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中华

作品数:405 被引量:2,070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原石油勘探局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4篇期刊文章
  • 92篇专利
  • 7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9篇石油与天然气...
  • 58篇化学工程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理学
  • 6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冶金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55篇钻井
  • 228篇钻井液
  • 120篇处理剂
  • 103篇钻井液处理
  • 100篇钻井液处理剂
  • 96篇滤失
  • 93篇降滤失
  • 76篇滤失剂
  • 76篇降滤失剂
  • 66篇共聚
  • 59篇共聚物
  • 58篇油田
  • 48篇丙烯
  • 44篇抗盐
  • 40篇丙烯酰胺
  • 35篇酰胺
  • 30篇油田化学
  • 30篇耐温
  • 25篇盐水钻井液
  • 25篇耐温抗盐

机构

  • 315篇中国石油化工...
  • 67篇中国石油化工...
  • 34篇中国石化
  • 32篇中原石油勘探...
  • 31篇中石化中原石...
  • 17篇中国石油大学...
  • 10篇中国石化中原...
  • 2篇抚顺石油化工...
  • 2篇长江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安徽建筑工业...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中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山东高原油气...
  • 1篇巨野县中海化...

作者

  • 405篇王中华
  • 61篇杨小华
  • 31篇司西强
  • 18篇孙举
  • 16篇甄剑武
  • 14篇魏军
  • 14篇何焕杰
  • 13篇周乐群
  • 13篇王旭
  • 11篇邱正松
  • 10篇赵虎
  • 8篇黄宁
  • 8篇刘明华
  • 8篇雷祖猛
  • 7篇吕跃滨
  • 7篇王旭
  • 7篇单海霞
  • 6篇张滨
  • 6篇谢建宇
  • 5篇张辉

