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字玲

作品数:27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精氨酸
  • 11篇精氨酸加压素
  • 11篇加压素
  • 11篇氨酸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3篇性别差异
  • 3篇脂肪
  • 3篇神经元
  • 3篇生理
  • 3篇生理学
  • 3篇体温
  • 3篇理学
  • 3篇链脲菌素
  • 3篇1,25-二...
  • 3篇1型糖尿病
  • 2篇烟碱
  • 2篇体核温度
  • 2篇体温过高
  • 2篇昼夜节律

机构

  • 25篇成都医学院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沈字玲
  • 17篇杨永录
  • 11篇孟立
  • 7篇唐瑜
  • 7篇王念
  • 7篇黄涛
  • 5篇孙兵
  • 5篇张洁
  • 4篇韩琴
  • 3篇张能
  • 3篇余华荣
  • 2篇呼海燕
  • 1篇李想
  • 1篇钟顺玉
  • 1篇马松涛
  • 1篇戚晓林
  • 1篇昝旺
  • 1篇陈冰
  • 1篇卜舒
  • 1篇林友胜

传媒

  • 9篇成都医学院学...
  • 7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四川生殖卫生...
  • 1篇国际比较生理...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芎嗪对兔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兔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时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方法 20只家兔,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组(n=10)和TMP组(n=10),采用闭胸记录心外膜MAP和心电图的改变,观察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MAP参数的变化。结果在单纯缺血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过程中,与缺血前相比,心外膜MAP振幅(MAPA)降低(P<0.01),0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减慢(P<0.01),MAP复极化50%和90%的时程(MAPD50和MAPD90)缩短(P<0.01);而在TMP组,用TMP预处理后,与缺血前相比,心外膜MAPA、Vmax、MAPD50和MAPD90均无明显变化;与单纯缺血组相比,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心外膜MAPA和Vmax增加(P<0.05),MAPD50和MAPD90延长(P<0.01)。结论 TMP能减轻缺血后MAP改变程度,具有抗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折返形成有关。
张洁李想沈字玲董航石俊任春晓戚晓林
关键词:川芎嗪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
精氨酸加压素引起大鼠低温反应与棕色脂肪组织产热和理毛行为变化的关系
精氨酸加压素(AVP)能引起低温反应,但对其机制研究不多。为此,本实验观察了AVP引起正常大鼠低温反应与棕色脂肪组织温度(T)和理毛行为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环境温度对AVP引起低温效应的影响。实验用成年雌性SD大鼠,体重...
沈字玲杨永录孙兵
文献传递
氧化震颤素对AVP引起低温的影响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2012年
目的观察胆碱能激动剂氧化震颤素对精氨酸加压素(AVP)引起大鼠低温反应的影响及其与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无线遥控测温技术连续同步记录成年雌性SD大鼠体核温度(Tc)和活动变化。在中性(25℃)、热(30℃)和冷(18℃)环境中,分别观察AVP(10μg/kg)和氧化震颤素(0.25mg/kg)对大鼠Tc和活动的影响。结果分别给置于25℃、30℃和18℃环境中的大鼠注射AVP或氧化震颤素后,均能引起大鼠Tc迅速降低,但18℃环境中Tc的降低比25℃和30℃更明显。3种环境温度中,氧化震颤素均能使AVP引起的低温反应更明显,并持续更长时间。但18℃环境中,氧化震颤素增强AVP引起低温反应的作用明显大于25℃和30℃。结论①AVP引起的低温可能与体温调定点下移有关,因为在冷环境中AVP引起的低温反应更明显;②氧化震颤素能够增强AVP引起的大鼠低温反应,此作用在冷环境中最明显,提示氧化震颤素可能通过影响体温调定点参与AVP引起的低温反应。
沈字玲杨永录王念孟立唐瑜
关键词:精氨酸加压素环境温度
化学毒性物质对体温调节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12年
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和哺乳动物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但某些化学毒性物质和药物却能引起啮齿类动物体温调节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而人和体格较大的哺乳动物暴露于化学毒性物质,体核温度仍然能维持稳定状态。具有临床意义的是热应激和冷应激能促进人体对化学毒性物质的生理和行为反应。由于恒温动物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所以任何环境因素变化引起体温的改变,均被认为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沈字玲杨永录孟立
关键词:体温调节功能毒性物质哺乳动物啮齿类动物生物学意义体核温度
生理学开放性实验的探索被引量:3
