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云珍

作品数:37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中心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12篇耳蜗
  • 8篇毛细胞
  • 7篇毒性
  • 7篇神经元
  • 6篇神经节
  • 6篇螺旋神经节
  • 6篇耳毒
  • 6篇耳毒性
  • 5篇动物
  • 4篇形态学
  • 4篇螺旋神经节神...
  • 4篇内耳
  • 4篇发育
  • 3篇电镜
  • 3篇凋亡
  • 3篇动物模型
  • 3篇新霉素
  • 3篇药物
  • 3篇淋巴

机构

  • 26篇复旦大学
  • 5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作者

  • 37篇沈云珍
  • 21篇王正敏
  • 15篇李华伟
  • 8篇李雯
  • 5篇李华伟
  • 5篇迟放鲁
  • 5篇王宇澄
  • 4篇朱雅颖
  • 3篇高文元
  • 3篇李厚勇
  • 3篇韩朝
  • 2篇张重华
  • 2篇沈雁
  • 2篇江红群
  • 2篇顾瑜蓉
  • 2篇余洪猛
  • 2篇刘少锋
  • 2篇周梁
  • 2篇葛贤锡
  • 2篇黄一波

传媒

  • 10篇中国眼耳鼻喉...
  • 5篇中华耳鼻咽喉...
  • 4篇听力学及言语...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3篇上海医学
  • 2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耳发育及毛细胞再生的研究
李华伟王正敏王宇澄赵燕玲刘宏朱雅颖沈云珍
该项目为内耳发育及其机制的研究和内耳毛细胞再生的研究。系统的研究了内耳发育及其发育机制,通过对内耳发育机制的研究,探讨了Pax-2、Islet-1基因与内耳前体细胞、感觉上皮细胞、神经节神经元的增殖和分化的关系,证实了E...
关键词:
关键词:内耳发育毛细胞再生
环氧乙烷消毒的明胶海绵对耳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毒性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并观察环氧乙烷消毒的明胶海绵对耳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用比色法测定明胶海绵的环氧乙烷残留量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明胶海绵放置豚鼠听泡内 3个月后 ,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明胶海绵的环氧乙烷残留量平均为 4 38.32mg。螺旋神经节超微结构显示 :I型螺旋神经节细胞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增大 ,嵴模糊不清 ,细胞质内出现空泡样结构。部分神经节细胞及其外周的卫星细胞溶解破坏 ,呈典型细胞死亡征象。卫星细胞髓鞘松解 ,出现空化。结论 :明胶海绵的环氧乙烷残留量高出国家标准约4 0倍 。
沈雁沈云珍王正敏陈念祖王东蕾
关键词:环氧乙烷明胶海绵螺旋神经节细胞毒性研究
糖尿病大鼠耳蜗病变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耳蜗超微结构变化,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方法大鼠皮下注射链脲霉素诱发糖尿病,分别于造模后3个月及5个月进行耳蜗基底膜铺片、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造模3个月后外毛细胞纤毛排列紊乱、倒伏,有融合,外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内细胞器肿胀,线粒体空泡化、嵴断裂,血管纹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5个月后病变进一步加重。内毛细胞在各个时期无明显病变。结论糖尿病可引起大鼠耳蜗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等的器质性病变,病变以线粒体的损伤最为明显。
张永胜张玉海肖大江沈云珍李雯
关键词:糖尿病耳蜗线粒体显微镜检查
前庭手术显微解剖学的研究
1999年
目的通过人颞骨前庭显微解剖研究,寻求人工镫骨设计的合理性。方法人颞骨组织学技术制成与前庭相关的连续切片,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在镫骨足板前后纵轴的中线平面,球囊离足板内面前1/3~1/2区很相近。结论入窗1.0mm的人工镫骨宜向前作45°斜截。足端斜截人工镫骨植入是安全又能足够推动外淋巴液,有利传声。
王正敏沈云珍
关键词:人工镫骨耳硬化症球囊椭圆囊
两种内淋巴给药方式对豚鼠耳蜗功能和形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经耳蜗侧壁打孔(侧壁径路)和经圆窗膜、基底膜穿刺(双膜径路)两种内淋巴系统给药方式对豚鼠耳蜗整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比较两种方式的优劣。方法40只正常健康杂色豚鼠分为A、B两组(每组20只),所有动物左侧为给药耳,右侧为非给药耳。A组采用侧壁径路进入中阶灌注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5型重组腺病毒(adenovims5-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AdS—EGFP)5μl;B组采用双膜径路进入中阶灌注AdS-EGFP5μ1。给药前后行听眭脑干反应(ABR)测试,观察听功能改变。耳蜗冰冻切片直接荧光观察腺病毒分布,HE染色观察手术径路的愈合情况。基底膜铺片鬼笔环肽染色观察毛细胞受损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局部损害情况。结果所有动物术后均存活。穿刺部位修复良好,耳蜗的完整性得以保持。