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彬

作品数:10 被引量:346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盆地
  • 3篇东南
  • 3篇东南部
  • 3篇中国东南
  • 3篇中国东南部
  • 3篇盆地构造
  • 2篇地层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幔
  • 2篇玄武岩
  • 2篇岩石
  • 2篇早白垩世
  • 2篇山岩
  • 2篇双峰式
  • 2篇双峰式火山岩
  • 2篇中生代
  • 2篇侏罗世
  • 2篇陆相
  • 2篇火山

机构

  • 10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0篇王彬
  • 9篇舒良树
  • 8篇余心起
  • 6篇邓平
  • 6篇祖辅平
  • 2篇孙岩
  • 1篇李成
  • 1篇杨振宇
  • 1篇周新民

传媒

  • 2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球化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华南铀矿地质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赣闽粤地区早、中侏罗世构造地层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对中国东南部浙闽赣湘粤地区侏罗纪以来的沉积地层和赣闽粤一带的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的地层特征和沉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赣闽粤地区为东南高西北低的古地理格局,沉积环境差异明显;2)中侏罗世时受古太平洋板块在日本一带俯冲作用的影响,中国东南部发生了构造转换,构造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动,以再一次的挤压隆升和山前快速堆积为特征,并使区域地层和构造格局从原先的近东西方向展布变成北东方向,尤以南岭东段的武夷山西部表现最明显,使早侏罗世的山地范围朝西北方向扩展,但是在南岭地区的闽西—赣南—粤北一带则以陆内裂谷和双峰式火山作用为特征,其成因可能与其深部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3)从中侏罗世开始,在古太平洋板块强烈俯冲作用下,研究区逐步发生了从古亚洲—特提斯构造体制向古太平洋构造体制的转换,早白垩世已经完成这一构造转换,原先的近东西向构造域已经基本被北东向构造域所取代。中侏罗世是构造体制转换的重要时期,转换位置可能在南岭东段。
王彬舒良树杨振宇
关键词:地层特征盆地构造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构造体制转换
中国东南部侏罗纪—第三纪陆相地层沉积特征被引量:38
2003年
系统分析、总结了中国东南部地区中新生代地层的分布状况、沉积作用、构造特征 ,反映出地层分布总体上具 NE走向、SE— NW的分带现象 ,现今盆地的面貌有五种不同类型及相应的几何形态。分析认为 ,中国东南部早、中侏罗世普遍为拉张裂陷沉积环境 ,在赣南、粤北、闽西一带发育双峰式火山岩 ;稍后可能受到区域性挤压 ,如皖南、浙西、赣东北等地有南东向北西逆冲的压性构造 ;早白垩世为火山喷发高峰期 ,研究区均不同程度发生了火山喷发 ,其中东南沿海发育大面积的火山岩 ;早白垩世以后华南全区转为拉张 ,发育大量中、小型断陷盆地等伸展型盆地 ;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壳继续处于拉张松弛环境 ,形成以裂谷环境为主要特征的火山—沉积岩石组合。这些结果表明 ,早—中侏罗世受古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共同影响 ,中侏罗世之后太平洋板块占主导 ,上述现象主要系太平洋板块在晚中生代不同阶段对中国东南部俯冲作用的方位、俯冲速率。
余心起舒良树邓平王彬祖辅平
关键词:侏罗纪第三纪陆相地层白垩纪地层分布
金衢盆地的沉积相被引量:14
2004年
金衢盆地发育在古生代变质褶皱基底之上 ,前中生代的构造格架和地质特征对金衢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金衢盆地的古地理环境、沉积构造、沉积中心以及岩相变化的研究 ;分析了金衢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历史 ,讨论了晚中生代—新生代的构造环境演化。研究表明 :①金衢盆地是由挤压到拉张形成的断陷盆地 ,盆地边界大多为正断层 ;②地层序列在盆内不同位置变化较大 ;③沉积相 :金衢盆地各时段沉积相的展布各具特色 ,并且演化序列比较清晰 ;冲积扇相以冲积扇裙的形式分布于盆地南北两缘 ,且有一定差异 ;河流及沙洲相分布于盆地中部 ,即衢县和龙游之间的区段 ;三角洲相主要有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及正常三角洲 ;研究区发育湖泊相 ,其中滨浅湖和半深湖占绝对优势。
祖辅平李成王彬
关键词:沉积相沉降中心构造环境金衢盆地
江山-广丰地区早白垩世晚期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35
2004年