2006年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切生理学中的知识均来源于对生命现象的客观观察和实验。目前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注重传授知识,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帮助有限。我们尝试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尝试学生独立自行设计部分实验,教师加以指导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方法。通过训练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为生理学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韩琴钟顺玉黄涛张洁孟立沈字玲马松涛
关键词:生理学创新思维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1型糖尿病预防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连续多次小剂量链脲菌素(the mu ltip le low dose streptozotoc in,MLDS)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小鼠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初探。方法:小鼠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与糖尿病组等容量柠檬酸盐缓冲液;糖尿病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STZ(40mg.kg-1),以血糖水平持续高于16.7mmol/L为成模标准;预防组:先隔日腹腔注射1,25-(OH)2D3(5μg.kg-1),共15次,然后再连续5天腹腔注射STZ(40mg.kg-1)。实验结束后各组动物处死收集血清并采集胰腺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MLDS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模型在第四周基本建成。MLDS使小鼠血糖、血清及胰腺iNOS活性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下调;预防组小鼠注射STZ前给予1,25-(OH)2D3有明显降血糖和上调血清胰岛素水平作用,同时抑制血清及胰腺iNOS活性,与糖尿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25-(OH)2D3可有效预防MLDS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该效应可能与1,25-(OH)2D3抑制iNOS活性有关。
沈字玲张能余华荣
关键词:1,25-(OH)2D3链脲菌素1型糖尿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1型糖尿病神经病变基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5年
近年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多基因病,其发生、发展存在着遗传倾向性,目前已发现主要与线粒体DNA突变,营养因子相关的早期基因表达延迟,醛糖还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Na+/K+ATP酶ATP1-A1基因多态性,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基因,感觉神经元的神经丝和微管蛋白mRNA表达降低有关。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与神经病变的关系比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沈字玲张能余华荣
关键词:神经病变1型糖尿病基因学感觉神经元神经丝微管蛋白
精氨酸加压素在调节性低温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9年
大动物及人降低体温有利于对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和其他外伤性损伤的恢复。低温治疗的效果受体温降低类型的影响(调节性和非调节性)。许多不同病理生理性伤害可引起啮齿类动物调节性低温反应。目前认为,调节性低体温可能是取得低温治疗最好的手段。本文就调节性低温的病理生理意义和精氨酸加压素在调节低温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杨永录沈字玲黄涛
关键词:精氨酸加压素
同步遥测分析大鼠棕色脂肪产热与体温昼夜节律变化的时间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同步遥测棕色脂肪组织(BAT)产热与体核温度昼夜律变化的时间曲线,分析二者昼夜节律变化的时间关系。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BAT温度(TBAT)、腋窝温度(Tax)和动物活动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①在昼光中,TBAT较Tc低0.67℃,而在暗光中二者则相似。大鼠从昼光进入暗光时,TBAT升高的速率较Tc升高速率快,开始上升的时间较Tc提前8 min;而从暗光进入昼光时,TBAT开始下降的时间则较Tc提前4 min。②Tax的昼夜节律幅度与Tc相似,但无论动物在明光期或暗光期中,Tax均低于同步测量的Tc。③从昼光期转入暗光期时,动物的行为活动出现增加反应先于TBAT和Tc开始上升的时间。结论:实验结果证明,在暗光期中大鼠Tc升高与BAT产热增加有关,说明BAT昼夜节律性产热的变化在维持体温昼夜生理节律中有重要的作用。
杨永录沈字玲唐瑜王念孙兵
关键词:体温昼夜节律
1,25-二羟维生素D<,3>对链脲菌素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干预机理研究
本文初步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对连续多次小剂量链脲菌素(MLDS)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小鼠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将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连续5天腹腔注射与糖尿病组等容量柠檬...
沈字玲
关键词:链脲菌素BCL-XLINOS胰岛Β细胞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