EGFP在Corti器和血管纹内壁细胞内标记明显,表明两种给药径路都可以将药物成功注入内淋巴系统。A组证实成功14只(70%),手术前后ABR反应阈(声压级)变化[(33.1±10.3)dB]与对侧非给药耳[(9.4±3.9)d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6.34,P=0.0005);B组证实成功8只(40%)手术前后阈值改变[(2.5±3.8)dB]与对侧耳[(2.5±3.8)d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P=1.000)。两种方法在部分动物中都有药物渗漏入外淋巴的现象,给药局部产生炎性反应,侧壁径路对毛细胞的损害范围大于双膜径路。结论两种手术径路都可将药物成功注入豚鼠耳蜗的内淋巴系统中,局部有炎性反应,术后耳蜗的完整性可以获得完全恢复。侧壁径路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缺失和ABR反应阈的影响大于双膜径路,但是经侧壁径路进入中阶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双膜径路,选择何种灌注径路需要根据实验要求来定。
韩朝迟放鲁黄一波李雯沈云珍高文元
关键词:耳蜗内淋巴投药途径诱发电位脑干
庆大霉素损伤后豚鼠前庭感觉上皮细胞凋亡和再生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研究豚鼠前庭毛细胞庆大霉素损伤后前庭感觉上皮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 成年豚鼠肌肉注射庆大霉素 10 0mg/kg/d连续 14d ,停用庆大霉素后1d和 10d ,腹腔注射Brdu 30 0mg/kg 6h后处死实验动物。免疫组化显色壶腹嵴中可见Brdu标记细胞 ,同时应用TUNEL技术原位显示凋亡细胞 ,观察应用庆大霉素后 1d和 10d壶腹嵴毛细胞损伤区域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状况。结果 损伤后 1d ,可见TUNEL标记的凋亡细胞位于壶腹嵴的腔面细胞层 ,支持细胞层未发现TUNEL阳性细胞 ,及Brdu阳性细胞 ;损伤后修复 10d ,可见TUNEL阳性细胞位于壶腹嵴腔面细胞层 ,同时壶腹嵴支持细胞层出现Brdu阳性细胞 ,壶腹腔面细胞层未发现增殖细胞。结论 研究显示细胞凋亡是庆大霉素损伤后哺乳动物前庭毛细胞的一种死亡方式 ,并且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发生的时间和部位一致。
李华伟王正敏沈云珍
关键词:庆大霉素耳毒性细胞凋亡
大鼠耳蜗标本制作的体会
2003年
在有关如何获得动物耳蜗完整的基底膜标本方面,以往大多选取豚鼠作为制作对象,但由于豚鼠的耳蜗比较高大,前庭阶、鼓阶、以及蜗管都较宽敞,在进行标本制作时相对容易些,而其它用于研究的哺乳动物如大鼠的耳蜗则比较矮小,蜗壁骨质也较豚鼠为厚、硬,故在处理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王宇澄王正敏沈云珍田洁
关键词:扫描电镜免疫细胞化学
出生后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损伤的病理变化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证实出生后第 2周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对耳毒性药物敏感。方法 选用出生后 7dSD大鼠36只 ,连续 14d肌注新霉素 ,每天 15 0mg/kg ,分别于停药后 1、7、14、2 8d、3月和 6月各处死 6只。取平行蜗轴的超薄切片 ,透射电镜下观察底回、中回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结果 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变性继发于毛细胞和支持结构的损伤 ;停药 1d组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损伤早期神经元发育延迟 ,损伤晚期神经元由成熟向未分化型改变。结论 出生后第 2周是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发育的重要阶段 。
朱雅颖李华伟王正敏沈云珍
关键词:螺旋神经节神经元损伤药物敏感性氨基甙类抗生素动物实验
大鼠嗅觉神经元的凋亡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凋亡是否参与嗅上皮正常生理更替和嗅球摘除后嗅觉神经元死亡后再生过程 ,探讨凋亡与神经元再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正常成年大鼠嗅上皮和摘除嗅球后大鼠嗅上皮 16、32、4 8h和 3、7、30d中凋亡的出现和改变情况。结果 正常成年大鼠嗅上皮中有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UNEL阳性细胞 [(1.93± 0 .31)个 / 2 0 0 μm],摘除嗅球后TUNEL阳性细胞数增加 ,32h达峰值 [(90 .9± 18.0 3)个 / 2 0 0 μm],以后迅速下降 ,维持于低水平。 结论 凋亡参与成年嗅觉神经元生理性更替以及实验性嗅觉神经元死亡和再生的过程。
顾瑜蓉张重华李华伟沈云珍
关键词:凋亡上皮嗅球神经元死亡TUNEL神经元再生
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的制备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为梅尼埃病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以豚鼠为实验对象,介绍应用枕后硬脑膜外径路阻塞内淋巴囊制备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的方法。结果术后4周可见耳蜗各回前庭膜不同程度向前庭阶膨出。结论枕后硬脑膜外径路阻塞内淋巴囊是一种能造成内淋巴积水的造模方法。
梁琴迟放鲁沈云珍
关键词: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