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学松

作品数:28 被引量:64H指数:8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电气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冶金工程
  • 3篇理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5篇放电
  • 14篇气体放电
  • 10篇金属丝
  • 7篇能量密度
  • 5篇送丝
  • 5篇喷涂
  • 5篇纳米
  • 5篇纳米粉
  • 4篇电路
  • 4篇电路模拟
  • 4篇细粉
  • 4篇超细
  • 4篇超细粉
  • 3篇等离子体
  • 3篇电压
  • 3篇段式
  • 3篇涂层
  • 3篇涂装
  • 3篇喷涂装置
  • 3篇气隙

机构

  • 28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甘肃省工业过...

作者

  • 28篇毕学松
  • 27篇朱亮
  • 5篇乔河涛
  • 4篇杨富龙
  • 4篇张爱华
  • 3篇张鹏飞
  • 2篇张有国
  • 2篇周爱武
  • 2篇陈长东
  • 2篇朱锦
  • 2篇张鹏飞
  • 1篇杨奇
  • 1篇罗仁昆
  • 1篇赵进峰
  • 1篇石茂虎

传媒

  • 6篇高电压技术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焊接学报
  • 1篇电测与仪表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有色金属(冶...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自动化与仪器...
  • 1篇粉末冶金工业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电子测量与仪...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纳米科技
  • 1篇2009第八...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压电场中金属丝段的电爆现象被引量:17
2008年
金属丝电爆是制备超细粉的一种新方法,为了解决通常所采用金属丝与电极接触后通入大电流的电爆方法容易发生电极烧蚀这一问题,开发了高压电场中金属丝段与电极非接触电爆的设备。通过改变电极间距、金属丝长度和电场电压,进行了系列高压电场中金属丝段电爆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电场中电极与金属丝的端部发生气体放电,将大电流导入金属丝段而发生电爆,可减轻对电极的烧蚀;由于金属丝段的端部与电极之间的等离子体旁路作用,金属丝段的端部残留0.5~2 mm长的金属丝不发生电爆;适于制备粉末的电场中金属丝段电爆的工艺条件是,电场电压为6、7、8 kV时,与之匹配的电极间距与丝长之差的范围分别为:1.8~4 mm、2.2~5.8 mm和3.2~8 mm。
朱亮罗仁昆毕学松
关键词:超细粉等离子弧气体放电
非接触式金属丝段电爆法超细粉制备设备
非接触式金属丝段电爆法超细粉制备设备,包括有爆炸室8,爆炸室8上设有送丝装置1和粉末收集装置3,其特点在于:所述的爆炸室8还设有同轴导电装置6,同轴导电装置6与高压生成装置7相连。其采用一种金属丝与电极非接触的电爆法制备...
朱亮毕学松
文献传递
初始充电电压对电爆产物尺度分布的影响
2014年
在丝电爆过程中,初始充电电压对最终的纳米粉尺度分布有重要影响。在气体放电式丝电爆装置上进行系列试验,通过分析爆炸产物尺度分布及其形成原因,认识初始充电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充电电压较低时,纳米粉中纳米级颗粒的平均粒径、微米级大颗粒比例随初始充电电压升高而逐渐减小,而初始充电电压过高时,纳米级颗粒平均粒径、微米级大颗粒比例反而会随初始充电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分析可知,在初始充电电压过高时,丝表面发生沿面放电现象,会阻碍能量向金属丝沉积。
杨富龙朱亮毕学松周爱武
关键词:气体放电等离子体
