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振

作品数:26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沙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长沙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出血
  • 8篇脑出血
  • 5篇预后
  • 4篇隐球菌
  • 4篇隐球菌性
  • 4篇球菌性
  • 4篇小脑
  • 4篇小脑出血
  • 4篇膜炎
  • 4篇脑膜
  • 4篇脑膜炎
  • 3篇血管
  • 3篇致痫
  • 3篇溶栓
  • 3篇缺血
  • 3篇癫痫
  • 3篇微创
  • 3篇疗效
  • 3篇脑室
  • 3篇静脉溶栓

机构

  • 18篇长沙市中心医...
  • 8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中南大学
  • 3篇湖南省马王堆...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华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成都市第五人...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六安市人民医...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武警广东省总...

作者

  • 24篇王振
  • 10篇徐伟
  • 8篇刘祝钦
  • 8篇宋治
  • 6篇胡珏
  • 5篇李辉萍
  • 5篇肖慧
  • 3篇唐建生
  • 3篇郑文
  • 3篇李卓
  • 3篇黄立新
  • 3篇黄献
  • 2篇刘新峰
  • 2篇杨晖
  • 2篇徐伟
  • 2篇陈娟
  • 2篇邓茂林
  • 1篇胡伟
  • 1篇李柳红
  • 1篇侯德仁

