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红勇

作品数:217 被引量:710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56篇期刊文章
  • 5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4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4篇动脉
  • 36篇冠状
  • 36篇冠状动脉
  • 35篇心肌
  • 34篇血管
  • 32篇血压
  • 31篇高血压
  • 27篇梗死
  • 24篇心病
  • 24篇冠心病
  • 20篇病患
  • 19篇心肌梗死
  • 19篇细胞
  • 18篇胰岛
  • 18篇胰岛素
  • 16篇疗效
  • 15篇介入
  • 15篇老年
  • 15篇冠脉
  • 12篇造影

机构

  • 196篇第三军医大学...
  • 3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重庆市公安消...
  • 3篇成都军区
  • 2篇南京军区庐山...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市医学会
  • 1篇宜宾县人民医...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217篇王红勇
  • 148篇杨成明
  • 147篇王旭开
  • 110篇曾春雨
  • 91篇方玉强
  • 87篇石伟彬
  • 84篇傅春江
  • 61篇张晔
  • 30篇何作云
  • 27篇刘光耀
  • 24篇罗晓丽
  • 23篇陈乔
  • 17篇于长青
  • 15篇何多芬
  • 13篇王毅
  • 12篇张骏
  • 11篇杨小利
  • 11篇付春江
  • 11篇王伟
  • 10篇胡厚祥

