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素娟

作品数:44 被引量:65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学成
  • 19篇化学成分
  • 9篇活性
  • 5篇色谱
  • 5篇细胞
  • 5篇化学成分研究
  • 4篇银花
  • 4篇增生
  • 4篇增生平
  • 4篇三萜
  • 4篇提取物
  • 4篇金银花
  • 4篇化合物
  • 3篇豆科
  • 3篇药材
  • 3篇液相色谱
  • 3篇乙醇
  • 3篇酮类
  • 3篇茜草
  • 3篇茜草科

机构

  • 37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青海民族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市垂杨柳...

作者

  • 44篇王素娟
  • 34篇石建功
  • 31篇杨永春
  • 19篇李帅
  • 13篇林生
  • 6篇朱承根
  • 6篇高洁
  • 5篇郭庆兰
  • 5篇司伊康
  • 5篇尚小雅
  • 4篇刘明韬
  • 4篇王亚男
  • 4篇徐瑞明
  • 4篇张守仁
  • 4篇林鹏程
  • 4篇于洋
  • 3篇岳正刚
  • 3篇甘茂罗
  • 3篇王玲燕
  • 3篇王映红

传媒

  • 23篇中国中药杂志
  • 6篇中草药
  • 1篇药学学报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质谱学报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第七届全国中...
  • 1篇2018年中...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成分的体内吸收分布特点为指导的花锚成分研究
目的以体内吸收和分布特点为指导,对传统抗肝炎藏药花锚的成分进行研;探索以中草药成分的吸收分布特点为指导,进行中草药药效成分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方法,确定能够吸收分布在大鼠血液。器官和组织中的...
石建功高洁王素娟徐瑞明杨永春张守仁司伊康
关键词:药物成分
金银花药材中3种主要成分的测定和指纹图谱的研究
金银花首载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名忍冬.2000版《中国药典》选定忍冬科4种植物忍冬(Lonicer 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
杨蓓蓓刘超王素娟李帅陈若芸石建功
关键词:金银花药材指纹图谱
金银花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8
2015年
通过正相硅胶、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借助波谱学分析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6'-O-乙酰基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1)、6'-O-乙酰基裂环氧化马钱素(2)、二聚绿原酸木脂素酯(3)、鸟苷基(3'→5')腺苷单磷酸酯(4)、5'-O-甲基腺苷(5)、2'-O-甲基腺核苷(6)、腺苷(7)、紫丁香苷(8)、4-O-β-D-葡萄糖基咖啡酸甲酯(9)、(-)-双氢红花菜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马钱素-7-酮(11)、7α-莫诺苷(12)、7β-莫诺苷(13)、金吉苷(14)、隐绿原酸甲酯(15)和6-羟甲基-3-羟基吡啶(1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其中1和2为新化合物,3和5为新天然产物,4为首次从植物提取物中分离鉴定的二核苷单磷酸酯。
于洋宋卫霞郭庆兰林生王素娟杨永春石建功
关键词:忍冬属金银花核苷
赤芍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通过MCI树脂、Sephadex LH-20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赤芍乙醇提取中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个15化合物,经MS和NMR,CD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7R,8R)-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2-异丙叉基丙二醇(1),(-)-(7R,8S)-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2-异丙叉基丙二醇(2),senecioyllomatin(3),O-angeloyllomatin(4),(+)-cis-3'-senecioyloxy-4'-angeloyloxy-3',4'-dihydroseselin(5),二氢欧山芹素(6),2,5-二羟基苯乙酸苄酯(7),3,6-二甲基-5-羟基苯并呋喃(8),(S)-楝叶吴萸素A(9),2,3-二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10),2,5-二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11),2,5-二羟基-4-甲基苯乙酮(12),4-羟基苯甲酸乙酯(13),香草酸(14),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15)。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9均为首次从芍药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李彦程王玲燕李瑞武玉卓郭庆兰曲郁虹王素娟杨永春林生
关键词:芍药属赤芍化学成分苯丙素
