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小梅
-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用于体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评价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在体液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及手工显微镜法对45例体液标本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显微镜法进行白细胞计数结果的相关系数r=0.971;白细胞数<10×106/L时,两种方法进行白细胞分类结果的相关系数r=0.134;白细胞数>10×106/L时,两种方法进行白细胞分类结果的相关系数r=0.998。结论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操作简单、迅速,结果较为准确,但是仍然不能完全代替手工显微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将两种方法相结合。
- 温小梅孙嘉峰
- 关键词:SYSMEX体液显微镜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肺栓塞D-二聚体检测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及与患者住院时间和年发作次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7年4月福安市中医院和沙县医院收治的无心肌梗死、脑梗死或下肢深静脉血栓AECOPD患者516例,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分为肺栓塞组108例和无肺栓塞组408例,检测2组血浆D-二聚体并记录住院时间,随访3年统计患者入组后年发作次数,另收集同期同一年龄段健康体检者356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肺栓塞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肺栓塞组和健康对照组(t=17.340、69.760,P均<0.01);无肺栓塞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41.281,P<0.01);肺栓塞组和无肺栓塞组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诊断临界浓度为1584.07μg/L,灵敏度为0.769,特异度为0.853;肺栓塞组住院时间长于无肺栓塞组(t=17.990,P<0.01),且年发作次数多于无肺栓塞组(t=14.92,P<0.01),组内分析:住院时间与D-二聚体均呈弱正相关(r=0.279,P<0.01;r=0.404,P<0.01),年发作次数与D-二聚体均无相关性(r=0.14,P=0.15;r=0.07,P=0.13),2组合并与D-二聚体呈弱正相关(r=0.40,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诊断AECOPD患者合并肺栓塞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且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年住院次数增加,可作为AECOPD患者的预后判定指标。
- 郑宝华乐香珠温小梅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D-二聚体检测
- 血凝检测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肺癌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TAGOSTA自动血凝分析仪对86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和100例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imeride)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癌组治疗前的Fib、FDP、D-二聚体均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T-Ⅲ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治疗后的Fib和FDP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T-Ⅲ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二聚体增加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Fib、FDP、D-二聚体均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T-Ⅲ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TT在对照组及肺癌组治疗前后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对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及预防血栓和/或癌栓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 林一窦敏温小梅温小梅
- 关键词:凝血功能肺癌溶血
- 凝血功能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肝癌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TAGO STA自动血凝分析仪和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50例肝癌组和100例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FDP)、D-二聚体(D-dimer,D-D)以及血小板(platelet,PLT)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组PT、APTT、TT、FDP、D-D均显著增加(P<0.05),而Fg、AT-Ⅲ、PLT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结合PLT计数对预测肝癌患者是否发生出血和/或栓塞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也可用于肝癌患者病情的监测。
- 林一窦敏陈喜军温小梅
- 关键词:凝血功能血小板肝癌溶血
- 标本保存时间、温度及采集量对Coulter HMX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静脉血放置时间、温度及血量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Coulter HM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例健康人血液细胞21项指标。结果与0 h比较,室温放置3h的标本有3项指标明显变化,6 h时增加至5项,9 h时增加至11项(P值均<0.05);4℃放置10 h的标本有3项指标明显变化,24h时增加至14项(P值均<0.05);与2 ml上机测定的血标本比较(正常用血量),0.5 ml血标本有10项指标明显变化(P值均<0.05),1 ml血标本未见各项指标明显变化。结论标本保存时间、温度及采集量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温小梅李乐
- 关键词:标本温度血量血细胞分析
- D-二聚体检测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肺栓塞患者预后的意义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栓塞(PE)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首次住院日、年发作次数和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收集AECOPD合并PE患者136例作为观察组,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记录患者的首次住院日并随访3年,记录年发作次数和生存时间,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首次住院日、年发作次数和生存时间的相关性,同时收集无合并PE的AECOPD患者26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AECOPD合并PE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首次住院日和年发作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年生存率则明显降低(P<0.01)。AECOPD合并PE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首次住院日和年发作次数呈正相关(r=0.623、0.784,P<0.01),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r=-0.677,P<0.01)。结论:AECOPD合并P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患者的首次住院日、年发作次数和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指标。
- 温小梅乐香珠郑宝华
- 关键词:D-二聚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
- XE-5000血液分析仪体液模式检测脑脊液细胞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仪器法)在脑脊液细胞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应用仪器法和手工法对165例脑脊液标本进行白细胞(WBC)计数、分类及红细胞(RBC)计数的检测,并比较两种方法结果的差异;建立并验证仪器法脑脊液细胞检测的复检规则;分析仪器法对特殊病例的检测结果。结果当WBC>10×106/L时,仪器法WBC计数、分类检测结果与手工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RBC>0.5×109/L时,仪器法的RBC计数测定结果与手工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制定出了合理、切实可行的仪器法复检规则。结论通过制定合理的复检规则,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可有效满足临床对脑脊液细胞自动化检测的需要。
- 窦敏林一黄毅王颖温小梅
- 关键词:脑脊液细胞复检规则血液分析仪
- 脑脊液细胞染色分类在有核细胞计数偏低时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偏低时细胞染色分类对临床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有核细胞计数<20×106/L的脑脊液标本113例,细胞染色分类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7例标本存在异常细胞,其中胃癌转移细胞29.4%(5/17),肺癌转移细胞23.5%(4/17),淋巴瘤细胞17.6%(3/17),乳腺癌转移细胞5.9%(1/17),白血病幼稚细胞11.8%(2/17),吞噬细胞(有含铁血黄素)11.8%(2/17);淋巴细胞分类升高(>80%)有34例,单核细胞升高(>45%)18例,1例出现嗜酸性粒细胞高(>5%)。脑膜转移癌细胞染色分类法检出异常细胞的阳性率为71.4%(10/14)明显高于头颅CT/MRI检查21.4%(3/14),有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脑脊液细胞计数<20×106/L时仍需要进行细胞染色分类,特别是对于怀疑脑膜转移癌、淋巴瘤侵犯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而且细胞染色分类法早期诊断作用可能优于CT/MRI检查。
- 温小梅林有东
- 关键词:脑脊液异常细胞
- 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胃腺癌患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38例正常对照人群、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60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样本,分离并保存血小板。提取血小板核糖核酸(RNA)进行逆转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血小板反应蛋白1信使RNA(TSP-1 mRNA)在这两组患者血小板中的表达水平。再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TSP-1 mRNA表达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腺癌患者的差异及其与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三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人群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TSP-1mRNA下调表达率(72.73%)明显高于胃腺癌患者(51.67%),两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TSP-1 mRNA表达水平与胃腺癌患者的形状、肿瘤位置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小板中的TSP-1 mRNA低表达率高于胃腺癌患者。
- 温小梅郭宇虹林有东
-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反应蛋白-1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