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3篇卒中
  • 3篇急性
  • 2篇大血管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数字减影血管...
  • 2篇减影血管造影
  • 2篇闭塞性
  • 1篇动脉斑块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糖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 1篇血压控制
  • 1篇远端

机构

  • 6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段春苗
  • 4篇石富铭
  • 4篇王铁军
  • 2篇陈书阁
  • 1篇袁景林

传媒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8
  • 2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颈动脉斑块分布、性质及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分布、性质及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相关关系。方法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随机选取6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0例无脑梗死病史患者(对照组)。二组患者均行颈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观察比较二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分布、性质及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组有47例患者检出各种类型的斑块共139处,其中软斑块45处(32.4%),钙化斑块28处(20.1%),混合斑块66处(47.5%),而对照组有18例患者检出各种类型的斑块共31处,其中软斑块4处(12.9%),钙化斑块19处(61.3%),混合斑块8处(25.8%),脑梗死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二组患者斑块最好发部位均为颈总动脉,二组患者斑块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有42例患者发现颈动脉狭窄134处,其中轻度狭窄36处(26.9%),中度狭窄45处(33.6%),重度狭窄34处(25.4%),血管闭塞8例(6.0%),而对照组有11例患者发现动脉狭窄21处,其中轻度狭窄19处(90.5%),中度狭窄2处(9.5%),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性质和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具有密切相关性。
段春苗石富铭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脑梗死CT
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单中心病例系列报道
2023年
目的评估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入组2020年9月—2023年3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接受急诊EVT的发病72 h内的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住院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史、基线血压、TOAST分型、入院及术前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及院内治疗信息等资料。疗效结局包括术后mTICI分级(将2b/3级定义为血管再通)、术后24 h和出院时NIHSS评分及出院时mRS评分(0~3分定义为预后良好)。安全性结局采用发病36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共纳入26例接受急诊EVT的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桥接EVT组7例,直接EVT组19例),其中男性16例(62%),女性10例(38%),年龄(64.2±11.1)岁。25例(96%)患者术后血管成功再通,术后24 h NIHSS评分为8.0(3.0~14.0)分[静脉溶栓桥接EVT组3.0(2.0~12.5)分;直接EVT组8.0(4.3~16.3)分]。共16例(62%)患者出院时获得良好预后,3例(12%)患者发生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EVT能够有效实现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血管再灌注,安全性良好。
尹梦鑫张舒婷任伟超王铁军段春苗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且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随访1年,根据是否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分析比较术后再狭窄与患者性别、年龄、支架直径及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确定其是否为危险因素。结果:在142例患者中共置入支架163枚,其中颈动脉支架72枚(占44.2%),椎动脉开口48枚(占29.4%),椎动脉颅内段11枚(占6.7%),锁骨下动脉近段27枚(占16.6%),基底动脉1枚(占0.6%),大脑中动脉M1段4枚(占2.4%);随访中,17例患者出现再狭窄(占12.0%),狭窄支架19枚(占11.7%)。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既往脑梗死、支架直径与再狭窄有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吸烟、既往脑梗死、支架直径与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OR=3.754,OR=3.411,OR=1.228;P<0.05)。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与吸烟、既往脑梗死和支架直径相关,是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段春苗王铁军陈书阁石富铭
关键词: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控制的作用分析与研究
2017年
目的研究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单纯给予常规治疗,血压控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用压宁定控制血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再出血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7d患者血压水平、NIHSS评分的差异。结果血压控制组患者脑出血治疗效果为97.50%,高于常规组的75.00%,P<0.05;血压控制组再出血发生率5.00%低于常规组(25.00%),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血压控制组血压水平、NIHSS评分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控制的作用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减少再出血发生,促进患者血压水平的降低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段春苗石富铭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血压控制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与常规桡动脉入路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2024年
目的对比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与常规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DS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优化神经介入治疗的穿刺入路策略。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拟行DSA的患者,按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dTRA组和TRA组。将按照预定入路成功完成穿刺的患者纳入分析,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等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穿刺血管内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等手术过程指标,以及手臂疼痛、麻木、肿胀、桡动脉闭塞、动静脉瘘等术后并发症情况。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dTRA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0例拟行DSA的患者,其中306例患者纳入分析,dTRA组和TRA组各153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RA组的穿刺血管内径较TRA组更小[(1.97±0.42)mm vs.(2.23±0.44)mm,P<0.001]。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TRA组相比,dTRA组的穿刺时间更长(P=0.008)、穿刺次数更多(P=0.022)、总手术时间更长(P=0.003)、射线剂量更大(P=0.027)。与TRA组相比,dTRA组术后手臂疼痛评分更低(P<0.001),麻木、肿胀发生率更低(P<0.001),桡动脉闭塞发生率更低(P=0.002);TRA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动静脉瘘,dTRA组有2例患者发生动静脉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远端桡动脉内径(OR 3.860,95%CI 1.364~10.924,P=0.011)及心房颤动病史(OR 0.121,95%CI 0.018~0.831,P=0.032)是影响dTRA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危险因素。结论与TRA相比,dTRA可降低患者桡动脉闭塞、麻木、肿胀以及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任伟超杨海华袁景林段春苗马宁王铁军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无效再通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分析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无效再通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病例采集在2017.01开始,医院以及科室: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结束时间2021.06,整理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并实现血管再通患者病历资料(注:发病在24小时内),调查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对患者进行持续3个月的随访调查,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所应用到工具为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68例大血管闭塞性卒中且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经过调查显示在血管内治疗后成功实现再通的患者有134例,共71例发生无效再通,占比为53.0%,患者平均年龄65.9±13.9岁,男性86例(64.2%),基线NIHSS评分14.0(9.0-18.0)分,血管内治疗前接受静脉溶栓48例(35.8%)。单因素分析显示无效再通组心房颤动比例高于有效再通组,但静脉溶栓比例低,基线NIHSS评分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是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95%CI1.02-1.13,P=0.01)。结论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有约50%的患者发生无效再通,出现这一情况主要和基线NIHSS评分有关。
段春苗尹梦鑫任伟超王铁军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缺血性卒中亚型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入选大兴区人民医院的18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根据CISS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心源性卒中(CS)、穿支动脉疾病(PAD)、其他病因(OE)、病因不明(UE),同时测定各个亚型患者入院时血糖及HbA1c水平。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糖及HbA1c高于其余4种亚型(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易合并血糖紊乱,故对于这部分患者我们需要关注血糖异常的筛查,防止漏诊。
段春苗陈书阁石富铭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