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刚

作品数:17 被引量:24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急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急救
  • 6篇院前急救
  • 5篇转运
  • 3篇心肺
  • 3篇心肺复苏
  • 3篇院前
  • 3篇院外急救
  • 3篇骤停
  • 2篇突发公共
  • 2篇突发公共卫生
  • 2篇突发公共卫生...
  • 2篇卫生事件
  • 2篇现场急救
  • 2篇小儿
  • 2篇救治
  • 2篇公共卫生
  • 2篇公共卫生事件
  • 2篇创伤
  • 1篇电击
  • 1篇电击伤

机构

  • 17篇北京急救中心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中国医院协会
  • 1篇武警北京总队...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作者

  • 17篇王小刚
  • 9篇陈志
  • 9篇高丁
  • 6篇张文中
  • 4篇刘红梅
  • 4篇刘扬
  • 3篇张进军
  • 3篇韩鹏达
  • 2篇刘民
  • 2篇刘江
  • 2篇刘晖
  • 2篇赵晔
  • 2篇舒艳
  • 2篇雷燕妮
  • 2篇刘江
  • 1篇张健
  • 1篇李坚韧
  • 1篇吴乐林
  • 1篇尹宝荣
  • 1篇李涛

传媒

  • 6篇中国急救复苏...
  • 3篇中国临床医生...
  • 3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医疗救护员资格考试分析与探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近三年医疗救护员的考试结果,总结救护员培训考核和职业发展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对2014-2016年间参加国家医疗救护员考试人员的考试成绩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不同学历、职业,212作年限和不同培训情况下,考试合格率和成绩差异;结合考试结果分析和考试评委访谈,总结医疗救护员培训和职业发展的改进建议。结果在166名报考人员中,考试合格113人,不合格53人,考试合格率68.07%;工作年限长、有医疗工作和教育背景、学历较高、参加过专项培训人员的合格率高,但平均成绩无差异;考试不合格人员主要是笔试不通过,53名不合格人员中,只有2人操作考试不通过;通过考试的人员中,81.42%的人笔试成绩在60~69分之间,90.27%的考生操作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结论应加强医学理论知识培训和协作能力培训,根据学员不同的教育背景和职业分层次培训,引人医疗救护员复训计划,增加医学知识以外的应对心理压力的、人文素养培训、职业防护培训、特种车辆驾驶培训,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医疗救护员培训方式,培训的开展和职业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界定明确的职业范围。
刘晖刘江舒艳刘扬王小刚廉慧欣郭憬昱张进军
关键词:院外急救
院前医疗急救转运工作中标准化体系建设探索被引量:24
2020年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结合我国当前院前急救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探讨通过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标准化、指挥调派与急救服务质控标准化、院前分级分类标准化、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标准化、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衔接标准化、院前急救医生和护士规范化培训等标准化建设,实现患者“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及其家属意愿”救治转运目标的可行性,从而进一步降低急救反应时间,缩短急救半径,完善急救医疗服务。
刘晖王韧高丁刘江韩鹏达王小刚刘扬刘红梅钟婷赵依林
关键词:院前急救
创伤规范化流程应用于院外创伤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究采用创伤规范化流程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TLS)对于院外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北京急救中心通州急救中心站通过120调度进行院外救治的创伤急救患者4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救流程分为两组,试验组(n=216):急救人员接受ITLS技术规范化培训后进行急救;对照组(n=216):采用常规流程进行急救。记录两组现场诊治时间、诊断准确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现场诊治时间(7.53±1.48)min,对照组(11.24±1.25)min,试验组诊治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t=28.146,P<0.05),试验组急救人员诊断准确率显著大于对照组(χ^(2)=16.593,P<0.05)。结论 通过ITLS技术可有效缩短救治现场停留时间,减少转运途中并发症。
王小刚刘江陈志
关键词:院外急救急救现场并发症
冬(残)奥会期间两院外转运组工作情况比较
2023年
目的通过对比冬(残)奥会期间延庆冬奥村院外和涉奥专项转运组转运工作情况,探讨大型医疗保障中院外传染性疾病转运工作的科学、合理流程。方法调取2022年1月27日—3月13日两处制定的23项工作内容,比较院外值勤情况、转运人员防护装备、防护等级、穿脱防护服流程、转运流程及洗消等内容。结果手卫生、穿防护服、车辆要求及要求佩戴医疗通信系统转运内容相同;两处值勤环境、转运物资配备、防护标准、转运流程、脱防护服及车辆洗消要求不同。结论院外在大型医疗保障工作要面对传染病转运工作时,应根据不同场景及工作任务选择不同的防护方式及流程,同时要考虑到院外急救的工作性质、暴露风险等因素。
刘扬王小刚穆彩琴白海龙郑华
应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现场急救54例病案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通过分析在社会环境下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ion AED)进行现场急救的54例危重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在国内公共场所应用AED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5年间国内公共场所使用AED现场急救54例临床病案从患者和AED使用者属性、AED临床性能三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现场应用AED分析后,54例患者未发生院外发生心博骤停患者9例;发生心博骤停患者45例,脑复苏出院40例(88.9%),死亡5例(11.1%),其中1例为现场恢复自主循环在院内死亡。AED对可除颤节律识别及除颤建议的正确率为100%。对室颤电击成功率为97.22%,无脉性室速成功率为100%。数据显示不同品牌的AED在工作核心指标上均表现出临床有效性。施救者的操作水平影响着AED的电击关键时间,这些关键时间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P<0.05)。结论AED的电击决策和电击性能可靠、有效。加强人群培训,缩短电击关键时间,优化社会配置,加强运维管理可提高AED应用的整体效能。
陈志张元春何小军张文中曹昱张华王小刚韩鹏达刘扬王坤向珍君马岳峰
关键词:自动体外除颤器公共场所
