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术后CT评估,观察髁间窝外侧壁后软骨缘顶点(the apex of the deep cartilage,ADC)辅助定位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股骨骨道位置的解剖特点。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关节镜下ACL重建患者58例。术中屈膝120°,廓清髁间窝外侧壁暴露ADC。以ADC为参照,用off center为5~6 mm的股骨定位器辅助确定股骨骨道中心点的位置,继而制作股骨骨道。术后在CT上测量ADC至前骨缘的水平距离(L_a)以及与骨道中心点的水平距离(l_a),计算l_a/L_a的比值(Pa),同时测量骨道中心点与下骨缘的距离(D_a)。将此结果与36例残端中心定位的CT评估结果做比较(相应标记为L_b,l_b,P_b及D_b)。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Pa平均值为44.1%(41.1%~49.5%),Pb平均值为44.9%(40.9%~50.2%)(P=0.083)。Da平均值为6.3mm(5~7.6 mm),D_b=6.3 mm(5.1~7.5 mm)(P=0.833)。结论:以ADC为标志,使用off center股骨定位器直接高屈膝位定位ACL股骨骨道,可获得与残端定位相似的位置。
目的:以髁间窝外侧壁后软骨缘顶点(the apex of the deep cartilage,ADC)为标志,研究术后CT与镜下评估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股骨骨道位置时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36例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术中均依据完好的股骨残端进行中心点定位。屈膝90°,测量ADC至前骨缘的水平距离(L_1)以及与骨道中心点的水平距离(l_1),计算l_1/L_1比值(P_1),同时测量骨道中心点与下骨缘的距离(D_1)。术后在CT片上测量ADC至前骨缘的水平距离(L_2)以及与骨道中心点的水平距离(l_2),计算l_2/L_2比值(P_2),同时测量骨道中心点与下骨缘的距离(D_2)。应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和Bland-Altman分析比较镜下评估与CT评估的一致性。结果:P1=44.07%±2.22%(41.1%%~49.5%),D_1=6.2±0.5 mm(5.5~7 mm)。P_2=44.92%±2.27%(40.9%~50.2%),D_2=6.3±0.6 mm(5.1~7.5 mm)。P_1和P_2(r=0.99,P〈0.001)、D_1和D_2(r=0.69,P〈0.001))分别呈正相关,且线性关系显著(P〈0.001)。Bland-Altman图显示一致性较好。结论:以ADC为标志评估ACL股骨骨道位置,术后CT与镜下评估的一致性较好。
目的:建立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脱钙骨基质和切断跟腱诱导的异位骨化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机制,为异位骨化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制备动物模型:(1)构建BMP4重组腺病毒,实验组裸鼠的一侧腓肠肌内注入50μl1×107pfu BMP4重组腺病毒液,对照组腓肠肌内注入50μl1×107pfu空病毒液。4周后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2)无菌条件下,股后外侧入路,将50mg脱钙骨基质植入裸鼠股后肌群内,4周后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3)20只小鼠于跟腱中点行跟腱切断术,10周后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结果:X线和组织学检查显示4周后,注射BMP4重组腺病毒的动物均出现异位骨,注射空病毒组未见异位骨形成。4周后,植入脱钙骨基质的动物均出现异位骨。10周后,行跟腱切断术的动物均在跟腱部位出现异位骨。结论:BMP4、脱钙骨基质和切断跟腱可有效诱导异位骨化,结果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