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中

作品数:11 被引量:269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血小板
  • 5篇流式细胞
  • 5篇流式细胞术
  • 2篇蛋白
  • 2篇心肌
  • 2篇血浆
  • 2篇血小板膜
  • 2篇血小板膜糖蛋...
  • 2篇糖蛋白
  • 2篇缺乏症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淋巴
  • 2篇膜糖蛋白
  • 2篇活化
  • 2篇病例
  • 2篇病例报告
  • 1篇大血小板
  • 1篇单核

机构

  • 10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研究...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王建中
  • 7篇王淑娟
  • 6篇袁家颖
  • 4篇吴振茹
  • 2篇吴付轩
  • 2篇丁文惠
  • 2篇庞大本
  • 2篇李大元
  • 2篇池旭生
  • 1篇卢新天
  • 1篇李玉梅
  • 1篇蒋栋
  • 1篇孙芾
  • 1篇贺茂林
  • 1篇朱国英
  • 1篇汪丽蕙
  • 1篇冯疏影
  • 1篇孙启鸿
  • 1篇朱立华
  • 1篇唐朝枢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检验...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级医刊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小儿肿瘤...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血小板被引量:76
1994年
建立了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血小板的方法并作了方法学方面的探讨,同时比较了几种抗活化血小板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法结果准确,特异性和灵敏度高,能检出2%以上的活化血小板,并可反映单个或亚群血小板质膜上活化抗原的变化,为研究血小板活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王建中孙芾王淑娟杨振华袁家颖
关键词:活化血小板流式细胞术血小板
先天性凝血Ⅶ因子缺乏症一例报告被引量:2
1997年
王淑娟吴振茹王建中
关键词:凝血因子缺乏病例报告
先天性凝血Ⅸ因子缺乏症2例报告
1996年
先天性凝血Ⅸ因子缺乏症2例报告王淑娟,吴振茹,王建中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0034)先天性Ⅸ因子缺乏症(血友病乙)较为少见,笔者于1995年发现2例,报道如下。1病历报告【例1】梁某,男性,4岁3个月。患儿自3岁5个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鼻出血...
王淑娟吴振茹王建中
关键词:血友病先天性病例报告
流式细胞术三色分析循环活化血小板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0
2000年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 (FCM)三色分析血液中循环活化血小板 (CA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纤维蛋白原受体 (FIB R)、P 选择素 (CD6 2P)作为分子标志物 ,FCM三色免疫荧光分析CAP。结果 正常人静止血小板膜表面FIB R和CD6 2P表达极低 (阳性百分率的中位数分别为 1.4%和 0 .7% )。 0 .1μmol/LADP可使血小板明显活化 ,10 μmol/LADP使活化血小板膜表面FIB R和CD6 2P表达至峰值 ,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87.8%和 81.3%。合成肽 (RGDS)可抑制抗FIB R的单克隆抗体与ADP活化血小板结合。 112例有血栓形成倾向疾病和 12 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中表达FIB R的CAP数量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但表达CD6 2P的CAP数量增高不明显 (P >0 .0 5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CAP的FIB R表达呈连续下降趋势 (P <0 .0 5 ) ,而且CAP的FIB R表达量与患者的ESS(欧洲脑卒中评分 )呈负相关。结论 FIB R可作为CAP检测的灵敏、特异的分子标志物 ,流式细胞术三色分析CAP能准确地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水平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研究、预后判断。
王建中曹凌贺茂林袁家颖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血小板活化缺血性脑血管病
三种血浆D-二聚体检测方法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2
1997年
目的评价三种检测血浆D-二聚体方法诊断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胶乳凝集试验(L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免疫渗透试验(GIA)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比较其结果。结果三种检测血浆D-二聚体方法对血栓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大于90%,LAT、ELISA和GIA在正常人中的假阳性率分别为23.33%、10.87%、6.06%。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同时检测可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达100%。结论当临界值(cut-of值)不同时,三种方法在正常人中的假阳性率和对血栓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有差别。GIA具有ELISA的定量和LAT的简便、快速的优点,非常适合于临床对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王建中蒋栋吴振茹袁家颖王淑娟
关键词:二聚体血栓性疾病ELISA
CD56+的小儿恶性淋巴瘤1例
本文通过对CD56+的小儿恶性淋巴瘤1例的临床分析,得出:本例病人诊断为NHL明确,病情凶险,进展迅速,从发病至死亡仅22天。病变累及范围广泛,有血液,骨髓,肝、脾及腹腔淋巴结,胃肠道,皮肤,心包及胸腔,原发部位已无法确...
卢新天李朝阳朱英华王建中
关键词:小儿恶性淋巴瘤生存期
文献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及血小板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1999年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血小板表面CD41均为细胞粘附分子家族中的结合素分子,广泛参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粘附和引发细胞内的代谢变化[1],并作为一些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的受体在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2,3]。...
王建中李大元吴付轩袁家颖丁文惠王淑娟
关键词:AMI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心肌梗塞再灌注中血浆白细胞介素6的动态变化和其单克隆抗体的保护效应被引量:24
1999年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和其单克隆抗体的保护作用。方法(1)用ELISA方法和FACSORT流式细胞仪测定28例经链激酶(S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入院即刻,再灌注1、4.5、10.20小时血浆IL-6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蛋白表达。(2)在兔的缺血再灌注模型上检测IL-6和CD11b,以及缺血心肌组织白细胞聚积和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结果(1)28例AMI患者中,13例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A组),15例未通(B组)。两组溶栓治疗前IL-6和CD11b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组在血管再通后1小时、4.5小时显著高于B组。(2)在兔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血浆IL-6和CD11b的表达和AMI患者相似。在缺血心肌组织中,中性粒细胞和MPO的活性明显升高。IL-6释放与CD11b表达及MPO活性相关(r=0.924,0.622,P<0.01)。缺血1.5小时后再灌注4小时比单纯心肌缺血1.5小时梗塞面积扩大[(43.8±3.9)%vs(38.7±3.5)%?
丁文惠吴付轩李大元张钧华王建中唐朝枢朱国英汪丽蕙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心肌梗塞再灌注损伤
流式细胞术诊断血小板无力症被引量:4
1995年
建立血小板膜糖蛋白(GP)的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方法并初步用于诊断血小板无力症(GT)。结果表明:FCM不但能灵敏、快速、准确、特异地检测单个或亚群血小板膜GP的变化,而且很容易鉴别GT及其杂合子携带者,为GT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王建中王淑娟袁家颖吴振茹冯疏影赵燕君张爱玉陈红池旭生庞大本李玉梅
关键词:血小板膜糖蛋白类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诊断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对1例初步诊断为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SS)患者进行确诊。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Ⅲa和Ⅸ的含量,并与10名正常人的检测结果作了比较。结果 BSS 患者血小板膜 GP Ⅰ b 和Ⅸ的含量,仅相当于正常人的3.12%和0.55%,而 GP Ⅲ a 的水平却为正常人含量的167.71%。患者血液中平均血小板体积为23.2f1,巨大血小板(>24f1)占12%。血涂片中巨大血小板占9%。结论患者符合 BSS 的诊断。FCM 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 BSS诊断方法,尤其有助于不典型 BSS 患者的诊断。
王建中袁家颖王淑娟孙启鸿池旭生庞大本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膜糖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