院前应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评估颅脑损伤患者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0
2015年
目的探讨院前应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评分(GCS)评估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院前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6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出院病例资料,包括院前一般资料、院前评估资料、预后指标,进行入院时GCS与ICU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存活者入院时GCS与住院时间、伤后第12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之间的关系,以GCS评分≤8作为预计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不良,计算GCS评分≤8在预测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不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62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294例患者(47.04%)在ICU治疗期间死亡,331例患者(52.96%)长期生存。伤后12个月GOS评分为1分13例(3.93%),2分27例(8.16%),3分36例(10.88%),4分96例(29%),5分159例(48.04%),预后不良76例(22.96%),预后良好255例(77.04%)。不同院前GCS评分、睁眼反应评分、语言反应评分、运动反应评分者的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不同院前GCS评分、运动反应评分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不同院前GCS评分、睁眼反应评分、语言反应评分、运动反应评分的伤后第12个月的GO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GCS评分≤8的住院死亡预测敏感性48.98%、特异性90.94%、准确性71.20%,远期预后不良预测的敏感性59.21%、特异性98.04%、准确率89.12%。结论 GCS评分与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不良呈负相关,GCS可作为住院死亡和远期预后的预测指标,具有较高特异性及远期预后评估准确性,适用于颅脑损伤患者院前快速评估。
王小刚高丁李涛张晓惠
关键词:颅脑损伤院前急救预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北京120院前急救疾病谱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北京急救中心120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数据与既往同期的对比分析,探讨疫情对120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急救中心120指挥调度系统2020年1月1日0时至2月26日24时受理院前急救呼叫疾病谱进行统计,并与既往(2014~ 2019年)6年间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相比往年同期,2020年1月1日0时至2月26日24时期间单病种数量增幅最大的前2位任务类别是发热和呼吸系统疾病,消化道疾病、高血压病患者数量升高不明显,而心脏急症、外伤、昏迷、脑血管病、中毒、车祸任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发热任务总计7427例,占呼叫时段总例数的10.10%,同期比增长为98.80%.其中明确新冠肺炎相关任务930例,其他发热任务共计6497例,占总数的8.83%,增长幅度高于既往6年的平均增长趋势.同期以呼吸系统疾病呼叫患者例数也有增长,同期比上升8.73%.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120院前急救疾病谱出现了特征性变化,其中发热任务明显增加.在120指挥调度数据库中建立院前急救症状监测系统,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传染病疫情并监测其发展状态.
陈志聂冬妮刘民张文中王勇雷燕妮王小刚
关键词:院前急救症状监测指挥调度发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院外转运专家共识
2020年
危重症患者转运是院外急救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转运途中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突发传染病疫情期间,涉及传染病危重症的转运,在人员防护、评估与准备、终末消毒等方面,需要合理、优化的方案及规范的转运流程,提高转运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点,总结前期经验,制定本共识。
王小刚陈志张文中王勇刘红梅高丁
关键词:危重症
院前心脏骤停患者505例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及其成功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6
2015年
目的总结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方法,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05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总结心肺复苏流程,按心肺复苏(CPR)成功与否分为复苏成功组和复苏失败组,探讨与复苏成功相关的影响。结果 505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中41例复苏成功(8.12%),464例复苏失败(91.88%),年龄、基础疾病、复苏前心律类型、群众性的CPR、CPR开始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结论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应通过完善急救网络、普及急救常识、完善院前急救流程和规范化救治措施及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才能提高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王小刚高丁
关键词:心脏骤停院前心肺复苏影响因素
电击伤致呼吸、心跳骤停6例救治体会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电击伤致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成功的主要因素。方法:对6例电击伤致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影响复苏成功的主要因素。结果:6例电击致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经积极抢救,3例治愈,3例无效死亡。结论:电击伤致呼吸、心跳骤停是急重症之一,尽早实施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入院后行高级生命支持及一系列治疗(包括应用纳洛酮及高压氧治疗)是提高心肺脑复苏的关键措施。
王小刚
关键词:电击伤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