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清
  • 4篇食管
  • 4篇反流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幽门螺杆菌感...
  • 3篇食管动力
  • 3篇螺杆菌
  • 3篇螺杆菌感染
  • 3篇杆菌感染
  • 3篇肝硬化
  • 3篇肠胃反流
  • 2篇血清一氧化氮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预后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胃反...
  • 2篇晚期
  • 2篇胃炎

机构

  • 1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5篇王如华
  • 12篇朱金水
  • 10篇陈尼维
  • 9篇陈维雄
  • 5篇孙群
  • 4篇达炜
  • 3篇陈金联
  • 3篇朱励
  • 2篇陈玮
  • 2篇王龙
  • 2篇姚惠香
  • 2篇罗小蓉
  • 2篇张强
  • 2篇宋明全
  • 1篇沈玮琳
  • 1篇王佩兰
  • 1篇陆敬辉
  • 1篇姜琳
  • 1篇邹静
  • 1篇项坤三

传媒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胃肠病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2
  • 1篇200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硬化患者血清25-(OH)D_3与骨代谢的变化被引量:3
2002年
蒋西华黄琪仁达炜王如华陆敬辉
关键词:肝硬化25-(OH)D3骨代谢维生素D代谢肝功能
暂时性金属支架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对食管动力中远期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暂时性金属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对食管动力中远期的影响.方法:19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X线下置入国产可扩张带膜金属支架,术后3-7d由胃镜取出.治疗前、后2wk及2a测定LES静息压、松弛率、食管内24h pH监测,12例健康人测定下食管括约肌(LES)静息压、松弛率.结果:扩张后2wk和2a LES静息压显著低于扩张前LES静息压(12.32±5.87 mmHg,14.21±7.34 mmHg vs 47.43±9.84 mmHg,P<0.05),松弛率显著高于扩张前松弛率压(76.66%,73.46% vs 13.33%,P<0.05),但他们均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扩张后2a GER阳性率显著高.于扩张后2wk及扩张前(66.12% vs 27.72%,2.95%;P<0.01).结论:中远期暂时性金属支架扩张术仍能显著降低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LES压力.但GER也显著增加.
陈尼维朱金水陈维雄孙群王如华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动力
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食管动力关系的研究
2005年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与食管动力的关系。方法: 35 例肝硬化患者(HC)和30 例健康人(HS)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核素法测定食管液体通过时间和胃食管反流。结果: HC组血浆NO含量显著高于HS组(P<0.01);HC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HS组;HC组中胃食管反流患者的NO含量显著高于无胃食管反流的患者(P<0.01),HC组的食管液体通过时间较HS组显著延长(P<0.01),但NO含量与食管通过时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NO含量的升高可能使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而产生胃食管反流,但不影响食管蠕动功能。
陈尼维陈维雄王如华朱金水陈金联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食管动力食管下括约肌酶法测定核素法
胃大部切除术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的影响。方法60例Hp感染阳性病人因不同病因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前后取胃黏膜经Giemsa染色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Hp感染。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Hp感染阳性率较术前显著下降(55%vs100%,P<0.05),胃大部切除Billroth Ⅰ式吻合术后Hp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BillrothⅡ式吻合术后(71.43%vs40.63%,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引起肠胃反流对Hp感染可能有抑制作用。
王如华陈尼维陈维雄朱金水陈玮姚惠香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幽门螺杆菌感染肠胃反流
肝硬化患者血清生物素基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0年
用比色分析法测定了 132名正常成人及 2 3例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生物素基酶活性 ,以探讨其与肝脏受损害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肝病患者的血清生物素基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 ,其生物素基酶活性为 (3 5 5± 0 82 )nmolmin-1血清ml-1(正常对照为 (7 33± 1 5 5 )nmol·min-1·血清ml-1)。血清生物素基酶活性与血清白蛋白浓度 ,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分别相关 (r =0 6 ,P <0 0 0 3;r=- 0 5 0 9,P<0 0 13;r =0 76 4,P <0 0 0 1)。因此血清生物素基酶活性可反映肝脏受损程度及其预后 ,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方启晨王佩兰王如华项坤三
关键词:肝硬化预后活性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VIP与食管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2004年
目的 :探讨血浆VIP对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 :对4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20例健康人 (HS)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VIP含量 ,采用核素法测定食管液体通过时间和胃食管反流。结果 :IBS组血浆VIP显著高于HS组 (P<0 05) ;IBS组胃食管反流率显著高于HS组 (P<0 05) ;IBS组中胃食管反流阳性组血浆VIP显著高于胃食管反流阴性组 (P<0 05) ;IBS组食管液体总通过时间与HS组相比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P>0 05)。结论 :IBS患者血浆VIP含量的升高可使食管下括约肌 (LES)松弛而产生胃食管反流。