江山-广丰地区所在的信江红色盆地与金衢红色盆地同属于NEE向赣杭断陷盆地带的组成部分。赣杭构造带自早白垩世晚期开始强烈拉张,红色盆地形成。红层下部夹有层状玄武岩,全岩K-Ar年龄为98~105Ma,属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有两类玄武岩:江山陈塘坞一带的拉斑玄武岩,礼贤、广丰一带的碱性橄榄玄武岩。Nd、Sr同位素组成分析显示,拉斑玄武岩类(87Sr/86Sr)i值为0.7054~0.7070,εNd(t)值为1.69~0.70(接近于0),表明源区为基本未受壳源物质混染的原始地幔,在弧后陆缘环境下快速拉张而上升,呈熔岩被形式分布于信江盆地东部;碱性橄榄玄武岩(87Sr/86Sr)i值为0.7076~0.7080,而εNd(t)值偏低(-6.43~-5.18),表明来源于已受壳源物质混染的富集地幔,在拉张加剧、裂陷加深的构造背景下喷发,相对集中分布于盆地中部,范围小于拉斑玄武岩。二者的差别主要是地幔源区受到不均匀混染所致。研究表明,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期间,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角度由缓变陡以及向东南方向的后退作用,对弧后陆缘的快速拉张并形成赣杭带红色断陷盆地及其玄武岩起着关键性作用。
余心起舒良树颜铁增俞云文祖辅平王彬
关键词:拉斑玄武岩富集地幔
闽西-赣南早-中侏罗世盆地及其火成岩特征被引量:59
2004年
闽西-赣南地区早、中侏罗世陆相盆地带东起福建永定,经江西寻乌到龙南,断续延伸约250km,宽60~80km。受后期构造破坏和花岗岩浆侵入影响,现呈肢解散碎的残留盆地面貌。盆地边界特征和盆区岩层节理测量统计结果反映该区自晚三叠世以来,先后经历了近S-N向水平挤压(T_3-J_(1E)),S-N向垂向挤压、近E-W向水平伸展(J_(1L)-J_2),SE-NW向挤压(K_1)和近E-W向挤压、S-N向伸展(K_2)等复杂的演化过程。早-中侏罗世强烈的拉张-断陷作用导致盆区大量双峰式火山岩的喷发,其基性端员玄武岩的颗粒锆石U-Pb 年龄值为170±1Ma,酸性端员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79Ma~165±2Ma。 流纹岩具有高的SiO_2、Al_2O_3、K_2O含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 负异常;富集Rb、Th,贫化Ba、Ti、P、Nb、Zr等特点,属富钾过铝火山岩类。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弱富集Rb、Ba、Th、Ce,贫Nb、Zr、Y,配分样式呈上凸型,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反映一种后造山的陆内裂谷环境。闽西-赣南地区盆山格局的形成经历过多期地球动力学演化:前中生代近E-W向古亚洲构造城的基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挤压造山阶段,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裂谷盆地阶段,早白垩世太平洋构造域对本区的置?
邓平舒良树余心起王彬谭正中孙岩
关键词:双峰式火山岩陆相盆地构造环境
华南中、新生代盆地地球动力学背景被引量:3
2003年
研究表明,闽西-赣南地区存在一个后碰撞造山的早、中侏罗世陆相盆地带。东起福建永定,经江西寻乌到龙南,断续延伸250km,宽约60—80km。受后期构造破坏和花岗岩浆侵入的影响,现呈肢解散碎的残留盆地面貌。盆地边界特征和盆区岩层的节理测量统计结果反映该区经历过一个非常复杂的演化过程。第一期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近S—N向的水平挤压,推测和后碰撞造山期的区域构造背景有关;第二期从早侏罗世晚期开始,由原先S—N向的水平挤压转变到S—N向的垂向挤压、近E—W向水平伸展,揭示出本区裂谷盆地的深部原因;第三期为区域规模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SE—NW方向挤压,推测与太平洋板块的远程效应有关;第四期为晚白垩世开始的近E—W向挤压、W—N向伸展,对应于发育在整个中国东部地区的强烈伸展断陷盆地作用。中侏罗世强烈的拉张-断陷作用导致盆区大量双峰式火山岩的喷发,其基性端员玄武岩的锆石溶解U—Pb年龄为170±1Ma,酸性端员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79Ma~165±2Ma。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流纹岩具有高的SiO2、Al2O3、K2O含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负异常;富集Rb、Th,贫化Ba、Ti、P、bib、Zr等特点,属富钾过铝火山岩类。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弱富集Rb、Ba、Th、Ce,贫Nb、Zr、Y,配分样式呈上凸型,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反映一种后造山的陆内裂谷环境。闽西-赣南地区盆山格局的形成经历过多期地球动力学演化:前中生代近E-W向古亚洲构造域的基底阶段,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的陆相磨拉石前陆盆地阶段,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的裂谷盆地阶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太平洋构造域对本区的置换和改造阶段,包括早期的火
