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甲成
- 作品数:27 被引量:90H指数:4
- 供职机构:石家庄铁道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责任政府建设的行政法治途径及其政治生态支撑被引量:3
- 2005年
- 责任政府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标。建设责任政府必须纳入行政法治的框架,通过完善明确政府责任的法律和制度,建立政府内外的控制机制,使政府成为真正为人民而存在的政府。同时,必须注重与责任政府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责任行政、法治行政文化等政府生态环境的建设。
- 王甲成
- 关键词:责任政府行政法治政府建设
- “穷棒子社”与遵化县农业合作化运动被引量:3
- 2005年
- “穷棒子社”是由河北省遵化县第十区西铺村村民王国藩创办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被毛泽东誉为“整个国家的形象”,对遵化县乃至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激励着今天的遵化县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再创辉煌。
- 阎永增王甲成
- 关键词: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生产合作社村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
- 高校政务微博运作机制现状研究——以河北某高校共青团新浪微博为例被引量:2
- 2016年
- 高校政务微博作为高校引导学生思想动态、发布校园实时信息、促进广大师生交流互动的主要新媒体平台,兼具新时期大众传媒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具的双重身份。通过对高校政务微博发布内容和运作机制的分析,可看出高校政务微博在微博发布过程中存在发布数量波动性大、内容比例不均衡、微博缺乏互动性、原创性较低、信息来源狭窄等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微博在建设运作过程中缺乏专业性、科学性和制度性。为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需从团队建设角度入手,改善高校政务微博运营机制,增加微博活力,提高微博传播质量,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信息化建设发挥平台作用。
- 上官诗媛王甲成
- 关键词:高校团队建设
- 政府成长论——生态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政府改革与建设
- 政府存在的价值在于为民服务,政府的架构自然必须依据时空的变迁和人民的需要而不断地更替。社会是政府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政府从内容到形式的逐步变革和成长皆来源于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政府的成长和发展在客观上是对社会成长和发...
- 王甲成
- 关键词:社会生态系统互动机制
- 城市经营中的政府角色论析被引量:4
- 2005年
- 在地方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城市政府间的竞争。城市要实现有效、可持续发展需要运用城市经营的理念。城市经营的内涵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它不仅仅是经济资本的经营,更重要的还包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经营。在城市经营中,城市政府应担当起城市发展的规划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市场秩序的监管者和服务者、社会保障制度网建立者、社会资本的培育者等多重角色。
- 王甲成张学礼
-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经营城市政府政府角色
- 政府成长:政府研究的生态学视角被引量:1
- 2008年
- 生态学方法为我们研究政府发展提供了更有解释力的视角,任何政府系统说到底,都是由政府主体构成的有生命的整体。政府作为一种"成长"的存在,必须注重与社会的适应性、主体的自觉性和自身能力的限度性。一个持续成长的政府必然是与社会生态相适应的"生态型政府"。政府可以主动地、创造性地适应社会而构建"永续性"。
- 王甲成彭涛
- 关键词:生态学
- 大学生幸福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领域被引量:17
- 2010年
- 幸福是一种能力,大学生幸福感的普遍降低呼唤大学生幸福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确立幸福教育的地位,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幸福能力,更要提升审美能力和积极情感。大学生幸福教育需要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增加幸福实践等途径来实现。
- 王甲成张超
-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必须走一条党和政府推动、人民当家作主、法治保证及其有机结合的道路,本文分析了这一实践路径的合理性和现实性。
- 王甲成陈宝松
-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府推动人民当家作主法治
- 政府成长:政府变革与发展的生态学解读
- 2007年
- 政府活动是一种“生态现象”。政府存在的价值在于为民服务,而政府的架构也自然必须依据时空的变迁和人民的需要不断地成长。政府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因,来源于政府系统自身矛盾和政府生态环境的变迁。政府成长是政府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的动态过程,其健康成长是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 王甲成
- 关键词:政府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生态
- 试论非文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被引量:2
- 2008年
- 人文素质教育影响到人的素质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诸方面,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面对当今自然科学日益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的新趋势和新特点,非文科院校必须转变办学思想,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核心是设置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在非文科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必须采取“三增设、两强化”的措施。
- 王甲成
-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教育课程体系文科院校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