传媒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求医问药(下...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第四届CAA...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侧脑室引流治疗隐球菌脑膜炎颅高压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42例侧脑室引流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恶性颅高压的效果。方法对42例确诊为隐球菌脑膜炎合并严重颅高压(〉350mmH2O)的患者采用侧脑室微创引流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自主症状及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白细胞数等指标,判断侧脑室引流术的治疗效果。结果42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中41例患者的症状和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好转,1例死亡。结论侧脑室引流术可以明显降低隐球菌脑膜炎合并严重颅高压患者的颅内压,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王振徐伟黎津伶胡珏肖慧邓茂林唐建生黄立新刘祝钦
关键词:脑膜炎
52例小脑出血的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刘祝钦王振
关键词:小脑出血疗效分析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
自体脑外转道模式下青霉素致痫大鼠海马C-fos、C-jun表达的影响
2011年
观察在脑内置入引导电极接自体脑外肌肉组织对青霉素致痫大鼠行为学、脑电图(EEG)及海马C-fos、C-jun的表达,探讨其对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每只6只,分别为致痫组(海马内微注射青霉素制备痫性发作模型)、脑电转道组(致痫灶置入引导电极并接自体脑外肌肉组织)及对照组(脑内置入引导电极,不致痫)。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EEG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fos、C-jun的表达。实验中观察到致痫组、脑电转道组大鼠痫性发作次数无显著差别;脑电转道组EEG放电次数较致痫组显著减少(P<0.05);4 h点脑电转道组注药侧海马CA3、CA1区C-fos、C-jun表达明显低于致痫组注药侧(P<0.05)。本实验证实了自体脑外转道模式下,引导电极置入减少了致痫大鼠痫性放电次数,下调了致痫大鼠海马C-fos、C-jun的表达。
郑文李卓黄献王振徐伟宋治
关键词:癫痫脑电图电极
脑室内灌注尿激酶对脑室出血后脑脊液中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2010年
目的通过研究脑室内灌注尿激酶对脑室出血(IVH)后脑脊液中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探讨脑室出血后脑室内应用尿激酶(UK)的可行性。方法34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其中17例行单纯侧脑室穿刺外引流(external ventncular drainage,EVD)治疗,为non-UK组;另外17例行EVD+尿激酶脑室内灌注(intraventricular infusion of urokinase,IVIU)治疗,为UK组。采用ELISA方法测量各组穿刺后0、2、4、6及12h时间点脑脊液中D-二聚体含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因素、时间与分组因素的交互作用和分组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LSD法两两比较显示,与相应时间0h时间点比较,non-UK组仅12h轻度升高,而UK组2、4、6及12h均明显升高(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t检验显示,0h和12h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及6hUK组明显高于non-UK组(P〈0.05)。结论脑室内灌注尿激酶能显著升高脑室出血后脑脊液中D-二聚体的含量,提示EVD+IVIU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徐伟罗自勉宋治李辉萍王振
关键词:D-二聚体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30例经病原学检查证实的C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30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80(37.6±20.1)岁。②多亚急性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及脑膜刺激征阳性。③有基础疾病者26例,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9例、肺结核9例、鼻窦炎5例,所有患者HIV抗体阴性。④30例均被误诊,27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⑤25例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27例脑脊液培养现新型隐球菌。经过1-8(2.3±2.1)次腰穿而确诊。⑥头部CT/MRI表现为脑膜强化、脑积水、脑室扩大、颅内多发低密度灶、肉芽肿。⑦治愈15例,好转9例,死亡6例。⑧治愈组与未愈组在年龄、病程、首次腰穿压力、基础疾病、病程、有无意识障碍和脑积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近年来,HIV阴性CM发病增多,某些基础疾病可能与CM发病有关。②CM误诊率高,反复腰穿检查有助于确诊。③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CM仍然安全有效。④年老、病程长、首次腰穿压力高、蛋白高、基础疾病多、病程超过3个月、有昏迷和脑积水者预后不佳。
胡珏刘祝钦肖慧曾唐怡王振黄立新杨晖陈娟
关键词:预后
利用人工智能系统预测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出血转化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建立一个有效的预测模型,对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出血转化进行早期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前瞻性注册登记的静脉溶栓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理化及影像学指标共53项,利用单因素判别分析建立单因素模型,利用逻辑回归(LR)、朴素贝叶斯(NB)、随机森林(RF)、人工神经网络多层感知机(MLP)建立多因素预测模型,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出血转化进行预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判预测模型好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3例患者,其中有27例出现出血转化,出血转化率为9.5%。单因素模型中,以年龄作为预测因子的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其AUC为0.74,当选择76岁为截断值时,其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72%。多因素模型中,RF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其AUC为0.90,灵敏度为0.85、特异度为0.89;LR模型的AUC为0.87,灵敏度为0.89、特异度为0.85;NB模型的AUC为0.87,灵敏度为0.76、特异度为0.86;MLP模型的AUC为0.82,灵敏度为0.81、特异度为0.78。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RF模型效果优于其他模型,可用作医学辅助诊断系统来预测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
徐伟徐伟李辉萍胡珏童洋萍徐桂兰曾文高刘新峰刘新峰
关键词:人工智能出血转化静脉溶栓脑梗死逻辑回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出血并发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4.5小时内的静脉溶栓和6小时内的血管内治疗其疗效已经得到众多研究的证实,是目前神经科医生的标准治疗方案,随之而来的出血风险也一定程度的增加了,无论静...
王振
文献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远隔部位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发生远隔部位脑出血(remoteparenchymalhemorrhage,rPH)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4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静脉溶栓后发生rPH患者的资料,探讨r P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及90 d时功能预后(良好预后定义为mRS<2分)。结果共纳入静脉溶栓患者376例,发生出血转化的患者共31例(8.2%),其中发生rPH患者10例,r PH在所有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7%,占全部出血转化的32.3%。在10例rPH患者,男性9例(90.0%),平均年龄69.5±8.6岁,溶栓前NIHSS评分为4.5(3~9)分;6例患者溶栓前CT平扫上有陈旧性梗死病灶,5例患者磁共振FLAIR序列提示有中重度脑白质疏松;2例患者伴有出血灶对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2例患者溶栓后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下降;8例患者为脑叶r PH,2例为深部rPH;出血量<5 mL者6例,6~10 mL者2例,>10 mL者2例。8例rPH-1型患者中6例(60.0%)90 d功能预后良好,另外2例(20.0%)预后不良(mRS分别为3分和4分);2例(20.0%)rPH-2型患者均死亡。结论rPH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发病机制可能与梗死灶内出血不同,多位于脑叶,r PH-2型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
王振王振贺国华胡珏冯铁桥童洋萍徐桂兰肖慧易海波宋治
关键词:静脉溶栓预后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合并肺隐球菌病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合并肺隐球菌病(C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0例经病原学检查证实的CM合并C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4~62岁,平均(31.3±23.2)岁。病程14~120天,平均(40.0±39.7)天。(2)首发症状发热8例、头痛6例、咳嗽咯痰2例、胸痛1例。(3)有基础疾病者8例,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例、矽肺并肺结核2例、营养不良1例、鼻窦炎1例。(4)9例均被误诊为结核感染。1例误诊为肺癌。(5)胸片表现为两肺散在分布小片状、小结节阴影,边缘模糊、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CT示两肺广泛分布斑片状和斑点状密度增高影、大小不等的空洞或类圆形边缘光滑高密度结节。(6)应用二性霉素B(AMB)联合氟康唑(FCZ)静滴和AMB鞘内注射治疗,治愈6例,好转4例。结论:CM合并CP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提高对CP影像学的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断。
刘祝钦胡珏肖慧王振曾唐怡黄立新陈娟杨晖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肺隐球菌病影像学
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018年收治的56例隐脑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56例隐脑患者,有基础疾病者39例(69.6%),有鸽子等流行病学接触史者2例(3.6%);误诊率为66.1%(37/56),最常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46.4%,26/56)。头痛为最常见临床症状(89.3%,50/56),颅内压>330 mmH2O者占25%(14/56),墨汁染色发现隐球菌39例(69.6%),脑脊液培养阳性患者31例(55.4%)。17例患者接受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检测,其中12例(12/17)阳性。治疗方案分8种,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联合治疗方案最优。56例患者治愈12例,好转28例,死亡16例。结论隐脑误诊率和死亡率高,脑脊液墨汁染色和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检测是隐脑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联合治疗是治疗隐脑的有效方法。
吴晋阳唐建生吉中海王振
关键词:药敏试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