狗脊中的酚酸及其苷类成分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研究狗脊Cibotium barometz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波谱学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筛选其抗炎(LPS诱导小鼠腹腔BAW细胞分泌NO模型)、神经保护(谷氨酸诱导SK-N-SH细胞损伤模型)、肝保护(APAP诱导Hep G2细胞损伤模型)、肿瘤细胞毒(MTT法)、抗糖尿病(α糖苷酶和PTP1B酶抑制模型)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激动剂等生物活性。结果从狗脊根茎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酚酸及其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4-O-(6′-O-原儿茶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白藜芦醇(2)、对羟基肉桂酸(3)、对羟基肉桂醛(4)、C-藜芦酰乙二醇(5)、4-甲基邻苯二酚(6)、原儿茶醛(7)、对羟基苯甲酸(8)、咖啡酸(9)。在浓度10、1及0.1μmol/L下化合物1对BAW细胞释放NO的抑制率分别为75.3%、72.0%和58.0%,在浓度10μmol/L下化合物1对APAP引起的Hep G2细胞损伤具显著保护作用,细胞存活率与阳性对照双环醇相当,在肿瘤细胞毒、雌激素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筛选模型下均未显示出显著的药理活性。在浓度1μmol/L下化合物2对BAW细胞释放NO的抑制率为50.0%,其他药理模型下均未显示出显著的药理活性。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双原儿茶酸苷;且具有较好的抗炎、肝保护活性,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谢美萍李兰鲁安琪郑远鹏臧彩霞孙华王素娟
关键词:狗脊酚酸类
华南木姜子的1个新苯乙烯二聚体衍生物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和反相HPLC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华南木姜子树枝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个新苯乙烯二聚体衍生物(1),经IR,UV,MS和NMR(1D和2D NMR)波谱学方法鉴定为(E)-2,4-双(对-羟基苯基)-2-丁烯醇[(E)-2,4-bis(p-hydroxyphenyl)-2-butenol],命名为木姜子醇(listeanol)。在1×10-5mol·L-1浓度下,它在肿瘤细胞毒(MTT法,HCT-8,Bel-7402,BGC-823,A549,A2780细胞株)、抗氧化(Fe2+_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神经保护(去血清和谷氨酸损伤模型)和抗糖尿病(PTPIB酶抑制模型)体外模型上均未显示出显著药理活性。
王亚男王玲燕曲郁虹姜明武玉卓李瑞邱博琳王素娟林生
关键词:化学成分
一种改良型低毒增生平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型低毒增生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萃取或树脂精制,在不降低药效的前提下,针对性得去除增生平中可导致严重肝损伤的毒性组分。用该方法制备的改良型低毒增生平组合物可单独或以组合物形式作为药效成分来制备预...
王素娟关晓兵王嘉祺包捷贺浩珂张森汪苑苑石建功
文献传递
改良增生平样品对实验性口腔癌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我国传统中药增生平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其肝脏毒性不容忽视。本实验目的在于验证改良增生平样品对实验性口腔癌的治疗作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为探索高效低毒的口腔癌化学预防药物提供实验基础。方...
王嘉祺王素娟汪苑苑关晓兵
关键词:增生平安全性
天麻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1
2012年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天麻水提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借助多种波谱学分析方法鉴定他们的结构为:4-羟基-3-(4-羟基苄基)苄基甲醚(1),4-(甲氧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2),4-羟基-3-(4-羟基苄基)苯甲醛(3),4-(4-羟基苄基)-2-甲氧基苯酚(4),4,4'-亚甲基双(2-甲氧基苯酚)(5),L-苯基乳酸(6),3-甲氧基-4-羟基苄基乙醚(7),对羟基苯甲醇(8),对羟基苄基甲醚(9),对羟基苄基乙醚(10),对羟基苯甲醛(11),对羟基苯甲酸(12),对甲氧基苯甲酸(13),天麻素(14),4-(乙氧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5),对醛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6),对甲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7),甲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8),5-羟甲基糠醛(19),派立辛(20),派立辛B(21),派立辛C(22)和薯蓣皂苷元(23)。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7,18和2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化合物4的碳谱数据。
王亚男林生陈明华江冰娅郭庆兰朱承根王素娟杨永春石建功
关键词:天麻水提物
红绒毛羊蹄甲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61
2006年
目的:研究红绒毛羊蹄甲Bauhinia aure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酸(1),4-羟基苯甲酸(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4),没食子酸(5),没食子酸甲酯(6),没食子酸乙酯(7),羽扇豆-3-醇(8),羽扇豆-3-酮(9),豆甾-4-烯-3-酮(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除化合物5,8,11和12外,其余化合物均属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尚小雅李帅王映红王素娟杨永春石建功
关键词:豆科三萜甾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