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疆

作品数:51 被引量:185H指数:7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起搏
  • 13篇心脏
  • 12篇介入
  • 11篇动脉
  • 9篇室性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8篇起搏器
  • 8篇缺损
  • 8篇介入治疗
  • 8篇间隔缺损
  • 7篇心室
  • 7篇心脏起搏
  • 7篇房间隔
  • 7篇封堵
  • 6篇心动过速
  • 6篇心律
  • 6篇血管
  • 6篇植入
  • 6篇除颤

机构

  • 51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新疆克拉玛依...

作者

  • 51篇王疆
  • 45篇马依彤
  • 42篇汤宝鹏
  • 28篇张燕一
  • 25篇杨毅宁
  • 18篇木胡牙提
  • 13篇黄定
  • 13篇程祖亨
  • 11篇张爱伦
  • 8篇李晋新
  • 8篇张宇
  • 7篇马翔
  • 7篇匡政宇
  • 7篇张疆华
  • 6篇李耀东
  • 5篇刘宇
  • 5篇刘晓
  • 4篇许国军
  • 4篇孙凌
  • 3篇周贤惠

传媒

  • 11篇中国介入心脏...
  • 9篇中华心律失常...
  • 5篇中国心脏起搏...
  • 4篇新疆医学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农垦医学
  • 1篇起搏与心脏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首届中国先天...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AR)临床特点。方法选取110例维吾尔族冠心病住院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mg/d,连服7d,分别以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为诱导剂检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阿司匹林抵抗(AR)与丰抵抗(ASR)的临床特点:结果入选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为5.5%(6/110),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发生率为24.5%(27/110)。AR或ASR与阿司匹林敏感者(AS)相比:老年患者[(63.82±6.78)岁比(59.04±4.35)岁,P〈0.05)]与女性患者较多(60.6%比38.9%,P〈0.05);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较高(P〈0.01);与高血压、糖尿病、血小板计数无关。结论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新疆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中5.5%出现AR,说明部分服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未被有效抑制,存在AR现象、
刘宣汤宝鹏王疆匡正宇
关键词:抗药性
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52例术中除颤阈值的测定及术后随访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置入术中除颤阈值(DFT)的测定方法并观察术后随访结果.方法 52例置入ICD患者,其中单腔ICD 25例(48.08%),双腔ICD 23例(44.23%),三腔ICD 4例(7.69%).置入术中用测定除颤安全范围(DSM)方法进行DFT测定,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52例ICD置入术中,测得DFT为(13.27±2.95)J,DSM为(17.40±2.89)J,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2例中,38例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其中469次为非持续性(可自行终止)室性心动过速(VT),持续性VT发作265次;经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1阵转复成功245次(92.45%),2阵转复成功13次(4.91%),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转复未成功经电转复7次(2.64%),均经低能量电转复成功.心室颤动(VF)发作141次均成功识别,其中14次在释放治疗前VF自行终止.127次VF经电除颤治疗,经电除颤治疗1次成功116次(91.34%),除颤能量为(12.84±3.18)J,2次成功11次(8.66%),除颤能量为(16.36±2.34)J.结论 应用DSM测定进行ICD置入术中DFT测定安全可行.
张宇袁宽道汤宝鹏马依彤张燕一王疆李晋新张疆华许国军
关键词:心室颤动
双室同步起搏治疗药物难治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2004年
  目的观察三腔双室同步起搏治疗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及左室电极置入部位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汤宝鹏李晋新马依彤木胡牙提杨毅宁黄定张燕一王疆
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浆心钠素水平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被引量:2
2004年
马翔马依彤杨毅宁汤宝鹏黄定史正萍王疆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血浆心钠素心功能
DDD起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远期影响被引量:10
2003年
为观察DDD起搏对病窦综合征 (SSS)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 (AF)的远期影响 ,对 6 6例合并阵发性AF的病窦综合征患者 ,择期置入DDD永久起搏器 ,术后进行临床、心电图、2 4h动态心电图的定期随访 ,观察比较DDD起搏器置入术前 1年、术后 1,2 ,5年的阵发性AF发作频率以及发作持续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起搏器置入后随访 1~ 2年阵发性AF发作的频率及发作的时间较起搏器置入前显著减少 (T0 -1146 ,T0 -2 137,P均 <0 .0 5 ) ;术后随访 5年时阵发性AF发作的频率及发作的时间较术后 1~ 2年显著增加 (T1-5143,T2 -512 1,P均 <0 .0 5 )。所有患者术后无心力衰竭、血栓栓塞发生。结论 :DDD起搏对SSS并发的阵发性AF的发生有抑制及预防作用 ,这种影响在起搏器治疗近中期最为显著 ,远期疗效不肯定尚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汤宝鹏杨毅宁王方正马依彤王疆程祖亨
关键词:DDD起搏病窦综合征阵发性心房颤动
最小化心室起搏减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最小化心室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入选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因病窦综合征植入DDD起搏器的患者112例,随机、单盲分为最小化心室起搏组56例(A组),和传统双心腔起搏组56例(B组),分别于3、6个月进行随访,以后每年1次,每次随访内容包括病史询问、起搏器程控、超声心动图。主要观察指标为房颤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超声心动图(包括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3.7±17.1)个月,与B组相比,A组的心室起搏平均比例显著减少(10.1%vs92.3%,P〈0.001),但两组的心房起搏平均比例相近(73.6%vs72.8%,P=0.98)。B组累计房颤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RR=0.65,95%可信区间0.59~0.93,P=0.015)。与植入前相比,A组各阶段超声心动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左心房内径逐渐增大。术后2年起,B组左心房内径与植入前相比,或与同期的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使病窦综合征患者房颤发生率增加,左心房内径增大。因此,对房室传导正常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建议最小化心室起搏,鼓励心室自身传导。
贺军汤宝鹏马依彤苟志平张宇王疆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起搏方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颤动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外科治疗一例被引量:3
2008年
马依彤杨毅宁马翔黄定霍强王疆艾尔肯
关键词: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封堵术后介入
新一代双腔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多形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2005年
汤宝鹏马依彤郑朝阳匡政宇张燕一王疆木胡牙提
关键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双腔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房室顺序起搏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2007年
目的:总结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体会和短期随访结果。方法:8例因反复发作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VT/VF)患者,5例植入单腔ICD、2例植入双腔ICD,1例植入三腔ICD,并应用药物治疗,随访半年~6年。结果:8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所有患者再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时全部经ICD成功转复窦性心率,植入三腔ICD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肯定,三腔ICD除治疗恶性心律失常以外,还能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木胡牙提林涛马依彤汤宝鹏程祖亨张燕一王疆
关键词: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随访
应用Amplatzer偏心性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被引量:35
2003年
目的 应用Amplatzer偏心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 (perimembraneventicularseptaldefect,PMVSD)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6例PMVSD患者均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 ,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 3~ 9mm ,平均 5 5mm ;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处、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迹 ,沿导丝经传送鞘管送直径 6~ 12mm(平均 8mm)的Amplatzer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 ;术后 2 4h、1月、3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及X线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全部患者封堵后无一例存在残余分流 ,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 10 0 % ;术后 2 4h、1月及 3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 ,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 ,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 1例患者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月随访时消失。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偏心性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马依彤杨毅宁汤宝鹏木胡牙提王疆
关键词:AMPLATZER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疗效超声心动图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