邓平舒良树谭正中余心起王彬
关键词:地球动力学背景新生代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球动力学演化区域构造背景双峰式火山岩
南雄-诸广地区晚中生代盆山演化的岩石化学、运动学与年代学制约被引量:69
2004年
粤北南雄陆相红色盆地及其紧邻的诸广山高耸花岗岩构成了南岭地区一处独特的盆山地貌景观.研究表明,诸广山花岗岩是一个发育在特提斯-古亚洲构造域变质基底之上的多期复式岩体,具中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可认为是印支期碰撞造山、燕山期俯冲消减以及大陆内部玄武岩浆底侵和地壳深熔等联合作用的产物;南雄盆地是一个晚白垩世-古近纪的不对称伸展断陷盆地,具“北断南超”特征,其沉降中心由南向北逐渐迁移.盆山交接带构造运动学研究表明,其韧性流变层和脆性变形层的运动学指向完全一致,经历了中深部位韧性伸展变形(局部伴有左旋走滑变形)和浅层部位脆性拉张变形的联合作用,韧性和脆性变形演化规律揭示该花岗质热隆伸展构造从中深部到浅部是一连续变形的结果,花岗岩山体和山前的南雄断陷盆地共同构成了一个半地堑式的构造体系.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诸广山晚三叠世到侏罗纪末的花岗岩体具有相似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SiO2,Al2O3和K2O含量高,碱质指数>2.8,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具明显Eu负异常,富集Rb和Th,贫Ba和Nb,属富钾过铝的钙碱系列S型花岗岩,指示诸广山花岗岩浆经历了从晚三叠世到侏罗纪末的连续演化过程.南雄盆地的形成与盆山演化受诸广岩体热隆作用和区域伸展?
舒良树邓平王彬谭正中余心起孙岩
关键词:晚中生代山脉岩石化学构造运动学SHRIMP年龄年代学制约
江西吉泰盆地碱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8
2005年
吉泰盆地位于赣中地区, 目前尚无在该盆地中发现玄武岩的报道。新发现的玄武岩产于吉泰盆地南部泰和附近的南溪镇。玄武岩露头新鲜, 蚀变微弱, 属碱性玄武岩, 形成于板内快速拉张环境; 锆石U Pb年龄为 ( 139±0 7 ) ^(143±1 1)Ma, 表明岩石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玄武岩无明显的Nb、Ta负异常, Rb Sr、Sm Nd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N(87Sr) /N(86Sr) ]i=0 704 1~0 704 8, εNd(t) = +3 78^+4 38, 反映玄武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 未经地壳物质混染。结合吉泰盆地边部存在中侏罗世 (168Ma) 玄武岩的事实, 表明赣中地区在早白垩世已经处于拉张背景, 吉泰盆地的碱性玄武岩可能是在板内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下, 由北东向的赣江断裂带拉张形成的。
余心起舒良树邓国辉王彬祖辅平
关键词:碱性玄武岩亏损地幔早白垩世早期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特征与构造演化被引量:168
2004年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与花岗岩构成了复杂的盆岭镶嵌体系———华南盆岭构造。根据盆地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与构造演化特征,将研究区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类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断陷盆地三大类型。对晚三叠世以来各个时代盆地的规模、产状、边界、岩石组合、指相矿物、沉积构造进行了分析。不同时代盆地的特征和重点区段盆区岩层的节理测量-统计结果表明,晚三叠世以来研究区的盆-岭格局至少经历过4期地球动力学演化。该盆-岭体系具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二者时间相近,空间相伴,成因相关。研究表明,永定-龙南-始兴是一个中侏罗世陆内裂谷带,武夷山是晚中生代的古地理与气候分隔带,赣江带是晚中生代的火山岩界线。
舒良树周新民邓平余心起王彬祖辅平
关键词:盆地构造中国东南部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研究
<正>在对中国东南部近83万km2陆区内的110幅1:20万地质图、部分新编1:25万和1:5万地质图幅的中、新生代盆地构造基本特征系统统计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发表的测年数据等新成果以及笔者的实测资料,采用中国地调局的制图...
舒良树邓平余心起王彬祖辅平
关键词:中国东南部中生代盆地构造前陆盆地裂谷盆地断陷盆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