmol/mg vs(4.48±0.24)nmol/mg]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肝组织SOD[(119.07±2.45)U/mg]含量低于对照组[(206.93±6.55)U/mg](P<0.05);Res干预组血清ALT[(164.24±2.73)U/L]、AST[(309.66±6.28)U/L]及肝组织MDA[(5.59±0.34)nmol/mg]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SOD[(158.87±4.03)U/mg]活力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促进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组织损伤的修复,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 王谊荣何玉婷杨雯张旭东
- 关键词:白藜芦醇梗阻性黄疸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