传媒

  • 44篇精细石油化工...
  • 30篇油田化学
  • 16篇中外能源
  • 15篇精细与专用化...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5篇钻井液与完井...
  • 12篇河南化工
  • 9篇化工时刊
  • 7篇石油钻探技术
  • 7篇第十五次全国...
  • 6篇钻采工艺
  • 6篇甘肃化工
  • 5篇精细石油化工
  • 5篇断块油气田
  • 5篇2007南京...
  • 5篇2012年度...
  • 4篇2006年全...
  • 4篇第21次全国...
  • 4篇第十届全国工...
  • 3篇应用化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19
  • 8篇2018
  • 15篇2017
  • 9篇2016
  • 24篇2015
  • 15篇2014
  • 33篇2013
  • 32篇2012
  • 27篇2011
  • 20篇2010
  • 21篇2009
  • 8篇2008
  • 13篇2007
  • 13篇2006
  • 10篇2005
  • 14篇2004
  • 11篇2003
4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M/MAOPS/DMDAAC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采用丙烯酰胺、2-丙烯酰氧基-2-甲基丙磺酸、2-甲基-2-烯丙基氯化铵为原料。以水为溶剂,用氧化一还原体系引发,合成了一种AM/MAOPS/DMDAAC三元共聚物,并对共聚物的钻井液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AM/...
杨小华王中华
关键词:三元共聚物
文献传递
油田用表面活性剂现状、发展趋势和今后课题
系统介绍了油田用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以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油田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指出了今后需要开展的课题.
王中华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油田化学油气开采钻井油田水处理
文献传递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沉积微相特征被引量:1
2005年
在对安棚油田深层系13种岩石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扇三角洲沉积体的形态、模式和沉积剖面结构及沉积岩中具有成因意义的各种岩性岩相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棚油田深层系存在近岸水道微相、远岸水道微相、河口坝微相、席状砂微相、河道间微相、前扇三角洲共6种沉积微相,其中远岸水道微相、河口坝微相是深层系主力油层所在的相带,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点相带;近岸水道微相、前缘席状砂微相是需经深度油层改造才能经济开发的相带;河道间微相不具备找油潜力。
王中华刘海玲翟恰任文清
关键词:泌阳凹陷安棚油田岩石相沉积剖面主力油层
离子液体处理油基钻屑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一步法合成一种离子液体(Ionic Liquid,IL)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溴化盐[C_(14)MIm]Br,作为萃取剂替代有机溶剂用于油基钻屑的萃取处理。考察IL种类、加量、萃取时间及pH值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油基钻屑与萃取液质量比为1∶1、pH值大于7时,萃取在20min时可以达到平衡,油基钻屑中油去除率大于88%,IL吸附损失率小于0.9%,分离后的IL可直接重复利用7次。
单海霞何焕杰张鑫张弌王中华
关键词:离子液体萃取去除率
天然材料接枝共聚物钻井液处理剂研究进展
以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栲胶和腐殖酸等为原料,通过不同途径制备的水溶性接枝产品是一类重要的钻井液处理剂,在钻井液中可起到增黏、降滤失、降粘,高温稳定、抑制页岩水化嘭胀和防塌等作用,加之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使接枝共聚处理...
王中华
关键词:钻井液钻井液处理剂接枝共聚木质素腐殖酸
文献传递
国内钻井液及处理剂发展评述被引量:40
2013年
国内开展钻井液研究与应用经历了起步、发展、完善和提高四个阶段。正是由于处理剂的发展,钻井液技术有了长足进步,钻井液由分散到不分散,到低固相、低或/和无黏土相钻井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配套。不分散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三磺"钻井液、饱和盐水钻井液、聚磺钻井液、聚磺钾盐钻井液、两性离子聚合物钻井液、阳离子聚合物钻井液、正电胶钻井液、硅酸盐钻井液、氯化钙钻井液、有机盐钻井液、甲基葡萄糖苷钻井液、聚合醇钻井液、胺基抑制钻井液、超高温钻井液、超高密度钻井液等一系列钻井液体系,解决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和不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安全快速钻井难题。围绕井壁稳定、防漏堵漏机理和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应用,有效减少了井下复杂的发生,保证了钻井质量。今后需要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超深井、大位移井钻井,以及页岩气水平井钻井的需要,从抗温、井壁稳定、润滑、防卡等方面,研究关键处理剂,实现处理剂系列化;减少关键处理剂在生产、流通及其他环节的浪费,提高产品质量;减少钻井液处理剂品种;在保证钻井液性能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钻井液处理剂用量;科学的选择和使用钻井液,重视油基钻井液的应用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围绕绿色环保、抗高温抗盐的目标,开发高性能钻井液处理剂,建立钻井液及其处理剂的毒性检测评价手段,促进钻井液技术进步。
王中华
关键词:钻井液钻井液处理剂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超高温钻井液超高密度钻井液
AM/AA/淀粉接枝共聚物降滤失剂的合成及性能被引量:31
2003年
介绍了AM/AA/淀粉接枝共聚物降滤失剂的合成 ,考察了合成条件对AM/AA/淀粉接枝共聚物性能的影响 ,并对其钻井液性能进行室内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AM/AA/淀粉接枝共聚物具有较好的降滤失、抗温、抗盐和抗钙。
王中华
关键词:石油钻井钻井液降滤失剂
钻井液用高分子处理剂分子设计
从聚合物合成方法、钻井液对高分子处理剂性能的要求出发,讨论了高分子钻井液处理剂的分子设计,认为高分子处理剂的链结构、官能团、相对分子质量和官能团比例是设计的重点。从发展的角度看,将来分子设计要围绕提高处理剂的抗温能力,并...
杨小华王中华
关键词:钻井液处理剂高分子材料分子设计钻井液
文献传递
阳离子烷基葡萄糖苷钻井液被引量:14
2013年
针对烷基糖苷钻井液在现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中原油田钻井液技术公司首次将阳离子烷基糖苷(CAPG)引入钻井液。CAPG钻井液的优化配方为:375 mL自来水+6%CAPG+0.6%降滤失剂LV-CMC+0.6%流型调节剂黄原胶+0.4%增黏剂HV-CMC+3%封堵剂WLP+0.4%NaOH+0.2%Na_2CO_3+24%NaCl+0.4%抗氧化剂NaHSO_3。CAPG钻井液的相关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在抑制性、抗温性、润滑性、滤液表面活性、抗污染性、降滤失性及储层保护等方面性能优良。岩屑一次回收率99.15%,相对回收率99.45%,相对抑制率91.4%,抗温达160℃,极压润滑系数0.097,滤液表面张力19.52mN/m,滤失量4.0mL,抗NaCl 36%(质量分数,后同),抗CaCl25%,抗膨润土10%,抗钻屑10%,抗水侵20%,抗原油10%,岩心的静态渗透率恢复值大于93%,动态渗透率恢复值大于92%。其各方面性能均优于烷基糖苷钻井液,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良好。
司西强王中华魏军甄剑武邱正松
关键词:阳离子烷基糖苷钻井液中原油田
AMPS/AA二元共聚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评价被引量:17
1998年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合成了低分子量AMPS/AA二元共聚物,考察了合成条件与共聚物阻垢性能的关系。采用静态实验法评价了合成产物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AMPS/AA二元共聚物阻垢剂性能优良,可有效抑制Ca3(PO4)2、Zn(OH)2垢。
孙举王中华李旭东张辉
关键词:AMPSAA共聚物阻垢剂水处理剂油层注水
共4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