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相

作品数:35 被引量:320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锆石
  • 18篇花岗岩
  • 11篇岩浆
  • 7篇矿床
  • 6篇成矿
  • 5篇微量元素
  • 5篇火山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地质
  • 4篇岩浆热液
  • 4篇岩浆热液矿床
  • 4篇岩体
  • 4篇燕山运动
  • 4篇热液
  • 4篇热液矿床
  • 4篇晶型
  • 4篇花岗岩体
  • 4篇复式花岗岩体
  • 3篇地质意义

机构

  • 35篇南京大学
  • 3篇核工业北京地...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江西省地质调...
  • 1篇内华达大学

作者

  • 35篇汪相
  • 6篇陈洁
  • 4篇王德滋
  • 3篇刘昌实
  • 3篇汪传胜
  • 3篇周新民
  • 2篇沈渭洲
  • 2篇姚晓娟
  • 2篇王小均
  • 2篇吴元保
  • 2篇陈道公
  • 2篇程昊
  • 1篇凌洪飞
  • 1篇李武显
  • 1篇陈小明
  • 1篇华仁民
  • 1篇王汝成
  • 1篇邱检生
  • 1篇楼法生
  • 1篇于津海

传媒

  • 11篇地质论评
  • 5篇科学通报
  • 3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矿物学报
  • 2篇岩石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2012年全...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第四届全国成...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3
  • 4篇199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锆石柱面中Hf、Y的配位差异性及其对晶型的控制效应被引量:1
2000年
天然锆石的形态并不简单地依照PBC理论发育 ,它同时受到生长温度、熔体扩散系数等物理参数的影响 ,以及置换Zr的杂质离子的种类和浓度等化学因素的制约 ,即杂质离子选择性地置换Zr而降低晶面的生长速度。通过对 { 10 0 }和 { 110 }柱面的半定量分析发现 ,Hf4 + 、Y3+ 离子同O2 离子的成键数目在 { 10 0 }与 { 110 }生长层上是不同的 ,且Hf O的键强比Zr O的大 ,而Y O的键强比Zr O的小。如果假定晶体与岩浆熔体并未达到真正的平衡 ,而是各晶面与岩浆熔体分别达到平衡 ,按热力学中浓度与能量变化的指数律去处理Hf和Y在 { 10 0 }与 { 110 }晶面上的配分可以得到 ,{ 10 0 }晶面上趋于富Hf贫Y ,{ 110 }晶面上趋于富Y贫Hf,从而导致富Hf的锆石上 { 10 0 }优先发育 ,富Y的锆石上 { 110 }优先发育。
周东山汪相
关键词:锆石杂质离子晶型
浙西南淡竹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8
2008年
本文对浙西南地区淡竹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群进行了形态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闪长岩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锆石: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前者为自形—半自形的长柱状晶体,无色透明,富含岩浆和矿物包裹体,其背散射电子图像(BSE图像)显示出均匀的内部构造(少数具有韵律环带构造),其晶型指数落在钙碱性系列花岗闪长岩的范围内;后者大多数以增生边的形式围绕岩浆锆石生长,极少量呈他形的粒状晶体,呈黄褐色—半透明,其BSE图像亦呈现均匀的内部构造。这两类锆石在化学成分上有较大的差异,表现为岩浆锆石比变质锆石明显地富U、Th、Y等阳离子置换元素。锆石LA-ICPMS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分别形成于1875±33Ma和209±12Ma两个不同的时代,为浙闽运动和印支运动在浙西南地区的表现提供了有力的客观证据。
汪相陈洁罗丹
关键词:岩浆锆石变质锆石印支运动
北大别辉石岩成因:锆石微区年龄和化学组成被引量:29
2001年
