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英

作品数:5 被引量:119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植被
  • 3篇植被恢复
  • 3篇土壤
  • 3篇土壤酶
  • 3篇土壤酶活
  • 3篇土壤酶活性
  • 3篇土壤微生物
  • 3篇微生物
  • 3篇理化性
  • 3篇理化性质
  • 3篇酶活性
  • 3篇不同植被
  • 1篇森林群落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多样性分...
  • 1篇水土保持林
  • 1篇土壤呼吸
  • 1篇土壤呼吸强度
  • 1篇群落
  • 1篇物种

机构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四川省林业科...

作者

  • 4篇王海英
  • 3篇陈林武
  • 3篇宫渊波
  • 1篇王巧红
  • 1篇沈迪玉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比较——以嘉陵江上游地区为例被引量:23
2006年
研究了嘉陵江上游退耕还林区内5种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①5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有机质、全氮含量等均明显高于无植被对照;②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总数:火烧迹地灌丛>刺槐林>湿地松×刺槐混交林>青冈林>湿地松>对照地;③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不同,表层土壤脲酶活性:火烧迹地灌丛>青冈林>刺槐林>湿地松>混交林>对照地,蔗糖酶(转化酶):火烧迹地灌丛>湿地松>青冈林>刺槐林>混交林>对照地,过氧化氢酶活性各林分间变化不明显。
王海英宫渊波陈林武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理化性质
嘉陵江上游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本文以嘉陵江上游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五种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刺槐纯林,火烧迹地灌丛,湿地松×刺槐混交林,湿地松纯林,青冈纯林,并选择一条件类似植被恢复前的严重退化地为对照,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进...
王海英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强度理化性质
文献传递
四川盆周低山暴雨区不同配置模式水土保持林生物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2
2005年
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和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和Menhinick指数)对广元市7种人工森林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与重建使生物多样性提高的同时,土壤侵蚀模数比治理前下降了45%;乔、灌、草复层经营对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效益具有同样的贡献;水土保持效益因不同森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而异。
王巧红宫渊波陈林武沈迪玉王海英
关键词: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土保持林
嘉陵江上游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39
2008年
以嘉陵江上游水土流失定位观测站内5种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上层>下层,且随季节不同而有明显变化;②5种植被恢复模式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地,3种土壤酶活性随季节变化明显且因林分而异;③5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氮素的转化率除湿地松纯林外均明显高于对照地,土壤氮素转化率与3种酶均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未达显著水平;④火烧迹地灌丛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微生物数量最大,脲酶、蔗糖酶活性最强,土壤的结构性最好。
王海英宫渊波陈林武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理化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