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丽

作品数:17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养殖
  • 5篇刺参
  • 4篇文蛤
  • 3篇养殖系统
  • 3篇沙蚕
  • 3篇双齿围沙蚕
  • 3篇苗种
  • 3篇贝类
  • 3篇
  • 3篇池塘
  • 2篇幼体
  • 2篇浅海
  • 2篇壳长
  • 2篇海区
  • 2篇寒冷
  • 2篇浮游
  • 2篇浮游幼体
  • 2篇贝类养殖
  • 2篇
  • 2篇大规格苗种

机构

  • 17篇国家海洋环境...
  • 7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河北省地矿局
  • 1篇河北省海洋与...

作者

  • 17篇王丽丽
  • 9篇袁秀堂
  • 4篇姚翔
  • 4篇张安国
  • 4篇杨晓龙
  • 3篇孟雷明
  • 3篇杨红生
  • 2篇周一兵
  • 2篇杨大佐
  • 2篇柳圭泽
  • 2篇周毅
  • 2篇宋莹莹
  • 2篇李燕
  • 2篇雷艳
  • 1篇关春江
  • 1篇王阳
  • 1篇张学辉
  • 1篇李莉
  • 1篇毛玉泽
  • 1篇王祥

传媒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贝类碳汇量遥感核算方法
一种贝类碳汇量遥感核算方法,属于碳遥感监测技术领域,步骤:1)利用专家目视解译方法实现长时序贝类海水养殖遥感面积提取;2)下载modis的L3级海水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浓度产品数据,获得长时序海水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浓度不同...
范剑超翟宇宁胡俊杰王祥王丽丽
刺参对筏式贝藻养殖系统不同碳、氮负荷自污染物的生物清除被引量:6
2012年
针对我国北方浅海筏式贝藻养殖系统自身污染输出导致的环境问题,以滤食性贝类生物沉积物和海藻粉的不同配比来模拟贝藻筏式养殖系统不同碳、氮负荷的颗粒自污染物,研究了刺参摄取这些颗粒物后的碳、氮收支,评估了其对碳和氮生源要素的生物清除潜力。结果表明,刺参对筏式贝藻养殖系统不同配比颗粒自污染物中的碳和氮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摄食率分别为35.77~181.18mgC·g-1·d-1和6.08~14.28mgN·g-1·d-1;颗粒自污染物中碳和氮的含量越高,其摄食碳、氮的能力越强。刺参摄取的碳以粪便碳形式排出居多(59.3%~97.1%),其次是呼吸消耗的碳(9.9%~37.3%),而用于生长的碳最少(-7.0%~6.1%);刺参摄取的氮主要用于排泄消耗为主(53.1%~63.1%),粪便氮次之(27.7%~39.2%),用于生长的氮最少(-2.3%~16.7%)。通过建立的碳、氮收支方程,估算出刺参对筏式贝藻养殖系统不同碳、氮负荷自污染物的生物清除效率(SE)分别为0.83~4.57mgC·g-1·d-1和0.28~0.76mgN·g-1·d-1;而且其清除效率随着颗粒自污染物中碳、氮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清除效率和碳(C)、氮(N)含量之间回归关系可用SEC=0.7368+14.9488C和SEN=0.2281+0.2202N来描述。
袁秀堂王丽丽杨红生杨大佐
关键词:刺参
镉、苯并(a)芘胁迫对双齿围沙蚕SOD、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为评估重金属、多环芳烃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海洋多毛类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分别以镉(Cd)、苯并(a)芘(B[a]P)作为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代表,研究了Cd、B[a]P及二者复合污染胁迫下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Cd污染胁迫下,双齿围沙蚕体内SOD、CAT活性与Cd没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MDA含量则随其浓度升高而升高;B[a]P污染胁迫下,SOD、CAT活性及MDA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Cd和B[a]P复合污染胁迫下,双齿围沙蚕体内SOD活性低浓度下被诱导,高浓度下被抑制,而CAT活性则随暴露浓度升高先降低然后恢复至对照水平,MDA含量仅在高浓度下被显著诱导(P>0.05)。本研究表明,Cd能够干扰B[a]P对沙蚕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二者复合污染胁迫表现为拮抗效应。
王丽丽王轶男宋莹莹姚翔李燕
关键词:复合污染双齿围沙蚕抗氧化酶活性
适合我国北方寒冷海区的文蛤大规格苗种三段式培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我国北方寒冷海区的文蛤大规格苗种三段式培育方法,第一阶段:文蛤亲贝筛选、产卵、受精卵孵化、浮游幼体室内人工培育以及壳顶幼虫变态附着等过程,培育出壳长约为0.9mm文蛤稚贝,该阶段从6月末到10月中旬;...
张安国王丽丽杨晓龙张溢卓赵凯陈远袁秀堂
文献传递
细菌大批量震荡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细菌大批量震荡培养装置,包括能够与震荡培养箱固定的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滑道,与滑道通过紧固螺栓滑动连接有连接片,连接片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绑扎带,在连接片的轴向两侧则分别设置有上柔性凸...
