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
- 作品数:3 被引量:70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定量感觉温度测试在预测胸腔镜术后慢性疼痛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价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对预测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术后慢性疼痛的价值。方法:针对100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于术前和拔除胸腔引流管后在手术切口肋间前缘皮肤进行QST,于术后3个月以疼痛调查问卷形式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P组(慢性疼痛组)和N组(无慢性疼痛组)。结果:33.3%(32/96)的患者存在慢性疼痛,其中81.25%(26/32)的慢性疼痛患者倾向于神经病理性疼痛。P组冷痛阈值差异显著高于N组(P=0.021),冷感、温感及热痛阈值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冷痛阈值差异是VATS后3个月慢性疼痛的独立预测因素(OR 1.046,P=0.024)。结论:大多数VATS后慢性疼痛可能是神经病理性疼痛,QST冷痛阈值差异是VATS后3个月慢性疼痛的独立预测因素。
- 吉晓琳冯艺何苗王广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
- 麻醉后恢复室期间全身麻醉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被引量:67
- 2021年
- 目的: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ACU)内全身麻醉(全麻)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PACU内的10 341例全麻患者资料。根据在PACU期间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非低体温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年龄和性别后,纳入低体温组336例,非低体温组3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CU期间发生低体温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PACU内发生低体温339例,发生率3.3%。低体温组年龄(54.1±17.1)岁,男156例,女180例;非低体温组年龄(53.1±16.0)岁,男156例,女1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PACU期间非低体温组比较,低体温组患者体质指数(BMI)[(22.8±3.5)kg/m ^(2)比(24.7±4.2)kg/m^(2)]、基线体温[(36.3±0.5)℃比(36.5±0.5)℃]较低,麻醉时间[(4.4±1.6)h比(3.2±1.5)h]、手术时间[(3.1±1.4)h比(2.1±1.3)h]较长,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较多(均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大(L)( OR=5.361,95% CI:2.863~10.037, P<0.001)、俯卧位手术( OR=3.653,95% CI:2.104~6.342, P<0.001)、麻醉时间长(h)( OR=1.421,95% CI:1.227~1.646, P<0.001)、全身麻醉+神经阻滞( OR=1.708,95% CI:1.026~2.843, P=0.039)是PACU期间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BMI( OR=0.849,95% CI:0.801~0.900, P<0.001)为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PACU期间全麻患者低体温仍较常见,需给予足够的重视,识别高危患者,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 孙亮高倩王广梁汉生安海燕何苗冯艺
- 关键词:麻醉全身麻醉后恢复室
- 胸科微创手术的规范化麻醉与镇痛体系建立
- 冯艺安海燕鞠辉何苗姜柏林祝娟张冉王广张红李君潘芳黄舜王俊
- 该项目属于临床麻醉及围术期疼痛管理的技术领域。通过对胸科微创手术术后疼痛和围术期麻醉及镇痛技术的系统研究,建立和应用了多项规范化治疗的关键技术,主要技术创新点包括: 确立了多种围术期麻醉、镇痛技术的应用价值:评测了不同通...
- 关键词:
- 关键词:麻醉方法疼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