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焕如

作品数:33 被引量:96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9篇小麦
  • 21篇锈菌
  • 19篇叶锈菌
  • 15篇锈病
  • 14篇小麦叶
  • 14篇小麦叶锈
  • 12篇基因
  • 11篇小麦叶锈菌
  • 10篇叶锈病
  • 9篇小麦品种
  • 7篇抗性
  • 6篇性基因
  • 6篇小种
  • 6篇抗病
  • 6篇寄主
  • 4篇育种
  • 4篇生理小种
  • 4篇小麦叶锈病
  • 4篇抗性基因
  • 4篇抗叶锈基因

机构

  • 3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陕西省农业科...

作者

  • 33篇王焕如
  • 16篇朱之堉
  • 11篇郭爱国
  • 5篇曹克强
  • 4篇刘颖超
  • 3篇杨文香
  • 2篇赵兰波
  • 2篇汪宜萱
  • 2篇张凤国
  • 1篇庞家智
  • 1篇胡长程
  • 1篇王剑雄
  • 1篇王智炘
  • 1篇李艳芳
  • 1篇申志新
  • 1篇袁文焕
  • 1篇朱之

传媒

  • 14篇河北农业大学...
  • 8篇植物病理学报
  • 5篇华北农学报
  • 4篇植物保护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