对北大别道士冲辉石岩中锆石进行了微区离子探针U-Pb定年和微区激光等离子体质谱微量稀土元素测定. 其年龄变化于159~134 Ma之间, 平均值(144.5±6.2) Ma是辉石岩侵位年龄的最佳估计. 锆石经历了长时间的结晶和缓慢冷却过程. 道士冲辉石岩为一造山后岩浆活动产物. 锆石稀土配分为HREE富集型, 其HREE富集程度介于大别地区片麻岩中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之间, 其稀土特征表明形成锆石的源区有明显的壳幔混合作用.
陈道公汪相李彬贤夏群科程昊吴元保E.Deloule
关键词:壳幔相互作用化学组成
对桐庐早白垩世火山-侵入岩成因的几点认识被引量:20
1999年
本文报导了对桐庐火山-侵入岩进一步研究所获得的认识。单颗锆石U-Pb年龄测定表明桐庐火山-侵入岩是早白垩世火山活动的产物(134.4~134.9Ma)。浅部岩浆房中从上往下的流纹质、流纹英安质和石英闪长质岩浆具有相近似的Rb-Sr和Sm-Nd同位素初始比,(87Sr/86Sr)i=0.708~0.709、εNd(t)=-5.27~-6.56,高场强元素比(如Zr/Nb=10.1~13.1)也相近似,表明盆地中各种火山-侵入杂岩是同源的。流纹英安岩中钾长石碎斑周围“组分过冷边”的存在说明岩穹壳内部酸性岩浆的冷凝、结晶要比酸性熔岩流来得慢。盆地中心浅成侵入岩中的中性岩包体的Rb-Sr和Sm-Nd同位素成分。
周金城王德滋汪相陈小明
关键词:火山-侵入岩岩浆熔离岩石成因
赣南淘锡坑锡矿床中锡石晶体形态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本文对淘锡坑锡矿床的含矿石英脉中的锡石晶体开展了晶体形态学和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按晶面组合特征,淘锡坑锡矿床中的锡石可分为三种类型:由{111}锥面+{110}柱面共2个单形构成的A型锡石、由{111}锥面+{110}柱面+{100}柱面共3个单形构成的B型锡石和由{111}锥面+{101}锥面+{110}柱面+{100}柱面共4个单形构成的C型锡石。综合各种锡石晶型与结晶条件的资料分析,本文推测A型、B型锡石的结晶温度高于C型锡石的。本文首次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仪对锡石进行阴极发光(CL)成像观测,发现淘锡坑锡矿床中的锡石经历了两期结晶作用:早期锡石以CL荧光亮度较小(黑色——暗灰色)为特征,边缘有明显的溶蚀痕迹,常见典型的韵律振荡构造和砂钟构造,其晶面组合特征显示了早期锡石属于A型或B型锡石;晚期锡石以CL荧光亮度较大(白色——浅灰色)为特征,往往沿着早期锡石的溶蚀边界面充填生长,一般不显示韵律振荡构造和砂钟构造,其晶面组合特征显示了晚期锡石属于C型锡石。电子探针分析显示,淘锡坑锡矿床中锡石的FeO、Ta_2O_5含量较高,指示其形成于高温热液环境;HfO_2含量较高,Zr/Hf比值较低,说明成矿热液来源于高度分异的花岗质岩浆。两期锡石的FeO含量和In_2O_3含量的对比结果显示,早期锡石相对富FeO而贫In_2O_3,反映了早期锡石的结晶温度和压力均高于晚期锡石的,故两期锡石的结晶作用分别与淘锡坑矿床的两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相关。
黄品赟汪相陈洁任名华赖光兵
关键词:锡石晶型
南岭钨矿的成矿模式
白云母碱长花岗岩的侵入接触和细粒结构的特征表明,它们是快速结晶而成的。因此,它们的高度分异性必然发生在它们定位之前。众所周知,在散热极慢的深部岩浆房是最容易发生分离结晶作用的。本研究提出一个关于白云母碱长花岗岩浆及其成矿...
汪相陈洁黄品赟
关键词:钨矿床成矿模式岩浆活动地质特征
文献传递
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铁矿床的成矿时代及成因探析——兼论P—T之交生物群灭绝事件和“阿蒙兴造山运动”被引量:25
2018年
白云鄂博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同时也是一个特大型铌矿和大型铁矿,其成矿时代及成因至今仍有多种不同认识。本研究从东部接触带(菠萝头山)3号铌矿体内的金云母岩中获得残留锆石和热液独居石,测得其U-Pb年龄分别为269.5±3.1 Ma和249±13 Ma;从巴音敖包伟晶岩中获得热液锆石,测得其U-Pb年龄为248.9±2.5 Ma。结合阿尔泰—天山—北山—内蒙古—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造山带中的成矿年龄资料,笔者推测,在248%251 Ma白云鄂博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热液活动,该热液活动的时间可以代表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年龄。