气隙长度对气体放电式丝电爆过程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气体放电式丝电爆过程中,不同气隙长度会影响金属丝上的能量沉积及爆炸产物。为研究产生该影响的机理,试验测量了丝电爆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进行验证,最后采集不同气隙下的爆炸产物并对其平均粒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确保气体放电式丝电爆能够发生的条件下,气隙δ增大,金属丝上电压与电流几乎不发生变化,只是波形峰值略微滞后一些;而随着δ增大,金属丝上能量沉积会以1.67 J/mm速率下降;相同初始充电电压下,不同气隙爆炸产物中纳米颗粒的尺寸均近似于正态分布,且其平均粒径变化不大。
杨富龙张爱华朱亮毕学松
关键词:气隙能量密度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电路模拟
利用气体放电导入电流的金属丝电爆装置
利用气体放电导入电流的金属丝电爆装置,包括送丝室(2)和爆炸室(4),送丝室(2)内设有送丝装置(3),爆炸室(4)上设有导向管(1)、导电套(7)、绝缘套(8)、高压支架(9)、出气阀(11)、进气阀(12),所述的导...
朱亮毕学松
文献传递
管内约束碳化钨粉末电爆喷涂涂层的特性被引量:5
2012年
为实现用碳化钨粉末作为喷涂材料制备电爆喷涂涂层,开发了一种连续送粉的管内约束电爆喷涂方法,试验研究了初始电压及喷涂距离对涂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喷涂距离范围内,这种方法可以使碳化钨颗粒全部以熔融状态形成液相涂层,这类涂层致密度较高,与基体有较高的结合强度,当喷涂距离很小时,如1mm,涂层表面呈现气相沉积的特征。随着喷涂距离的增大,爆炸产物中部分熔融粒子开始凝固成固相颗粒,形成含有固相颗粒的涂层,这种涂层的致密度下降,与基体结合强度较低。随着初始电压的升高,获得液相涂层和含有固相颗粒的涂层的喷涂范围增大。
朱亮张鹏飞乔河涛毕学松石茂虎
关键词:碳化钨粉末
丝电爆过程的电流导入机理被引量:12
2012年
丝电爆制备纳米粉时,电流从电极导入金属丝的过程直接影响电极烧损和粉末中微米级大颗粒产生.分别通过接触和气体放电两种方式导入电流进行电爆试验.结果表明,光测量装置检测到的丝端部光电流几乎与回路放电电流同时产生,而中间位置的光电流则要滞后一段时间;由探针收集的产物确定,金属丝端部主要形成熔融粒子,中间部分主要形成气相粒子.分析可知,接触方式导入电流时,丝端部也存在气体放电现象,大电流主要通过气体放电形成的等离子体导入.等离子体对电流的旁路作用会阻碍能量向金属丝沉积,这是产生微米级大颗粒和"积瘤"主要原因.通过气体放电方式导入电流时,电极烧损明显减轻,并可以避免"积瘤"产生.
毕学松朱亮杨富龙
关键词:气体放电光照度能量密度
丝段式电热爆过程中的气隙击穿特性被引量:8
2010年
金属丝段落入高压电场中发生电热爆,只能靠两端与电极之间的气体放电导入大电流完成。为系统认识气体放电过程中充电电压、电极间距与击穿气隙之间关系,改变初始充电电压和丝段初始长度,进行系列电热爆试验,同时,测量不同气隙时的放电电流。结果表明,金属丝段进入高压电场中后,存在单气隙放电和双气隙放电两种模式的气体放电。发生单气隙放电时气隙的击穿电压要比双气隙放电时气隙的击穿电压小。电极间距增大后,气隙的击穿电压增大。能够发生双气隙放电时对应丝段的最小长度,为适合电热爆发生的丝段最佳长度。
毕学松朱亮
关键词:气体放电击穿电压电场强度
传送带连续送粉电热爆喷涂装置
传送带连续送粉电热爆喷涂装置,爆炸装置中的一对铜电极(5)镶嵌在爆炸管(6)上,粉末传送装置中的电动机(2)固定在支撑板(3)上,从动轮(8)设在爆炸管(6)上,传送带(9)穿过爆炸管(6),主动轮(1)通过传送带(9)...
朱亮张鹏飞毕学松乔河涛
文献传递
金属丝段电爆过程电压电流测量被引量:6
2009年
测量丝段爆炸过程的电压及电流变化对认识电爆机理和改进电爆设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属丝段在高压电场中爆炸的大电流是通过丝端部与电极之间的气体放电导入的,起爆过程存在高频放电现象,通用设备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本文设计了金属丝段电爆炸过程的电压电流测量装置,测量装置主要由双电阻分压器和自积分式罗格斯线圈组成。分别对装置测量原理、结构及电子线路方案设计、静电屏蔽等环节进行了分析,所测波形稳定可靠。
毕学松朱亮
关键词:电阻分压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