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宝霖

作品数:29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疼痛
  • 6篇关节
  • 5篇中国专家共识
  • 4篇疗效
  • 4篇多中心
  • 3篇神经传导阻滞
  • 3篇神经痛
  • 3篇神经阻滞
  • 3篇躯体
  • 3篇疗法
  • 3篇经痛
  • 3篇加巴喷丁
  • 3篇肩关节
  • 3篇病人
  • 2篇带状疱疹
  • 2篇带状疱疹后
  • 2篇带状疱疹后神...
  • 2篇单盲
  • 2篇心身
  • 2篇性关节炎

机构

  • 29篇青海省人民医...
  • 5篇昆明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河南省肿瘤医...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吉林省人民医...
  • 2篇贵阳医学院附...
  • 2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赣南医学院第...
  • 2篇西京医院

作者

  • 29篇段宝霖
  • 5篇陆丽娟
  • 4篇马柯
  • 4篇谢广伦
  • 3篇吴大胜
  • 3篇王德全
  • 3篇刘美义
  • 3篇张亚清
  • 2篇杨晓秋
  • 2篇王宏沛
  • 2篇魏俊
  • 2篇白延仓
  • 2篇冯智英
  • 2篇姚鹏
  • 2篇王林
  • 2篇黎环
  • 2篇刘慧
  • 2篇徐永明
  • 2篇鲍文强
  • 1篇周华成

传媒

  • 6篇中华疼痛学杂...
  • 4篇青海医药杂志
  • 3篇中国疼痛医学...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高原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2015全国...
  • 1篇2018中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疼...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草乌甲素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研究状态依赖型钠离子通道调节剂口服草乌甲素片联合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双盲法的临床试验,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5例,试验组41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在一线用药加巴喷丁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予以口服草乌甲素片,对照组予以安慰剂。主要观察指标: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好转50%为目标结局,比较两组患者达到目标结局的有效率,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次要观察指标:治疗第1、2、3、4周及治疗后第8、12周不同时点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筛查量表(ID‑pain评分、DN4评分)、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焦虑症筛查量表(GAD‑7评分),以评估在口服一线药物基础上,联合草乌甲素片对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达到目标结局所需时间为28(7,84)d,有效率为68.3%(28/41);对照组达到目标结局所需时间为56(14,84)d,有效率为52.9%(18/34)。Cox回归分析显示,口服草乌甲素片的分组因素是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HR=2.063,95%CI:1.059~4.018,P<0.05),试验组达到目标结局的概率是对照组的2.063倍(P<0.05)。同时,病程长组(>6个月)的转归概率仅为病程短组(<6个月)的0.201倍(HR=0.201,95%CI:0.073~0.551,P<0.05)。两组VAS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ID‑pain评分、DN4评分、PHQ‑9评分、GAD‑7评分均较入组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口服草乌甲素片能改善加巴喷丁的镇痛治疗效果,在短期3个月内可改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转归。
金雨颖秦春晖段宝霖黄佑庆马柯
关键词:草乌甲素加巴喷丁钠离子通道
氢吗啡酮和吗啡在难治性癌痛鞘内给药系统中的安全性和效价比分析:一项多中心、单盲、对照的临床研究
马柯金毅吕岩宋涛冯智英陆丽娟段宝霖杨晓秋黄佑庆王林谢广伦陈付强刘延青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2006年
段宝霖
关键词:复合异丙酚肠镜检查瑞芬太尼安全性
针刀复合三氧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2017年
目的:观察针刀与三氧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针刀复合三氧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3例,对照组针刀治疗的基础上用消炎镇痛液行膝关节周围痛点局部阻滞43例,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复合三氧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在抗炎镇痛、消除肿胀的同时又对关节软骨起到修复、润滑及保护作用,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蔡桂花段宝霖
关键词:针刀三氧膝骨关节炎
康复训练联合超激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超激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期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疼痛科行TKA术式的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7),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激光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疼痛程度、膝关节屈曲度和伸展度,同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伸展度、屈曲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F)、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以及心理健康(MH)等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KA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超激光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段宝霖马涛毛元蓉李建勋薛立奇
关键词:康复训练超激光全膝关节置换术疼痛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
心身医学理论下的临床躯体症状分类多中心研究
段宝霖
皮下持续输注癌痛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被引量:14
2020年
皮下持续输注癌痛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难治性癌痛和爆发痛,以及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和快速调整。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CSA)突出了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的特色和皮下途径给药的独特优势,PCA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预先设置给药参数,由患者"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的镇痛技术,PCA可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并有效镇痛,及时治疗爆发痛。皮下组织血管丰富,药物吸收良好,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开了消化道的吸收和首过效应;可选择的皮下穿刺部位多,不受血管条件的限制;皮下留置针可较长时间留置,微量药物不易蓄积。患者依从性好,满意度高。由口服转换为皮下途径给药的等效剂量为2∶1,按照此计算等效剂量的2/3量开始实施PCSA,然后再进行个体化滴定。在选择微创给药方法治疗癌痛时,可优先选PCSA。
刘小立宛春甫马柯金毅薛朝霞程志祥邹慧超李金祥刘慧姚鹏孙涛路桂军司马蕾谢广伦段宝霖王立奎史学莲
关键词:癌痛
氢吗啡酮和吗啡在难治性癌痛鞘内给药系统中的安全性和效价比分析:一项多中心、单盲、对照的临床研究
<正>目的:本研究即针对难治性肿瘤疼痛中,氢吗啡酮和吗啡在鞘内药物输注系统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效价比进行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60例患者(中期数据)随即分为A和B组,两组均放置鞘内导管,连接皮下输...
马柯金毅吕岩宋涛冯智英陆丽娟段宝霖杨晓秋黄佑庆王林谢广伦陈付强刘延青
文献传递
四肢骨折矫形术后患者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四肢骨折矫形术后患者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以2014年12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四肢骨折矫形术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于术后6个月分析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术前疼痛程度、二次手术、麻醉方式、术后镇痛、术后引流、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类型以及骨折部位等资料,并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内有96名患者术后发生慢性手术后疼痛,发生率为32.00%(96/3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手术后疼痛患者与术前疼痛程度、是否二次手术、麻醉方式、术后有无镇痛、是否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类型、骨折部位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术后是否引流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重度疼痛、二次手术、麻醉方式为非全麻、术后无镇痛、合并骨质疏松、开放性骨折以及下肢骨折均是四肢骨折矫形术后发生慢性手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四肢骨折矫形术后患者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较高,术前重度疼痛、二次手术、麻醉方式为非全麻、术后无镇痛、合并骨质疏松、开放性骨折以及下肢骨折均增加了慢性手术后疼痛的发生风险,临床应根据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段宝霖刘美义马涛张亚清毛元蓉李建勋
关键词:四肢骨折手术后疼痛LOGISTIC回归分析
选择性椎间孔外侧韧带剥离硬膜外神经根松解术
<正>~~
段宝霖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