孟雷明李燕王丽丽
文献传递
镉对双齿围沙蚕类金属硫蛋白诱导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为评估重金属污染对海洋底栖多毛类的影响,选取镉(Cd)作为目标污染物,初步研究了镉对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口和海湾的双齿围沙蚕(Pernereis aibuhitensis)体内类金属硫蛋白(MTLP)诱导规律。结果表明,镉污染胁迫下,其暴露浓度对双齿围沙蚕体内MTLP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MTLP的含量在暴露4、7、14 d时的各暴露浓度下均显著升高,且低浓度的镉对MTLP的诱导作用更为明显。本研究表明,双齿围沙蚕体内MTLP含量与镉浓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雷艳宋莹莹王丽丽王金叶姚翔王阳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类金属硫蛋白
刺参对浅海筏式贝类养殖系统的修复潜力被引量:19
2008年
浅海筏式养殖滤食性贝类产生大量的粪便和假粪(总称生物沉积物),对海水养殖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而沉积食性海参能够有效清除颗粒有机物,在海水养殖系统中扮演“清道夫”的生态角色.为评估刺参在浅海筏式贝类养殖系统中的生物修复潜力,本文在不同季节现场研究了贝-参混养模式下刺参对贝类生物沉积物的摄食及生长和排泄特征.结果表明:刺参能够在新设计的养殖设施中与滤食性贝类混养,最大生长率达0.34%·d^-1;并可通过摄食有效清除贝类生物沉积物,摄食率为0.1746g·g^-1·d^-1(夏季,21.2℃)、0.0989g·g^-1·d^-1(秋季,19.2℃)和0.0050g·g^-1·d^-1(冬季,7.7℃);刺参主要通过排泄溶解形态的NH4^+-N和PO4^3--P来促进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再生,其排泄率也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基于现场试验数据,估算了刺参在桑沟湾的生物修复潜力,刺参与贝类混养可摄食4.5~159.6kg·hm^-2·d^-1生物沉积物、排泄1382.5~3678.1mmol·hm^-2·d^-1 NH4^+-N及74.6~335.7mmol·hm^-2·d^-1 PO4^3--P.表明刺参对浅海筏式贝类养殖系统具有较大的生物修复潜力,贝-参混养模式不仅能够取得较大的生态效益,而且能显著增加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
袁秀堂杨红生周毅毛玉泽许强王丽丽
关键词:刺参摄食排泄
适合我国北方寒冷海区的文蛤大规格苗种三段式培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我国北方寒冷海区的文蛤大规格苗种三段式培育方法,第一阶段:文蛤亲贝筛选、产卵、受精卵孵化、浮游幼体室内人工培育以及壳顶幼虫变态附着等过程,培育出壳长约为0.9mm文蛤稚贝,该阶段从6月末到10月中旬;...
张安国王丽丽杨晓龙张溢卓赵凯陈远袁秀堂
文献传递
一种文蛤苗种室外池塘越冬培育设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文蛤苗种室外池塘越冬培育设施,包括铺于底部的水泥条块(1),铺于所述水泥条块(1)上的竹帘(2),铺于所述竹帘(2)上的3~4目第一层尼龙筛绢网(3),铺于所述第一层尼龙筛绢网(3)上的4~8目第二层...
张安国王丽丽杨晓龙张溢卓赵凯陈远袁秀堂
文献传递
夏眠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能量收支的影响被引量:28
2007年
夏眠是刺参最重要的生理特征;水温升高是其夏眠的主要诱发因子,而夏眠的临界温度与刺参体重密切相关。为揭示刺参夏眠对其能量利用对策的影响,测定了2种体重规格(134.0±13.5)g和(73.6±2.2)g刺参在10、15、20、25℃和30℃5个温度梯度下的能量收支。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及其交互作用对刺参能量的摄入均有显著影响;而温度是影响其摄食能分配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刺参在非夏眠期、夏眠临界期和完全夏眠期的能量利用对策有所不同:在非夏眠期,刺参摄食能支出的最大组分是粪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超过50%,其次为呼吸耗能,占19.8%~39.4%,而生长能和排泄能占的比例较小,分别为5.7%~10.7%和2.9%~3.7%;在夏眠临界温度下,呼吸和排泄耗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均显著增大(分别为88.3%和13.6%),而生长能所占比例降为负值(-55.3%),刺参表现为负生长;而在夏眠期,刺参的摄食能和排粪能为零,为维持其基本生理活动,不得不动用以往贮存于体内的能量,消耗于呼吸和排泄等生理过程,供维持生命之用。总之,从能量生物学的角度看,夏眠的主要生态学意义在于刺参长时间处于相对高温环境,进而导致摄食受阻条件下的一种能量节约方式。
袁秀堂杨红生王丽丽周毅张涛刘鹰
关键词:刺参夏眠水温体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