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铭东

作品数:34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视网膜
  • 9篇网膜
  • 7篇细胞
  • 6篇羊膜
  • 6篇翼状胬肉
  • 6篇手术
  • 6篇胬肉
  • 5篇血管
  • 5篇黄斑
  • 5篇角膜
  • 4篇眼科
  • 4篇羊膜移植
  • 4篇视网膜病
  • 4篇视网膜病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病变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机构

  • 27篇福建中医药大...
  • 7篇福建省人民医...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福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4篇潘铭东
  • 26篇刘光辉
  • 17篇徐朝阳
  • 15篇郑永征
  • 8篇金威尔
  • 5篇任秉仪
  • 5篇刘安
  • 3篇孟春
  • 3篇谢茂松
  • 2篇郑美英
  • 2篇陈文祥
  • 1篇江蕊
  • 1篇赵利
  • 1篇过贵元
  • 1篇孙堂胜
  • 1篇陈莹
  • 1篇王航
  • 1篇张俊华
  • 1篇林颖
  • 1篇李婧

传媒

  • 7篇中国中医眼科...
  • 5篇福建医药杂志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福建中医药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眼底病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2014年
为解决眼底病学课时不足和课堂教学的局限,基于B/S结构开发建设眼底病网络教学平台,以辅助课堂教学。平台由教学演示、交流测试、资源查询、导航帮助4大系统构成,内含学习园地等18个主要功能模块。学生可以在导航等模块的引导下,通过学习园地等模块自主参与学习,通过搜索等模块检索下载相关学习资料,通过论坛等模块进行师生交流互动。平台投入教学实践运用,结果显示该系统有益于打破常规教学的时空桎梏、拓展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互动式教学。
刘光辉刘安郑永征潘铭东徐朝阳任秉仪
关键词:眼科学眼底病网络平台信息化教学
2%汞溴红染色镜检法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2%汞溴红染色镜检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临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127例行角膜刮片,标本分别行2%汞溴红水溶液染色、KOH湿片检查和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以培养结果做为确诊真菌性角膜炎的“金标准”.结果 127例真菌性角膜炎病例中93例检出真菌,阳性率73.23%(93/127).2%汞溴红水溶液染色光镜检查或荧光显微镜检查找真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率、正确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KOH湿片法;2%汞溴红水溶液染色法查找真菌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低于KOH湿片法.2%汞溴红水溶液染色光镜检查与2%汞溴红水溶液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串联试验提高了诊断试验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但降低了诊断试验的检出率、灵敏度、假阳性率和阴性预测值.2%汞溴红水溶液染色光镜检查与2%汞溴红水溶液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并联试验提高诊断试验检出率、灵敏度、假阳性率和阴性预测值,但降低了诊断试验的假阴性率和阳性预测值.结论 2%汞溴红水染色镜检法是真菌性角膜炎早期诊断的快速、有效方法.
郑永征谢茂松刘光辉任秉仪潘铭东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
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睑球粘连32例临床观察
2008年
目的评价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在治疗睑球粘连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睑球粘连32例(34眼),10天评价近期效果,随访观察6个月~1年,评价远期效果。结果32例中,29例粘连完全松解,眼球活动好,仅3例复发,占8.82%。结论采用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睑球粘连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潘铭东徐朝阳郑美英刘安翁其彦
关键词:睑球粘连羊膜移植术丝裂霉素C
羊膜移植联合药物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寻找高效低毒的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药物。方法 对 134例 16 3眼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施行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术 ,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或丝裂霉素C、干扰素进行对照研究 ,以观察其复发率差异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组复发率 17.6 5 % ,明显高于丝裂霉素C组 5 .4 5 %和干扰素组 5 .2 6 % ,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后 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丝裂霉素C组 1例并发后部巩膜炎 ,2例表层巩膜炎。干扰素组未发现全身及局部毒副作用。结论 干扰素是一种有效。
徐朝阳张俊华金威尔刘安陈文祥潘铭东
关键词:翼状胬肉羊膜移植药物复发
术前评分在翼状胬肉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个体化选择.方法:对78例86眼翼状胬肉患者根据年龄、分期、长度、宽度及是否复发分别进行术前评分.根据分数高低分为A、B、C三组.A组34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转位术;B组41眼行翼...
徐朝阳刘光辉潘铭东
关键词: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羊膜评分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长期随访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患者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对随访5年以上的CE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视力、屈光检查、眼底彩色图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资料。结果共36例(37只眼)CEC患者,随访时间5~15年,平均9.1年。男性10例(27.8%),女性26例(72.2%)。FFA检查典型性36只眼,隐匿性1只眼。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0.04~1.5,平均0.62±0.28。视力提高者27只眼(73.0%),稳定者9只眼(24.3%),下降者1只眼(2.7%);患者视力预后与初诊视力、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位置、OCT表现IS/OS完整性、治愈时间有关(P<0.05),与治疗方法无关(P>0.05)。结论 CEC患者视力预后较好,其视力预后主要与初诊视力、病变位置、OCT形态、治愈时间相关,治疗干预缩短愈合时间是改善其视力预后的可控性因素。