基于绝大多数稀有金属热液矿床都是与花岗质岩浆活动关联的,本研究对白云鄂博地区出露的两类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锆石学分析,从而确定白云鄂博花岗岩基中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体相)为同碰撞花岗岩,其定位年龄为269.8±2.0 Ma;而白云鄂博花岗岩基中的二云母碱长花岗岩(补体相)为碰撞后花岗岩,其定位年龄为250.5±6.0 Ma。根据二云母碱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等于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年龄,以及大量的野外地质现象和区域地质资料,笔者认为:(1)该二云母碱长花岗岩为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母岩,它的岩浆直接来自地壳深部岩浆房;(2)该岩浆房就是同碰撞花岗岩浆的岩浆房,这意味着留存在该岩浆房中的巨量花岗岩浆经历了近20 Ma的分离结晶作用,从而在岩浆房上部聚集了富含成矿物质的残余花岗岩浆;(3)当构造环境由挤压转为拉张时,该残余花岗岩浆沿着张性断裂被动侵位。由于快速上升引起压力和温度的骤降,富含稀有金属(稀土和铌)、卤素(氟)和碱金属的硅质热液从残余花岗岩浆中分离出来;(4)这种硅质热液沿断裂构造率先进入白云鄂博群H_8白云岩岩层,与碳酸盐发生交代反应,其稀土和铌金属元素沉淀成矿;同时,H_8白云岩岩�
汪相
关键词:白云鄂博矿床成矿年龄成矿母岩造山运动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及中基性脉岩形成时代研究被引量:67
2005年
单颗粒锆石 U - 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 ,在相山西部 (尤其是邹家山矿床 )两火山旋回的界面之间 ,存在另一类潜火山岩的侵位 ,其形成年龄为 136 .0± 2 .6 Ma,岩性为潜流纹英安斑岩 ;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中心相碎斑熔岩中的花岗质“团块”属潜火山岩 ,其形成年龄为 134.2± 1.9Ma。火山期后的潜石英二长斑岩及煌斑岩脉的形成年龄分别为 12 9.5± 2 .0 Ma及 12 5 .1± 3.1Ma,从而揭示相山地区的伸展、裂解作用从早白垩世就开始了 ,明显早于浙。
范洪海王德滋沈渭洲刘昌实汪相凌洪飞
关键词:侵入杂岩潜火山岩单颗粒锆石火山旋回碎斑熔岩煌斑岩脉
微粒暗色包体中锆石的形态演化及其制约机制被引量:27
2000年
在浙江青田钙碱性花岗岩的微粒暗色包体中存在着3种不同类型的锆石,其中,A类错石具有最小的、但变化范围最大的I_(pr),I_(py)和I_(el)值;C类锆石与A类锆石相反,具有最大的、但变化范围最小的 I_(pr), I_(py)和 I_(el)值; B类锆石的晶型特征介于 A类锆石与C类锆石之间.锆石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微量元素(Hf, U, Y, Th)含量从 A类锆石至 C类锆石呈现为连续增大的演化趋势,且伴随着含量的变化范围亦趋于增大.这些特征反映了A类锆石、B类锆石和C类锆石依次形成于包体岩浆冷凝过程的不同阶段或包体岩浆侵入过程的不同空间位置.根据晶体的UO_2/HfO_2,ThO_2/Y_2O_3,UO_2/(ThO_2+Y_2O_3)比值分别与 I_(pr), I_(py)和 I_(el)数值里显著的正相关性,可以认为锆石晶型变化是由于在不同锆石晶面上微量元素的差异性分配造成的.结合微粒暗色包体的岩石学特征和锆石的晶型和成分标型特征,可以推测包体岩浆可能同源于产生寄主花岗岩浆的部分熔融区,为该区残留物质部分熔融作用而分离出来的熔体。
汪相J.-R.Kienast
关键词:锆石微量元素花岗岩
对“燕山早期花岗岩基印支期侵位的岩浆动力学证据及构造意义:基于南岭8个岩体侵位年龄计算结果”的质疑
2014年
基于构造学、岩石学和矿床学的地质事实,本文认为南岭地区燕山早期同造山花岗岩的岩浆形成、侵位和结晶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段内完成,其时间可以用锆石U-Pb年龄代表。因此,章邦桐等(2014)一文的结论应该是不成立的。
汪相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花岗岩基燕山运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