王如华陈尼维陈维雄朱金水罗小蓉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血浆VIP食管动力学放免法
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生长抑素受体的表达
2007年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生长抑素受体(SSTR)的表达及其变化,为临床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取SD大鼠60只,其中40只按皮下注射四氯化碳一周2次,每次2mL/kg的方法造成肝纤维化模型,另外20只皮下注射相同容量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根据造模的不同时间及肝组织的病理改变,20只造模7周后的SD大鼠设为肝纤维化组(B组),20只造模12周后的SD大鼠设为肝硬化组(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SSTR的表达及分布。结果A组仅见少量SSTR_1表达,未见SSTR_2及SSTR_3表达。与A组相比,B组和C组SSTR_1、SSTR_2及SSTR_3表达均增强,其中尤以C组最为显著(B组各值与A组相比P<0.05;C组各值与A组相比P<0.01,C组各值与B组相比P<0.05)。结论肝纤维化肝组织中SSTR_1、SSTR_2及SSTR_3的表达增强,且与肝纤维化进展程度相关。
王如华朱金水陈尼维陈玮姚惠香陈维雄
关键词:四氯化碳肝纤维化生长抑素受体
硫化氢与小鼠恶唑酮结肠炎肠黏膜损伤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研究发现内源性气体递质H_2S可能具有抗炎活性。关于H_2S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作用,目前研究结果不一。目的:探讨H_2S与恶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肠黏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NH_2OH组、NaHS组,后三组建立恶唑酮结肠炎模型,NH_2OH组和NaHS组分别腹腔注射H_2S合成关键酶胱硫醚β合酶(CBS)抑制剂NH_2OH和H_2S供体NaHS干预3 d或7 d。实验期间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干预结束后处死小鼠,取病变结肠组织行组织学损伤评分,以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以real time RT-PCR测定CBS mRNA表达,同时检测血浆H_2S含量。结果:模型组、NH_2OH组、NaHS组DAI评分、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评分和结肠组织IL-4含量、CBS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H_2OH组高于模型组,NaHS组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_2OH组血浆H_2S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NaHS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源性H_2S与小鼠恶唑酮结肠炎的肠黏膜损伤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可能起抗炎和肠黏膜保护作用。
赵祥运陈尼维陈维雄陆允敏沈玮琳王如华
关键词:结肠炎硫化氢胱硫醚Β合酶白细胞介素4
H pylori感染及根除对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IL-18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H pylori感染及根除对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IL-18水平的影响,同时检测抗H pylori治疗前后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60例上消化道患者分两组,慢性糜烂性胃炎组(实验组)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20例.实验组H pylori阳性者予口服洛赛克20 mg和克拉霉素500 mg及阿莫西林1000 mg,1 wk后症状缓解者,开始口服洛赛克20 mg/d至4 wk实验结束,对照组仅口服洛赛克抗H pylori治疗,1 mo后复查^(13)C呼气实验和胃镜.H pylori免疫印迹法进行蛋白抗体分型,同时ELISA法检测H pylori-IgG,IL-18水平.结果:治疗前H pylori阳性者实验组血清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267.18±148.23 ng/L vs 119.31±45.34 ng/L:P<0.05).抗H pylori治疗后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IL-18,抗体水平均有明显下降(267.18±148.23 ng/L vs 93.82±22.15 ng/L;31.36±23.26 kU/L vs 21.00±9.47 kU/L;P<0.05).H pylori感染类型及糜烂的严重程度与IL-18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抗H pylori治疗后IL-18水平的下降在慢性糜烂性胃炎糜烂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卫平朱金水王如华孙群张强陈尼维
关键词:慢性糜烂性胃炎HIL-18疗效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清一氧化氮及十二指肠胃反流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与血清一氧化氮 (NO)和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6 5例慢性胃炎患者 ,用同位素99MTC -EHIDA测定十二指肠胃胆汁反流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 ,采用胃黏膜经Giemsa染色后检测H .pylori,用ELISA法测定血清H .pylori-IgG。结果 :H .pylori阳性组血清NO含量 (113.4 5± 2 4 .89μmol/L)显著高于H .pylori阴性组血清NO含量 (86 .34± 19.7μmol/L ,P <0 .0 5 ) ;H .pylori阳性组十二指肠胃反流率 6 8.6 % (2 4 /35 )显著高于H .pylori阴性组十二指肠胃反流率 4 0 .0 % (12 /30 ) (P <0 .0 5 ) ;H .pylori阳性组中DGR阳性组患者血清NO含量 (12 1.0 8± 2 1.2 7μmol/L)显著高于DGR阴性组患者 (86 .2 3± 18.12 μmol/L ,P <0 .0 5 ) ;H .pylori阴性组中DGR阳性组的血清NO含量与DGR阴性组及对照组相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NO可能是DGR形成的重要介质 ,除H .pylori感染之外 ,可能有其他因素参与DGR形成 ,并与H .
王如华陈尼维朱金水罗小蓉陈维雄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一氧化氮十二指肠胃反流慢性胃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