传媒

  • 40篇重庆医学
  • 27篇第三军医大学...
  • 11篇第17届全军...
  • 10篇THE 22...
  • 9篇现代医药卫生
  • 5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微循环学杂志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中华高血压杂...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医学会心...
  • 3篇西北医学教育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3篇岭南心血管病...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35篇2011
  • 21篇2010
  • 17篇2009
  • 20篇2008
  • 12篇2007
  • 23篇2006
  • 3篇2005
  • 8篇2004
  • 7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2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患者血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及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中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57个受试者分为试验组45例(狭窄程度≥50%)和对照组12例(狭窄程度<50%)。测量入选对象的空腹血清抵抗素、胰岛素浓度、胰岛...
杨立王旭开杨成明王红勇靳海滨何多芬
文献传递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951例临床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以进一步指导相关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951例(男性532例,女性419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结果,患者年龄 6~78(42.5±14.6)岁...
杨成明王旭开王红勇刘光耀邱金玉傅春江方玉强石伟彬张晔
文献传递
核转录因子YY1对缺血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阴阳1(yin yang 1,YY1)对体外缺血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利用无糖培养基及含95%N2+5%CO2混合气体的缺氧装置(Billups-rothenberg)诱导建立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凋亡模型,通过建立过表达YY1重组质粒并将其转染入心肌细胞内,观察YY1对缺血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YY1组、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YY1组、缺血缺氧+LY294002组、缺血缺氧+YY1+LY294002等6组(n=4)。CCK-8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TUNEL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f QT-PCR检测YY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YY1、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ser473)及生存素(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缺氧组在缺血缺氧刺激6 h后心肌细胞活力下降、凋亡率明显增高[(0.55±0.02)vs(1.14±0.02)、(38.25±1.65)%vs(1.38±0.15)%,P<0.01]。缺血缺氧前预转染YY1重组质粒后,与缺血缺氧组相比,缺血缺氧+YY1组心肌细胞活力上升、凋亡率降低、p-Aktser473和Survivin蛋白表达增加[(0.78±0.03)vs(0.55±0.02)、(14.50±1.56)%vs(38.25±1.65)%、p-Aktser473相对灰度值:(0.82±0.03)vs(0.28±0.03)、Survivin相对灰度值:(0.93±0.02)vs(0.36±0.02),P<0.01]。经PI3K/Ak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干预后,缺血缺氧+YY1+LY294002组与缺血缺氧+YY1组相比,心肌细胞活力下降、凋亡率增加、p-Aktser473和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0.62±0.02)vs(0.78±0.03)、(27.75±1.12)%vs(14.50±1.56)%,p-Aktser473相对灰度值:(0.43±0.02)vs(0.82±0.03),Survivin相对灰度值:(0.27±0.02)vs(0.93±0.02),P<0.01]。结论核转录因子YY1可抑制缺血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且该作用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陈红梅王伟王新全李良鹏王旭开曾春雨王红勇
关键词:YIN缺血缺氧PI3K/AKT信号通路
研究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对比
王旭开靳海斌曾春雨王红勇
超声微泡介导转染FKBP12.6基因对小鼠H9c2(2-1)心肌细胞中Ca^(2+)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介导转染FKBP12.6基因后,对小鼠H9c2(2-1)心肌细胞中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将pcDNA3.1-FKBP12.6质粒与白蛋白包裹微泡造影剂混合,经超声转染H9c2(2-1)细胞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生长状况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KBP12.6蛋白的表达。结果:超声触发微泡破裂转染的FKBP12.6基因可在心肌细胞高效表达,细胞生长良好。高表达FKBP12.6的心肌细胞中,总的钙离子浓度增加。结论:超声微泡介导FKBP12.6基因转染心肌细胞,可以明显增加心肌细胞中的Ca2+浓度,心肌细胞的收缩能力增强。
刘国通杨成明王旭开曾春雨王红勇方玉强傅春江石伟彬
关键词:超声微泡造影剂基因转染
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杨成明王旭开曾春雨王红勇刘光耀方玉强傅春江石伟彬张晔
调脂和抗血小板治疗对内皮脂肪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了解调脂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内皮脂肪酶(EL)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EL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157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41例,有1项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但冠脉狭窄程度<30%;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61例.在禁用调脂药和阿司匹林2周后取血查EL阳性细胞率,均给予患者辛伐他汀和(或)拜阿司匹林,如出现并发症或不能依从者停药,6个月后复查EL阳性细胞率.结果 除对照组单用拜阿司匹林外,各组患者不论单用辛伐他汀或拜阿司匹林,还是两药联用,EL阳性细胞率均显著下降[单用辛伐他汀对照组:(3.93±0.87)%比(5.28±1.05)%,SAP组:(8.16±2.11)%比(15.12±2.53)%,ACS组:(13.93±3.22)%比(38.44±4.36)%;单用拜阿司匹林SAP组:(10.57±4.07)%比(14.66±2.29)%,ACS组:(18.28±5.14)%比(40.27±3.96)%;联合用药对照组:(3.13±0.87)%比(5.33±1.25)%,SAP组:(5.68±2.20)%比(14.89±2.15)%,ACS组:(7.81±3.96)%比(39.27±5.17)%,P<0.05或P<0.01].结论 调脂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抑制内皮细胞表达EL,提示EL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方玉强何多芬杨成明王旭开曾春雨王红勇傅春江石伟彬张晔
关键词:内皮脂肪酶辛伐他汀拜阿司匹林
国产坎地沙坦酯与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国产坎地沙坦酯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酯和厄贝沙坦组,每组30例,采用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经过2周的安慰剂清洗期后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坎地沙坦酯片一日8mg或厄贝沙坦片一日150mg。2周后如果达到预期降压效果,则继续原剂量服药至4周末。如降压效果不理想,加量(坎地沙坦酯一日12mg或厄贝沙坦一日225mg)继续服药2周。观察所有入选患者4周内的血压、不良反应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坎地沙坦酯组收缩压下降15.1%,舒张压下降12.2%;厄贝沙坦组收缩压下降12.6%,舒张压下降9.2%。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坎地沙坦酯为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安全且有效的药物。
傅春江王旭开杨成明王红勇石伟彬严丽丽
关键词:坎地沙坦酯厄贝沙坦高血压
口服依那普利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新方法被引量:2
1998年
观察依那普利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VS)的疗效;方法:对15例直立倾斜试验(TTT)阳性的VS病人先后口服相同剂量的安慰剂和依那普利至少一周后复查TTT;结果:安慰剂组15例VS病人仅2例TTT试验转阴性,转阴率为13.3%,依那普利组15例中TTT试验均转阴性,转阴率为100%,平均随防6.1±0.5个月,无1例VS复发;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能是防治VS发作的有效的药物。
曾春雨刘光耀何多芬王旭升王红勇杨成明
关键词:晕厥依那普利血管迷走性VS
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的止血作用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llen试验正常,并经桡动脉径路行介入治疗的28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2组:常规组(绷带加压包扎,170例)和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110例),分别观察止血效果、止血耗时、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手部肿胀和局部组织坏死情况等。结果常规组止血效果为100%,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为9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初始成功压迫止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显著长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分别为(14.5±5.7)min比(2.2±0.8)min,(9.7±4.3)h比(3.1±1.2)h,均为P〈0.01];常规组手部肿胀率明显高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20%比10.9%,P〈0.05);两种方法对手远端血供均无影响(均为P〉0.05);常规组术后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低于动脉止血贴压迫器组(0.6%比2.7%,P〈0.05),但无需特殊处理,两组均无压迫处局部皮肤缺血坏死、严重出血、动静脉瘘及皮肤破溃感染发生。结论动脉止血贴压迫器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方玉强陈乔杨成明曾春雨王旭开王红勇
关键词:桡动脉止血技术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