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军
-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ET/CT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系统评价当前研究PET/CT诊断宫颈癌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文献的质量并合并分析其准确性。方法:收集当前研究PET/CT诊断宫颈癌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文献,并根据QUADAS(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的质量,用MetaDisc软件对敏感性、特异性等进行合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并绘制SROC曲线。结果:共纳入9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宫颈癌患者346例(3979例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为单位合并分析:敏感度为0.58[95%可信区间(CI)0.51~0.65],特异度为0.98(95%CI 0.98~0.99),阳性预测值为0.686(0.464~0.852),阴性预测值为0.936(0.833~0.995),阳性似然比为21.5(7.20~64.24),阴性似然比为0.43(0.32~0.58),准确度为0.900(0.75~0.993),AUC值0.7724;以病人为单位合并分析:敏感度为0.54(95%CI 0.45~0.63),特异度为0.86(95%CI 0.98~0.99),阳性预测值为0.725(0.471~0.923),阴性预测值为0.765(0.615~0.886),阳性似然比为4.58(1.86~11.31),阴性似然比为0.52(0.34~0.80),准确度为0.756(0.620~0.0.897),AUC值0.8699。结论:PET/CT对宫颈癌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具有中度诊断价值,可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较为可靠的指导意见。
- 翟亚楠郭顺林周怀琪王平王海军
- 关键词:宫颈肿瘤淋巴转移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骨钙素和甲状旁腺素水平与骨转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恶性肿瘤晚期常因骨转移而引起骨生化和结构的改变。骨钙素(osteocalcin,OC)是由成骨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非胶原蛋白,具有骨代谢调节激素的作用,是反映骨代谢比较敏感和特异性的指标。甲状旁腺素(parathyormone,PTH)是由8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在甲状旁腺细胞的内质网中合成,其生理活性依靠N端34个氨基酸残基。PTH能够促进骨合成代谢,加强骨细胞溶解骨钙和破骨细胞吸收骨基质的作用,使骨钙可以不断地释放以维持血钙水平。本研究中,我们采用核素骨显像的方法,将7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同时检测了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患者以及正常受检者血清OC和PTH的水平,以了解OC和PTH水平与骨转移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金成禹李雨林张彤马亮王海军席稳燕
- 关键词:肿瘤骨钙素甲状旁腺素
-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骨钙素、甲状旁腺素含量与骨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骨钙素(OC)、甲状旁腺素(PTH)的含量变化与骨转移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放射免疫检测恶性肿瘤患者70例和正常健康人30例血清OC和PTH水平。结果:OC水平骨转移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非骨转移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骨转移组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P<0.001),PTH水平骨转移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非转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骨转移组明显高于非骨转移组(P<0.01)。骨转移组转移病灶的数量与OC、PTH的含量成正相关。结论:血清OC、PTH对骨转移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金成禹李雨林张彤马亮王海军席稳燕
- 关键词:恶性肿瘤骨转移瘤骨钙素甲状旁腺素
-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起病隐匿,患者常因并发症而就诊,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机体免疫系统失衡有关;亦有人认为与某些病毒(如EBV)感染有关。临床表现、各种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有助于其诊断,对疑似有肠道肿瘤或触诊扪及肿块而各项检查未发现病灶者,可行开腹探查以明确诊断并去除病灶,最终诊断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在治疗上,应争取彻底切除原发病灶,将病变小肠连同肠系膜区域淋巴结一并扫除。对于不能行根治性切除的争取做姑息性手术,切除梗阻的肠段,恢复肠道通畅。个别病变难以切除者可做短路手术。术后采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 詹渭鹏王海军杨屹立吴焘
- ^(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胃癌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或胃镜病理证实的胃癌18F-FDG PET/CT图像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中分化腺癌19例,黏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2例;25例胃癌中,累及贲门及小弯侧15例,累及胃体4例,累及全胃5例,累及胃窦1例;其中合并腹水11例,累及大网膜7例,形成库肯勃瘤1例;病变最厚胃壁3.5 cm,病变最薄胃壁1.0 cm,SUVmax为11.5,SUVmin为1.6。结论 PET/CT对胃癌的诊断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对于中分化胃腺癌诊断价值较肯定,而对印戒细胞癌或黏液腺癌所致皮革胃的诊断价值有限,容易漏诊。
- 王海军王道英
- 关键词:胃癌PET/CT18F-FDG
- 白菜、豆角对大鼠90天喂养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富硫氰酸盐类(白菜)、类黄酮类(豆角)食物搭配对大鼠一般状况的影响,对该类食物合理利用建立实验依据。方法:参考人日常摄入该类食物类别、剂量及途径,给予实验大鼠不同剂量单一或联合白菜、豆角,在自由饮食的情况下,进行长期(90d)喂养,采血及相关组织检查,分析造模对大鼠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各脏器系数、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富硫氰酸盐、类黄酮类食物对大鼠血常规及血生化无明显影响。从食物利用率分析,各组在喂养11周内有一定降低,后略有上升(P<0.01)。从脏器系数分析,胸腺系数联合中剂量组(MG)、联合高剂量组(HG)明显低于白菜组(CG)(P<0.01);心脏系数联合低剂量组(LG)、MG组高于对照组(NG),MG组低于豆角组(BG)(P<0.05);脾脏系数MG组低于NG、CG、HG组(P<0.05);肝脏系数BG组高于CG组(P<0.05)。从抗氧化能力分析,总超氧歧化物酶(总SOD)MG组低于BG、LG组(P<0.05),Cu-Zn超氧歧化物酶(Cu-Zn SOD)MG组低于NG组(P<0.05)。结论:综合各项指标,发现在正常摄食剂量情况下,白菜、豆角组合的硫氰酸盐类、类黄酮类食物搭配对机体无不良影响。随着累计摄入剂量的增加,搭配对机体表现出一定的不良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大鼠食物利用率及相关脏器系数的影响。提示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富含硫氰酸盐类、类黄酮类植物化学物来源的食物相互搭配以及摄入量,尤其对于存在相关基础性病史的人群,应适当控制此类食物摄食量及频率。
- 张格祥王海军王蕾蕾成瑶刘晔玮金成禹
- 关键词:硫氰酸盐类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