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世雄

作品数:28 被引量:263H指数:9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黄土高原
  • 9篇群落
  • 9篇物种
  • 7篇辽东栎
  • 6篇Β多样性
  • 5篇植物
  • 5篇物种多样性
  • 4篇幼苗
  • 4篇人工林
  • 3篇演替
  • 3篇油松
  • 3篇植物群
  • 3篇植物群落
  • 3篇生境
  • 3篇Α多样性
  • 2篇演替过程
  • 2篇油松林
  • 2篇森林群落
  • 2篇生境异质性
  • 2篇生态位理论

机构

  • 24篇陕西师范大学
  • 6篇宿州学院
  • 2篇贵州大学
  • 2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安庆师范大学

作者

  • 28篇王世雄
  • 22篇王孝安
  • 19篇郭华
  • 6篇范玮熠
  • 6篇赵亮
  • 4篇高贵珍
  • 3篇段仁燕
  • 2篇孙嘉男
  • 2篇徐礼生
  • 2篇李国庆
  • 2篇张兴桃
  • 2篇朱志红
  • 2篇郝江勃
  • 2篇夏菲
  • 2篇李宏伟
  • 2篇郭江超
  • 1篇陈军
  • 1篇王丹
  • 1篇何跃军
  • 1篇魏丽萍