徐朝阳刘光辉郑永征潘铭东邹国莹
关键词: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觉预后
基于预孵法纯化培养小鼠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
2019年
目的建立简便的小鼠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RMPs)分离、纯化、培养方法.方法在体视显微镜下机械分离获取小鼠视网膜,并碎化、胶原酶消化、过滤处理,收集视网膜碎片,预孵24h后用接种于含有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的低糖型DMEM6孔板进行培养,并采用差异消化法纯化原代RMPs.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法鉴定周细胞标志物,周细胞/内皮细胞共培养系统鉴定周细胞的功能.结果经预孵的视网膜碎片再次孵育24h后,细胞开始从视网膜碎片中迁移出,逐渐增生形成大小不一的细胞集落.原代或子代细胞胞体呈不规则三角形,多个长突触,无接触性抑制.免疫荧光显示第3代细胞绝大部分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表达阳性,极少部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阳性,vonWillebrand因子(vWF)表达阴性,RMPs纯度达97%以上.体外培养的小鼠RMPs能被血管内皮细胞所募集,共同形成微血管样条索.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一种简便的小鼠原代RMPs分离、纯化、培养方法,所培养的小鼠原代RMPs为功能性RMPs.
刘光辉林翠红杨田野徐朝阳郑永征赵利孟春潘铭东
关键词:纯化
玻璃体漂浮异物取出53例临床分析
2002年
目的 探讨玻璃体漂浮异物的取出方法。方法  5 3例玻璃体漂浮异物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 :直视下直接夹取或吸取法 ;显微镜下直观磁棒接力取出法 ;玻璃体切割联合异物取出法。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 ,未发生术中并发症 ,术后视力上升 2 9例占 5 6 .6 % ,不变 14例占 2 6 .6 % ;下降 10例占 19%。结论 玻璃体漂浮异物应根据异物磁性、大小。
潘铭东过贵元孙堂胜
关键词:眼内异物
益景汤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益景汤对糖尿病(DM)大鼠血-视网膜屏障(BRB)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45只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糖尿病组(DM组)、益景汤组(YJ组),每组15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对DM组、YJ组大鼠进行DM造模。正常组和DM组采用PBS进行灌胃干预,YJ组采用益景汤灌胃干预。1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采用伊凡思蓝检测BRB渗漏,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occludin、claudin-5、ZO-1等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在第16周末时,DM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管径欠均匀、管迹模糊,存在明显的微血管渗漏,而YJ组大部分视网膜微血管管径均匀、管迹清晰,少量视网膜微血管渗漏。(2)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DM组大鼠视网膜中occludin、claudin-5、ZO-1等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量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occludin)=23.568,t_(claudin)-5=17.447,t_(ZO-1)=21.365,均P=0.000)。益景汤能抑制DM模型大鼠视网膜中occludin、_(claudin)-5、_(ZO-1)蛋白的表达量下降,YJ组上述蛋白的表达量与DM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_(occludin)=5.539,t_(claudin)-5=5.466,均P=0.000,t_(ZO-1)=3.325,P=0.008)。结论益景汤能够抑制DM大鼠视网膜组织中occludin、claudin-5、ZO-1等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量下降,降低BRB的损害,减轻DM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的渗漏,对早期DR具有防治作用。
刘光辉张云辉郑永征潘铭东孟春徐朝阳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视网膜屏障OCCLUDINCLAUDIN-5ZO-1
翼状胬肉术前评分在研究生眼科显微技术培养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采用术前评分的方法选择翼状胬肉病例作为研究生眼科显微技术培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根据年龄、病变分期、类型(初发或复发)、长度及宽度等因素对翼状胬肉患者进行术前评分。将总分为5~7分的翼状胬肉患者58例(61眼)随机分成A、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转位术,A组30例(32眼)由有良好临床显微手术经验的住院医师和上级医师共同完成,B组28例(29眼)由规培研究生和A组的同一上级医师共同完成。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复发率、手术并发症的差异。结果:A、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5.16±2.89)min、(33.38±3.62)min,A组短于B组(Z=-6.324,P=0.000)。A、B两组患者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5.16±1.32)d、(5.28±1.49)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39,P=0.735)。A组有2眼复发,复发率为6.25%;B组有2眼复发,复发率为6.9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919)。结论:从个体化出发,采用术前评分的方法选择适合的研究生参与翼状胬肉病例的手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复发率低,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
徐朝阳刘光辉潘铭东柯小清
关键词:翼状胬肉评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