  • 1篇2005
  • 2篇1996
  • 3篇1994
  • 6篇1993
  • 5篇1992
  • 6篇1991
  • 4篇1990
  • 5篇1989
  • 1篇198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0个Lr基因在河北省抗病育种中的可用性研究
1993年
本试验采用相对严重度的比较方法,对40个Lr基因系(品种)在河北省抗病育种中的可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r2d,Lr3等7个基因的相对严重度值高于82.35%,对叶锈病的抗性很差。Lr9,Lr19等7个基因抗性虽强,但能否转育在我国生产中应用不得而知。Lr1,Lr2a,Lr26等16个基因的相对严重度值为19 03—74.74%,在我国不少品种中已含有其中许多基因,它们的利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遗传背景对某些基因的表达有很大影响,在利用已知基因来推导品种中的未知基因以及在基因的转育时都要考虑到遗传背景的复杂性。基因组合可以提高对叶锈菌群体的抗性,应加强对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本研究根据已知基因在我国小麦品种中存在的情况,各基因的抗性效应,抗性类型以及对温度的敏感性等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可考虑用Lr1,Lr2a,Lr2c,Lr3Bg,Lr10,Lr14ab,Lr15,Lr17,Lr21,Lr23,Lr26和Lr30等12个基因系作为叶锈菌的鉴别寄主,使我国叶锈菌生理分化研究能逐渐以基因鉴定代替小种鉴定。
郭爱国赤国彤王焕如朱之堉
关键词:抗病育种
从生物间遗传学回顾小麦锈病研究工作被引量:2
1991年
生物间遗传学(interorganismal genetics)有区别于生物内遗传学(intraorganismal genetics),它是研究不同生物共生的遗传学;在植物病理学方面研究在环境条件影响下寄主和病原物相互作用的遗传学。用生物间遗传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评价过去的小麦锈病研究工作,发现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
王焕如朱之堉
关键词:小麦遗传学锈病
对含有抗叶锈基因Lr3、Lr26和Lr3+Lr26的小麦品种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6
1992年
本研究利用整叶违明染色法系统观察了含有Lr3、Lr26和Lr3+Lr26抗叶锈基因的小麦品种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表明,①含有不同基因的品种在叶锈菌侵入前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没有差异;②Lr26具有慢锈特征并且在阿芙乐尔品种中对Lr3起上位作用;③寄主细胞坏死不是影响茵丝扩展的唯一因素,菌丝生长受抑制和寄主细胞的坏死不一定呈正相关;④利用某些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品种抗病性及其基因鉴定是可行的。
张凤国郭爱国朱之堉王焕如王智炘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基因组织病理学
陕西省小麦品种与陕西省不同年份的叶锈菌群体的相互作用研究
1989年
用来自陕西省1982—1987年6年的146个小麦叶锈菌株分别对陕西省34个小麦品种接种,分析毒力频率、毒性公式、联合抗病性。结果表明①目前大面积推广的18个生产品种中有13个高感叶锈病,占72.2%。②在12个抗源材料中,有9个对抗叶锈没有利用价值。③用不同年份的菌株进行试验所得的毒力频率、毒性公式和联合抗病性的结果都有差异,因此对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研究小麦品种与叶锈菌群体的相互作用应具有“时态观点”。
汪宜萱朱之堉王焕如张凤国袁文焕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
7个小麦品种抗叶锈性遗传研究初报被引量:4
1991年
用7个小麦品种洛夫林10,洛夫林13,阿芙乐尔,高加索,山前麦,Sage和方秃头分别与感病品种5389杂交。对各自的F_1、F_2、F_3和测交一代用叶锈菌培养物85—16—3(4)—3(叶中1号)进行测定,发现除洛夫林10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表现高反应外,其它6个品种各有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该培养物的低反应。
赤国彤王焕如朱之堉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抗性
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的利用及评价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对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间的相似程度及其原因进行了综述,对近等基因系的利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郭爱国王焕如
关键词:小麦近等基因系叶锈菌
1991—1992年华北地区小麦叶锈菌主要毒性基因及其频率初报
1993年
本试验用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4省的小麦叶锈菌标样,经单孢分离获得的211个培养物,在国际抗叶锈近等基因系Lr1、2a、2b、2c、2d、3、3ka、3Bg、9、10、11、13、14a、14b、14ab、15、16、17、18、19、20、21、22a、23、24、25、26、27、28、29、30、32、33和34等34个单基因系上接种,初步明确了华北地区小麦叶锈菌的主要毒性基因及其出现频率。
刘颖超朱之堉王焕如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毒性基因
生物间遗传学在小麦抗条锈性基因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1年
用生物间遗传学的方法,在温室苗期根据59个冬小麦品种与6个条锈菌优势小种相互作用所表现的侵染型,推导出了分别在Compair、Heines Ⅶ、14Th43、Lee、CA8333、Vilmorin23、丰抗2号、冬协4号、ABNA、9D27-262、S-13、S-14以及绝大部分高代品系和目前正在推广的品种中可能含有的12个抗条锈性基因(1h1~1h12).用生物间遗传学原理进行遗传学研究,可以不通过杂交在短期内对大量抗病品种的遗传信息进行了解,这为抗病育种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依据.本文讨论了应用生物间遗传学分析抗性基因的局限性.
庞家智王焕如
关键词:生物间遗传学条锈病冬小麦基因
十八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基因的推导被引量:9
1991年
根据18个未知基因品种(系)和27个Lr基因系对15个小麦叶锈菌系的反应,将18个未知基因(系)分为7个组.每组可能具有的Lr基因不同.(1)CA8646具有Lr15;(2)河农矮3具有Lr26,87-4314穗13具有Lr15和Lr26;(3)唐86-4043具有Lr2a或Lr26;(4)保麦2号和山东03201具有Lr1和Lr26,山东110021具有Lr1;(5)C4102-5可能具有Lr21,Lr23,Lr25或Lr27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6)丰抗9号等6个品种(系)可能具有与供试的Lr基因系不同的基因,(7)冀早15等4个品种(系)不具有供试的Lr基因系所具有的抗性基因.
郭爱国刘颖超王焕如朱之堉
关键词:小麦小麦叶锈菌抗性基因
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监测及其观点和方法的改进被引量:3
1991年
1985~1990年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表明,在小种类型上,仍以频率在2%以上的小种叶中1、2、3、38和对洛夫林10等抗源能致病的洛10小种群为优势小种(群),洛10小种群急剧上升,由1985~1986年的18.33%上升至1989~1990年的57.65%.抗叶锈病的几个重要抗源洛夫林10、洛夫林13和山前麦等对这一小种群都不能抵抗,应引起育种和生产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还对传统研究的观点和方法作了改进,放弃按分类学区分锈菌致病性的观点,代之以生物间遗传学研究小麦品种与叶锈菌相互作用的观点,调整了原有的鉴别寄主,采用毒力频率法和毒力组合法研究小麦品种与叶锈菌群体的关系,把过去研究个体品种与个体菌株的关系改变为研究品种群体与锈菌群体的关系.
袁景顺王焕如朱之堉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生理小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