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晨
-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政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民事诉讼契约的合理规制被引量:3
- 2008年
- 诉讼契约是指以产生诉讼法上效果(程序形成效果)为直接目的的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审判局限性的存在以及强化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的理念,要求构建诉讼契约理论,拓展其类型。但民事诉讼目的的多元性、纠纷类型的多样性、民事诉讼法的公法性质都决定了诉讼契约应以诚实信用原则、契约双方诉讼能力相当以及不危及公益为限,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规制,方能确保此项制度更具理性和生命力。
- 江晨
- 关键词:诉讼契约诚实信用释明权规制
- 家事诉讼社会化:形成脉络、理论证成、运行机制
- 2024年
- 家事诉讼是民事诉讼的特殊类型,在民事诉讼呈现社会化趋向、家庭实体法的社会性日益凸显,以及身份案件和财产案件的差异性得到充分阐释的脉络中,家事诉讼社会化命题逐步形成和发展。家事诉讼社会化具有充足的理论支撑:司法权国家性与社会性的相互兼容关系是理论基础,家事诉讼功能的实现需要社会化构建,家事诉讼社会化是家事诉讼专业性建设的核心要求,社会治理社会化的创新格局为家事诉讼社会化提供了可能性和持续性。家事诉讼社会化亟需从目前散乱无序、模糊泛化的状态迈向具体有机、系统性和结构化的制度建构。诉中可借力社会力量保障诉讼顺利进行、辅助查明案件事实、参与诉讼调解,诉外可转介社会调解、开展案后帮扶,合理建构诉中借力和诉外转介的双向运行机制。
- 江晨崔永东
- 关键词:家事诉讼社会化社会治理
- 宗法解纷到国家司法:近代家事诉讼的制度化及其演进
- 2023年
- 中国家事诉讼的制度化伴随着晚清修律而生成,既有内生需求,也有外力推动。家族的有限性和自治的局限性导致总有家事纷争溢出宗族,国家从未置之不理,中国社会自身内在需求需要制度予以回应;政治秩序压力和社会思潮变革推动家事诉讼制度加速建构。家事诉讼在近代政权跌宕中历经数次修订,制度的生成、演进有其内在逻辑:“家庭革命”的对象实质是宗法家族,家庭作为法律调整对象的意义得到确认;藉由内生动力对移植“蓝本”进行创新,制度生成之初就纳入了国家视角和家事传统,随后通过实践理性在制度演进过程中取舍选择;法律家对中西方家事观念和法律思维的差异保有自觉,积极明确地追寻中国家事诉讼自身独特的现代性。
- 江晨
- 关键词:家事诉讼制度化演进
- 理性接受“死刑不引渡”被引量:2
- 2008年
- "死刑不引渡"原则随着人权观念的兴起和废除死刑的趋势而逐步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中国传统上一直回避这一原则,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障碍。我国应当理性地接受这一原则,并且对国内立法作出相应完善,以配合越来越频繁的国际司法协作。
- 江晨
- 关键词:死刑不引渡引渡条约
- 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被引量:2
- 2011年
- 意识形态,是指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直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人财物力的投入也是充分的,但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作为原因的探究,必须肯定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低效率是诸多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
- 刘江江汤啸天徐海琨江晨
-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高校政治制度低效率
- 婚生否认之诉中子女的诉权保障——以子女最佳利益原则为视角被引量:4
- 2019年
- 婚生否认之诉作为亲子关系确认诉讼的一种,从诉的分类角度,其并非确认之诉而属形成之诉,诉的利益以法律明确规定为限。目前立法只规定夫妻双方具有诉的利益,即否定了子女起诉的权利。亲子关系经历了家族权至父权、父权再至父母权,直至近代强调子女本位的演进,子女最佳利益成为各国家事法的基本原则,作为亲子关系的重要的利害主体,大陆法系国家均认可子女有权提起婚生之诉,并有深厚的法理分析作为支撑,尤其是日本、我国台湾地区和我国的家事制度有文化同根性,具有借鉴意义,应当从立法上保障子女的婚生否认诉权。
- 江晨
- 关键词:诉权
- 调查令制度的法律属性与完善建议被引量:20
- 2008年
- 调查令是上海法院系统的制度创新之举。2000年4月14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颁布了《上海法院调查令实施规则(试行)》,并规定:“调查令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自己需要的证据,经申请并获人民法院批准,由法院签发给当事人的诉讼代理律师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所需证据的法律文件。”历经努力,调查令已经开始走向全国。
- 汤啸天张进德江晨梁玉超
- 关键词:调查令法律属性法院系统民事诉讼法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