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胜军

作品数:51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金贵州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文化科学
  • 13篇哲学宗教
  • 10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2篇书院
  • 12篇理学
  • 11篇儒学
  • 10篇教育
  • 7篇清代
  • 6篇心学
  • 6篇明清
  • 5篇清初
  • 4篇阳明心学
  • 4篇文化
  • 3篇道统
  • 3篇王阳明心学
  • 3篇明清时期
  • 2篇学术
  • 2篇张伯行
  • 2篇之学
  • 2篇软实力
  • 2篇社会
  • 2篇师道
  • 2篇师道观

机构

  • 40篇贵州大学
  • 10篇湖南大学
  • 5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贵州省文史研...

作者

  • 48篇王胜军
  • 4篇邓洪波
  • 3篇蔡丹
  • 2篇韩金晶
  • 1篇唐亚阳
  • 1篇刘霞
  • 1篇张新民
  • 1篇周艳
  • 1篇廖峰
  • 1篇吴增礼
  • 1篇马国君
  • 1篇李秋莎
  • 1篇王进

传媒

  • 4篇湖南大学学报...
  • 3篇贵州文史丛刊
  • 3篇大学教育科学
  • 2篇湖北大学学报...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贵阳学院学报...
  • 2篇教育文化论坛
  • 2篇孔学堂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民族
  • 1篇教育评论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江西教育学院...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现代哲学
  • 1篇嘉兴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新民先生儒学研究、实践和思想述评
2019年
张新民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儒学研究和书院教育实践,致力于以阳明学为中心的宋明义理之学,兼及嘉乾汉学,尤于贵州地域儒学史研究贡献为多,并特别注意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张先生的儒学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维度,注重天命直觉的内在体验,讲求汉宋佛道的贯通和大小传统的互动,主张以活泼泼的生命境界为导向的政治生活秩序的建构。
王胜军刘霞
关键词:儒学书院
论康熙治国与清初文化软实力被引量:1
2010年
康熙在清初这个民族冲突、社会失序的特殊时代,从儒家文化的传统中汲取资源,进行了以程朱理学为中心、以佛道思想为支撑的文化软实力构建,将道统、学统、治统、法统联为一体,并通过书籍编刻、书院建设等手段,推动了中华民族形成前期满、汉等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展示了基于传统文化的软实力所产生的巨大凝聚力。
王胜军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康熙程朱理学清初
过化存神:名贤遗址与明清西南书院的兴起被引量:2
2020年
于名贤遗址上兴建书院是书院的重要发生范式,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书院儒学传播性质和地理布局。西南地区书院大规模兴起的明清时期,名贤遗址的发掘起到了特殊的引领作用。名贤遗址作为意义符号,驱动着地方官僚和士人兴建书院,它既是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儒家文化和地方历史的缩影,也是西南地方融入王化秩序的一种心理表达,需要在传承中复活。
王胜军周艳Liu Huawen(译)
关键词:书院
清代西南汉学书院与晚近“中国”认同被引量:2
2019年
清代西南汉学书院及其文化传播是促进晚近时期“中国”认同的重要力量和方式。就媒介意义来看,汉学书院依托家族和师生关系网络,将其文化渗透到西南各地,催生出基于大一统认知的地域性学术形态;就心理层面来看,汉学书院历史叙事和祭祀之中文翁、尹珍作为符号人物的出现,引领了西南知识精英的文化寻根思潮,标志着西南地方认同意识的觉醒;就实践表现来看,汉学书院的师生高举“中体西用”“通经致用”的理论,积极投身到维持中国政治独立和文化保存的历史进程中。
王胜军
关键词:书院汉学清代
多元视野下的阳明学研究——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被引量:1
2015年
2014年11月1-3日,由中山大学人文学院、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中心、《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商务印书馆学术论坛·耿宁《人生第一等事》研究——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国际学术讨论会”,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召开。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瑞士等地的5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提交论文20余篇。会议从现象学、宗教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多角度围绕阳明学展开讨论。
廖峰李秋莎王胜军马国君
关键词:阳明学研究后学
论书院志编纂体例转换与学术思潮的演进被引量:1
2018年
书院志编纂体例是在各种学术思潮的演进中生成、变化和发展的。明清至民国期间共有三股主要学术思潮,先后出现又相互交织:一是建构"心传"的理学思潮;二是申明"家法"的汉学思潮;三是"整理国故"的近现代史学思潮。三股学术思潮有力地促成了相应的书院志编纂体例的出现,并以其对书院既有历史的不同诠释,表现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观念和编纂特色。
王胜军杨灿
关键词:编纂儒学
薛瑄天理史观初探
2016年
"天理史观"是理学家基于天理对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一种考察、认知、评断,是对历史发展趋势及其形态合法性的考察。作为明初朱学天理史观的代表人物的薛瑄,构建了"理气合一"论,以之作为历史演进的哲学基础,以此为基础认为由孔、孟、程、朱等构成人文的力量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以及对王霸、义利的辨认,进而来分析薛瑄对一些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以及薛瑄对社会秩序的合理性、注史原则的看法。
韩金晶王胜军
关键词:道统
王阳明六经“删述”说发微--兼论文化生态的净化
2020年
孔子删述六经作为一种历史隐喻,历来不乏学者引据,王阳明从哲学层面将其与“始皇焚书”对举,展示了“良知”与“私意”对文化生态的不同引导以及“删述”的政治文化意义。以“习染”说为支撑,王阳明从良知异于见闻的逻辑出发,提供了由个人的偏见剥落进而到社会层面“著述”式权威知识文本的删述进路。在批判程朱理学的基础上,王阳明又揭示了“存迹示法”和“削事杜奸”的文献编纂原则,并主张通过“拟经”,即表彰正学的方式,渐次淘汰足以诱发人欲和败坏风俗的各种言说,以净化良知发用的外在文化生态环境。六经“删述”说实际上是王阳明良知学建构的重要补益性发明。
王胜军
关键词:王阳明心学六经良知
优入圣域:王阳明、孔子教育方法之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王阳明立志"学为圣人",在教育方法上也希图"优入圣域"。阳明一反当时知识学的教育路径,转而倡导孔子明白简实、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使儒学反求诸己的身心之学得以重新展开。然而,阳明多是运用语言思辨,让生徒进行形而上的体悟,孔子却是从形而下的生活中去矫正生徒的性情;阳明对生徒多持肯定态度,张扬其成圣的勇气,孔子对生徒则更多是加以裁抑和矫正,力图使之成为中和的君子。
王胜军
关键词:孔子儒学教育方法
王阳明师道观及其实践——兼与朱子之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理学兴起是与儒家师道观变革同步的。作为教育家的王阳明,亦是儒家师道观的重要传承者、开拓者。王阳明集中批判了当时师道衰微的种种现象,并且身体立行,从师道的标准、师道的形式、师道的具体展开等方面再次廓清了宋明以来理学的师道精神,展示出极其鲜明的心学特征。
王胜军Wang Keyou
关键词:师道理学教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