传媒

  • 6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广西植物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学生物学
  • 1篇中学生物教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化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柴松群落优势乔木树种的竞争关系被引量:18
2010年
采用Voronoi图确定竞争单元的方法,从树木胸径和冠幅角度对黄土高原柴松(Pinus tabulaefirmisf.shekanensis)群落的优势乔木树种——柴松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柴松种群受到强烈的种间树冠竞争和种内的胸径竞争,在胸径〈10cm时受到来自种内种间的竞争压力最大,其结果对柴松的生长有显著影响;2)辽东栎种群在胸径〈5cm时受到更多来自种间林冠的竞争,当胸径为5~10cm时种内冠幅间的竞争强度超过种间,种间冠幅竞争强度与辽东栎的林木生长无显著相关,说明柴松不能对辽东栎产生强烈持续的树冠竞争;3)柴松、辽东栎种群竞争强度均随着对象木径阶的增大而减小,竞争强度(CI)与对象木胸径大小(D)服从幂函数(CI=ADB)关系。
孙嘉男王孝安郭华王世雄
关键词:黄土高原柴松辽东栎VORONOI图
陕西子午岭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与环境解释被引量:108
2010年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层α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并通过CCA分析了物种多样性与环境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演替的进展,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及物种多样性均逐渐降低(P<0.05);灌木层物种的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均呈现相似的"J"形变化趋势,而均匀度(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群落除外)差异不显著(P>0.05);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以及物种多样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群落总体物种丰富度随演替进展呈现明显的单峰模型,与中期物种丰富度假说一致。(2)林冠郁闭度是影响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P<0.01),其次为土壤养分和坡位;而坡位对乔木层物种组成的影响极显著(P<0.01),这可能与乔木树种的更新差异有关。(3)群落演替是物种扩散和环境筛综合作用的过程,物种对演替过程中变化光照资源的响应差异可能是该区不同层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王世雄王孝安李国庆郭华朱志红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CCA光照资源
黄土高原油松林林下群落异质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群落异质性对于揭示破碎化生境上的生态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异质性度量群落异质性,分析了其林下植被的群落异质性大小及其成分(物种内嵌成分和物种更替成分)对总体群落异质性的相对贡献,揭示了生境异质性对群落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松林林下植被呈现了较高的群落异质性,并随粒度的增加(即随着取样单元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状态。(2)油松林的群落异质性由物种内嵌和物种更替两种过程共同完成,二者的相对贡献依赖于空间粒度,但以物种更替为主。(3)生境异质性与群落异质性及物种更替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解释了二者变异的71%-84%;生境异质性与物种内嵌成分呈显著负相关,解释了其变异的25%-44%。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人工油松林的所有样地都具有恢复其林下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价值,而营造较高的生境异质性可能是促进物种多样性恢复的重要保证。
王世雄赵亮李娜郭华王孝安段仁燕
关键词:人工林物种丰富度生境异质性
黄土高原子午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与过程
目的与意义: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尤其是针对目前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恢复功能的普遍争议,本研究以群落构建过程为主线,以三个功能群(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为研究单位,探讨自然群落和人工群落中物种多样...
王世雄
关键词:Α多样性Β多样性生态位理论群落演替人工林
黄土高原油松和辽东栎林下植物β多样性差异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1年
β多样性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论题,相同的β多样性格局可能由不同的生态过程所决定。该文通过构建零假说模型和典范变异分解的方法,比较了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Form.Pinus tabulaeformis)和辽东栎天然林(Form.Quercus wutaishanica)林下植物群落β多样性,确定了环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在β多样性形成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1)油松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林的林下群落均具有相似的β多样性大小,均呈现明显的种内聚集过程。(2)环境和空间共同解释了两种林型林下物种组成的较大变化(草本层[E+S]为33%~45%;灌木层[E+S]为21%~35%),且主要以环境解释量为主(包括纯环境变量[E|S]和空间化的环境变量[E∩S])。(3)油松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林林下群落β多样性形成的不同过程主要体现在生境异质性差异以及特定的环境因子间,例如,海拔梯度、枯落物厚度以及土壤养分(速效氮和速效钾)是引起两种林型林下物种差异的显著环境因子。综上结果认为,黄土高原的油松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林的群落构建均由确定性的环境过滤为主导,但两种林型的环境过滤过程并不一样,主要表现为生境异质性的差异和不同的环境限制因子。对于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首先应该保证不同群落的生境异质性,同时不能忽视扩散限制及其与生境异质性二者交互作用对β多样性的影响。
王世雄王世雄王孝安
关键词:生境异质性人工林
治病细菌——益生素(Probiotics)概述被引量:1
2007年
朋友,你听说过吗,当人患某些疾病时,吃点细菌就会菌到病除?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近十多年来科学家们研制出的新兴药品--益生素.
王世雄
关键词:细菌治病科学家
环境和扩散对草地群落构建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植物群落构建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长久以来这个难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且争议较多。生态位理论或中性理论,或是二者的共同作用,这样的结论在不同的研究中都有印证。以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的草地群落为例,对3种不同的草地群落(5a的弃耕地、阴坡和阳坡的草地)进行了野外群落学调查,采用Mantel test和主轴邻距法(PCNM)分析方法,研究了空间地理距离和环境资源差异对于草本植物群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距离和环境差异共同解释了群落组成相似性的79.3%,剔除环境因子的影响,地理距离解释了群落组成相似性的33.8%;而剔除地理距离的影响,环境因子解释了群落组成相似性的14.2%。无论是生态位理论还是中性理论,其在黄土高原草本群落构建过程中都有作用,但中性理论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王丹王孝安郭华王世雄郑维娜刘史力
关键词:地理距离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子午岭不同森林群落叶功能性状被引量:22
2012年
对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5种主要森林群落中重要值>0.1的物种叶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叶干物质含量(LDMC)与比叶面积(SLA)呈负相关;SLA与叶厚度(LT)呈负相关,但与叶氮含量(LNC)和叶磷含量(LPC)呈正相关;LT与LNC、LPC和叶钾含量(LKC)呈负相关;LNC、LPC和LKC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2)坡位是影响叶大小(LS)、LT、LNC和LKC的主要地形因子,海拔对LPC和SLA的影响最大,而坡向则是影响LDMC的主要因子。因此,叶功能性状之间所呈现的特征及其对立地条件的适应都表现出了植物的生态策略。3)各群落间的乔木层叶功能性状均有显著差异,灌木层的叶功能性状无显著差异,而草本层除了LDMC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叶功能性状均有显著差异,说明群落的叶功能性状的大小取决于群落内物种的叶功能性状及其重要值。
李宏伟王孝安郭华王世雄夏菲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形因子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
稀有种和常见种对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格局的相对贡献被引量:19
2016年
物种丰富度格局的形成不仅依赖于群落的构建过程,同样也依赖于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如稀有种和常见种)。本文以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的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为研究对象,根据频度大小对物种进行排序,形成稀有–常见种和常见–稀有种两条物种序列,通过逐一添加(去除)物种,分析引起的总体物种丰富度及其成分(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的变化,确定稀有种和常见种对物种丰富度格局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1)常见–稀有种序列与群落总体物种丰富度的相关性呈先剧增后平稳的对数增长曲线,而稀有–常见种序列与群落总体的相关性与前者刚好相反,呈先平稳后剧增的指数增长曲线;(2)α多样性在常见–稀有种序列中呈明显的对数变化曲线,而在稀有–常见种序列中呈指数增长曲线;(3)与α多样性变化相反,β多样性在常见–稀有种序列中随物种的进入先迅速降低后逐渐平稳,而在稀有–常见种序列中先平稳后急剧降低。可以看出,常见种不仅主导群落的总体物种丰富度格局,同时也是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格局的重要贡献者。因此,常见种是群落物种丰富度格局的指示者,也应该是优先保护的物种。
王世雄赵亮李娜郭华王孝安段仁燕
关键词:Α多样性Β多样性
诺贝尔奖后谈“基因沉默”——RNA干扰技术(RNAi)概述被引量:1
2007年
2006年诺贝尔奖在瑞典罗琳斯卡研究院落下帷幕,喜获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安德鲁·法尔(Andrew Fire)和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克雷格·梅洛(Craig Mello)。他们发现了一项全新的基因调控技术——RNA干扰技术。“的确,这是最漂亮的一类研究。”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饶毅评论说,“法尔和梅洛的发现不仅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且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因此它既是一项科学发现,也是一项技术发明。”本文就对检索到的国内外有关RNA干扰技术研究资料加以整理,对RNA干扰技术做一概述。
王世雄
关键词:诺贝尔奖基因调控沉默神经生物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