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红
- 作品数:9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额叶损伤患者内隐记忆损害特征的研究
- <正>目的探讨额叶损伤患者概念型内隐记忆(CIM)和知觉型内隐记忆(PIM)损害的特征,验证额叶参与内隐记忆加工的假说。方法共纳入25例额叶损伤患者与30例年龄、教育向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对两组被试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
- 龚亮王继华顾翠冯磊王美红胡嘉云
- 文献传递
- 额叶与枕叶卒中患者的内隐记忆损害特征
- 目的 探讨额叶及枕叶卒中患者记忆损害的特征,了解卒中患者概念型内隐记忆(conception implicit memory,CIM)和知觉型内隐记忆(perception implicit memory,PIM)启动效...
- 龚亮王继华冯磊王美红胡嘉云
- 帕金森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酸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108例PD患者作为PD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ys C及UA水平;对PD组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及Hoehn-Yahr(H-Y)分期评估,检测并比较不同H-Y分期及不同认知功能PD患者血清Cys C及UA水平;采用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PD患者,治疗2个月后,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ys C、UA水平及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UA水平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中PD合并认知障碍者67例,PD不合并认知障碍者41例,与PD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比较,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U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H-Y 1级PD患者42例,H-Y 1.5级PD患者36例,H-Y 2级PD患者30例。不同H-Y分期PD患者血清Cys C水平差异显著,且随着H-Y分级级别增大,血清Cys C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不同H-Y分期PD患者血清UA水平却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清Cys C水平明显降低,血清U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其血清Cys C水平明显升高,UA水平明显降低相关,两者均可作为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诊断及病情预测的评估指标。
- 顾翠冯磊王继华王美红
- 关键词: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胱抑素尿酸
- 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的125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照组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程、Hoehn-Yahr(H-Y)分期(H-Y)、UPDRSⅢ评分,总结导致帕金森病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程、H-Y分期、UPDRSⅢ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H-Y分期、UPDRSⅢ评分是导致帕金森患者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因病程、H-Y分期、UPDRSⅢ评分因素的影响,易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 王美红
- 关键词: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因素
- 额叶与枕叶卒中患者的内隐记忆损害特征
- 目的探讨额叶及枕叶卒中患者记忆损害的特征,了解卒中患者概念型内隐记忆(conception implicit memory,CIM)和知觉型内隐记忆(perception implicit memory,PIM)启动效应...
- 龚亮王继华冯磊王美红胡嘉云
- 文献传递
- 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3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30 d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及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 146例,于发病后30 d内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脑卒中后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两组:1DVT组:脑卒中后30 d内发生DVT;2无DVT组:无DVT发生。统计分析DVT的发生率,比较DVT组与无DVT组的多项相关因素,筛选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 146例患者中检出DVT患者69例(6.02%)为DVT组,其中有DVT症状者为45/69例(65.22%),无症状者为24/69例(34.78%);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m RS评分高(OR=2.419,95%CI:1.194-4.900)、Wells评分高(OR=43.943,95%CI:14.714-131.235)、纤维蛋白原升高(OR=2.428,95%CI:1.506-3.916)、下肢彩超检查当日D-二聚体升高(OR=2.637,95%CI:1.954-3.560)、卧床(OR=4.57,95%CI:2.09-8.88)是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1 077例无DVT发生(无DVT组)。结论脑卒中后合并DVT患者有34.78%可无症状,m RS评分高、Wells评分高、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升高和卧床是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危险因素患者进行DVT监测和预防干预十分重要。
- 戴晓蓉魏青王浩代玲刘建平孟丽红柏江艳王美红张瑞刘军梅段晓宁胡嘉云
- 关键词:脑卒中深静脉血栓
- 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判断价值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电生理检测指标评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预后的作用,为早期制定理想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发病20 d内的10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行面神经电生理检测,经0.5~3年随访,以House-Brackmann分级评价电生理指标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 109例患者中,预后差组20例,预后好组89例。预后差组和预后好组电生理指标比较:1面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分别为(3.55±0.65)ms、(2.82±0.36)ms;2 M波波幅分别为(0.72±0.58)mV、(2.22±0.89)mV,波幅下降比值分别为(71.45±22.94)%、(25.55±20.56)%;3 F波消失率分别为85.00%(17/20例)、21.35%(19/89例),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F波是否能引出评价预后的准确度为79.82%,以波幅下降比值是否〈90%评价预后的准确度为85.32%,两种诊断方法经配对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面神经复合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比值及F波均可作为面神经麻痹预后判断的电生理指标,波幅下降比值判断预后的准确度优于F波。
- 戴晓蓉王继华陈杰胡艳辉郭亚萍王美红刘军梅
-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神经电生理检测波幅F波预后
- 影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指标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探讨影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预后的相关指标。方法对109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行面神经病变定位、House-Brackmann(H-B)分级及神经电生理检查。随访半年,以H-B分级法评估预后,分为预后好组(1∽2级)及预后差组(3∽6级),两组的临床及电生理指标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根据H-B分级法,将患者分为预后好组89例,预后差组20例。与预后好组比较,预后差组年龄及入院时H-B分级4级的比率显著升高,入院时H-B分级3级的比率显著降低(均P〈0.001)。预后好组及预后差组膝状神经节、面神经管镫骨神经以上、面神经管镫骨神经以下、茎乳孔以外病变比率依次增高和降低,且预后差组膝状神经节病变比率显著高于,茎乳孔以外病变显著低于预后好组(均P〈0.001)。预后差组患侧面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波幅下降比及F波消失率显著高于,波幅显著低于预后好组(均P〈0.001)。年龄(OR=2.545,95%CI:1.155∽5.608,P〈0.05)、面神经病变部位(OR=0.178,95%CI:0.075∽0.426,P〈0.01)、患侧面神经CMAP潜伏期(OR=1.843,95%CI:1.574∽9.271,P〈0.05)及波幅下降比(OR=2.447,95%CI:0.577∽5.631,P〈0.05)是预后差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面神经病变部位、患侧面神经CMAP潜伏期及波幅下降比是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影响因素。
- 戴晓蓉王继华陈杰胡艳辉郭亚萍王美红
-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预后影响因素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报告被引量:2
- 2013年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现报告1例无明显诱因的老年ADEM患者如下。
- 胡嘉云王继华顾翠龚亮冯磊王美红张瑞
- 关键词: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