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敏
- 作品数:7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郯庐断裂带(安徽部分)的动力学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 断裂动力学分析采用法国巴黎南方大学地球动力学实验室的主任雅克马赛教授及皮埃尔维热利教授等所研制的计算机程序《利用断层面上擦痕的观察、测量计算主应力轴状态》来求得区域构造占应力场状态,进行动力学分析。此程序工作原理是利用断...
- 侯明金王永敏Jacques MERCIERPierre VERGELY
- 文献传递
- 郯庐断裂带的两大发展阶段——广义的逆冲推覆断裂带和狭义的平移断裂带被引量:15
- 2006年
- 笔者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自海西期以来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广义的郯庐断裂带发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由于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成为两地块的对接边界,具有逆冲推覆的性质,属广义的特提斯构造域。第二发展阶段从早白垩世以来,发展成为一条平移断裂带,属于狭义的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平移系统。岩相古地理资料显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对接始于晚二叠世早期;印支期的郯庐断裂带是一条由NE、NNE向展布的缓‘S’型的地块拼贴边界,在现今的郯庐断裂带上表现为残留的由北北西向南南东的斜向逆冲推覆的性质,中下构造层次表现为韧性逆冲推覆变形,上部构造层即前陆褶皱冲断带内的变形;应力场分析资料显示:早三叠世晚期开始地表浅部就有近南北向的挤压作用,左行走滑平移作用开始发育;早白垩世晚期开始转入引张伸展阶段,与中国东部的伸展作用一致;新近纪又转为近东西向挤压,发育逆冲兼右行走滑作用。
- 侯明金Jacques MercierPierre Vergely王永敏
-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 海西至印支期郯庐断裂带的性质——据中国东部石炭纪至三叠纪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04年
- 文中通过对晚石炭世至早三叠世华南和华北地块古地理特征以及地层学证据的分析 ,认为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自海西期以来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广义的郯庐断裂带发展阶段 ,在海西期它是扬子地块北东缘呈宽缓弧形展布的边缘裂陷槽 (或盆地 )的边界 ;在印支期由于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碰撞 ,成为两地块的对接边界 ,具有逆冲推覆的性质 ,属广义的特提斯构造域。第二发展阶段从燕山期以来 ,发展成为一条平移断裂带 ,属于狭义的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平移系统。自晚石炭世至早三叠世的中国南方及华北东南部的岩相古地理资料显示了扬子地块与华北地块的对接始于晚二叠世早期 ,地块的抬升自南向北、自南东向北西方向呈迁移趋势 ;印支期的郯庐断裂带是一条北东、北北东展布的缓‘S’形的地块拼贴边界 ,在现今的郯庐断裂带上表现为残留的由北北西向南南东的斜向逆冲推覆的性质 ,表现为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中上部构造层的变形 ,即张八岭构造带及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 ;燕山期以来则为众所周知的狭义的郯庐断裂带即郯庐平移断裂系统的一部分。
- 侯明金Jacques MercierPierre Vergely齐敦伦齐敦伦
- 关键词:海西期印支期岩相古地理郯庐断裂带逆冲推覆地层学
- 郯庐断裂带(安徽部分)动力学演化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31
- 2003年
- 依据区域构造层划分,从最新地层内的断裂动力学分析开始,层层深入,层层筛选,采用计算机程序对所获的断层面上的擦痕统计分析计算,求得每个点上的古应力场状态,继而求得区域古构造应力场状态。确定发生于各个不同时代断裂活动的古应力场特征。最后确定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古应力场演化序列表,结合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分析,阐明断裂带的构造事件演化序列及其构造意义。
- 侯明金王永敏Jacques MERCIERPierre VERGELY
- 关键词:断层擦痕构造演化序列
- 郯庐断裂带(安徽部分)的研究进展——“九五”区调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专题总结被引量:8
- 2003年
- 通过对"九五"期间沿郯庐断裂带开展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及部分科研工作中获得的许多新资料及认识的系统总结、分析,对该断裂带的发生时间、发展演化过程、变形变质特征、控岩控矿作用等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区域构造地质变形特征,特别是大别造山带的研究成果,讨论了郯庐断裂带的变形特征与大别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 侯明金王永敏
- 关键词:断裂带区域地质调查控矿作用
-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邻区的动力学分析与区域构造演化被引量:56
- 2007年
- 依据区域构造层次划分,采用构造筛分法,层层深入,层层筛分,确定发生于各个不同时代地层/岩层内的断裂活动的同期及叠加的应力场特征。综合所有的同期应力场特征及辅以叠加的应力场特征来验证,从而确定了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断裂活动的应力场演化序列;结合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分析,阐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构造演化。应力场分析显示:晚三叠-早侏罗世应力场为北北西—南南东或近南北向挤压,属古特提斯构造域,断裂发生同造山走滑;早白垩世早期,应力场为北西—南东向挤压,断裂发生左行走滑运动,中国东部处于西环太平洋构造域;早白垩世晚期—古新世(始新世),区域发生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断裂处于伸展断陷作用阶段;新生代,受区域上近东西向的挤压作用影响,断裂发生挤压逆冲兼右行走滑作用。
- 侯明金朱光Jacques MercierPierre Vergély王永敏
- 关键词:中-新生代
- 断裂带的动力学分析——“利用断层面上擦痕的观察、测量计算主应力轴状态”方法简介被引量:15
- 2002年
- 介绍采用计算机程序“利用断层面上擦痕的观察、测量计算主应力轴状态”来求得区域构造古应力场状态,进行动力学分析的有关注意问题;野外如何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室内如何分析、计算每个点的局部应力场状态。介绍如何从局部分析区域应力场特征及区域应力场演化与构造变形、构造演化的关系及意义。
- 侯明金王永敏
- 关键词:断裂带擦痕古应力场动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