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曼彤

作品数:65 被引量:588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主题

  • 41篇水稻
  • 20篇基因
  • 15篇诱变
  • 11篇种子
  • 9篇稻种
  • 9篇水稻种
  • 9篇水稻种子
  • 7篇转基因
  • 7篇空间诱变
  • 6篇育性
  • 6篇育种
  • 6篇突变体
  • 6篇分子标记
  • 5篇重离子
  • 5篇细胞
  • 5篇空间搭载
  • 5篇后代
  • 5篇不育
  • 5篇大豆
  • 4篇诱变效应

机构

  • 63篇华南农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近...
  • 3篇中山大学
  • 2篇韶关学院
  • 1篇国家杂交水稻...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加州大学

作者

  • 64篇梅曼彤
  • 25篇庄楚雄
  • 19篇周峰
  • 16篇姚涓
  • 12篇姜大刚
  • 11篇易继财
  • 10篇刘耀光
  • 8篇卢永根
  • 7篇颉红梅
  • 6篇赵均良
  • 6篇穆虹
  • 5篇骆艺
  • 4篇丘运兰
  • 4篇张群宇
  • 4篇张桂权
  • 4篇王慧
  • 4篇王旭杰
  • 3篇卢森
  • 3篇刘振声
  • 3篇周海

传媒

  • 8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核农学报
  • 3篇Journa...
  • 3篇核技术
  • 3篇生物物理学报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2篇第十次中国生...
  • 1篇生态学报
  • 1篇Acta B...
  • 1篇高能物理与核...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7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4篇1991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空间诱变雄性不育新种质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30
2002年
通过对空间诱变产生的雄性不育新种质 WS- 3- 1及其亲本特籼占 13和一般品种 IR36花粉形成发育过程的深入研究 ,发现 WS- 3- 1是一份无花粉型的雄性不育新种质 ,不育性稳定 ,不受光温条件影响。其败育机理是花药中层在小孢子母细胞早间期开始液泡化 ,过早降解 ,引起绒毡层过早退化 ,使绒毡层无法正常行使功能 ,导致小孢子母细胞粘连并在二分体时期解体 ,无法形成花粉。初步认为空间致变作用是明显的 。
陈忠正刘向东陈志强王慧卢永根梅曼彤
关键词:水稻空间诱变细胞学研究
一种温敏雄性育性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敏雄性育性基因及其应用,还公开了上述温敏雄性育性基因的遗传标记,提供了上述温敏雄性育性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和含有上述温敏雄性育性基因的载体及重组微生物。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温敏雄性育性基因在培育温敏雄性不育...
庄楚雄周海姜大刚李静唐佩君卢森吴平刘勤坚朱丽雅刘耀光梅曼彤
文献传递
空间搭载诱导水稻种子突变的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被引量:47
2002年
以卫星空间搭载广东水稻品种特籼占13干种子,返地种植后经5代选择、培育,获得一批形态及育性变异的突变体及品系(种),如株高变矮,稻穗变大,雄性不育等。为了探索空间诱变的本质,对选出的6个突变体及2个优良品系,选用了130个10-mer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引物和17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引物组合,分别对其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位点扫描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均显示:不同的突变体与原种DNA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差异,且由两法得到的结果较接近,为6%-12%。此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了空间环境确实对植物种子存在诱变作用。
易继财庄楚雄姚涓王慧陈志强梅曼彤
关键词:空间搭载水稻突变体分子标记分析
搭载水稻种子被空间重离子击中的定位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为了探明水稻种子在空间搭载后发生突变的原因,设计了一个“三明治”式的实验系统,采用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来探测空间离子,并利用实验系统中空间离子径迹与水稻种子的相对位置,来确定被离子击中的种子和部位。
颉红梅卫增泉梅曼彤庄楚雄马秋峰毛淑红
关键词:空间搭载重离子水稻种子
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
刘耀光王中华龙云铭邹艳姣张群宇赵利锋李晓瑜郭晶心陈远玲陈乐天杨存义刘振兰庄楚雄张桂权梅曼彤
该研究在克隆了水稻包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和2个恢复基因的基础上,揭示出不育基因orf79是一个异常的线粒体的开放读码框,它与atp6共转录,编码一个细胞毒素肽。应用转基因植株证实orf79在水稻中表达导致花粉呈雄配子体...
关键词:
关键词:水稻杂交稻
高空气球搭载诱导水稻后代形态变异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以籼稻品种惠阳珍珠早干种子为材料 ,于 1999年经过高空气球 30km搭载飞行 8h后返地种植 ,通过对其连续 6代的田间观察、考种分析和显著性统计学分析 ,从第一代至第三代中发现较多变异单株。有些变异单株在其后代种植过程中稳定遗传 ,并且与对照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余红兵周峰姚鹃梅曼彤
关键词:变异单株后代高空气球水稻田间观察干种子
空间搭载水稻种子后代基因组多态性及其与空间重离子辐射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0
2006年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带核径迹辐射探测器的水稻种子装置,回收后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分析了201粒升空种子长出植株的基因组多态性。在检测的189个基因座位范围内,30.2%的植株中发现与地面对照不同的扩增带,单株的多态性座位数为1 ̄25。特异扩增带的测序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空间搭载水稻种子确实可导致当代植株基因组发生变异。同一技术分析个别种子连续世代的基因组多态性,结果显示,当代的部分多态性可遗传至后代。7粒受空间高原子序数、高能粒子轰击的种子,在当代植株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基因组多态性,从胚受粒子击中的3粒种子后代中,筛选出农艺性状明显变异的突变株系,初步暗示了空间高能重离子辐射对诱导基因组的多态性,乃至遗传性表型变异的有效性。
骆艺王旭杰梅曼彤庄楚雄周峰卫增泉颉红梅姚涓赵均良
关键词:水稻种子基因组多态性空间搭载重离子辐射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基因座Sc的遗传图和物理图精细定位被引量:25
2004年
杂种不育是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为了克隆1个籼粳杂种不育基因Sc,利用分子标记和近等基因系杂交产生的F2群体对Sc座位进行了精细定位.初步的连锁分析结果表明,Sc座位与第3染色体的4个分子标记以RM218-RG369-Sc-RG227-RG391的关系连锁,其中RG227与Sc座位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7cM.用RG227为起始探针筛选籼稻的TAC基因组文库,并通过染色体步移构建了一个覆盖Sc座位的跨度约320kb的克隆重叠群.对可能覆盖Sc的2个TAC克隆M45E14和M90J01进行了部分测序.用TAC克隆序列和RG227序列搜索水稻基因组序列数据库,锚定了粳稻BAC克隆OSJNBb0078P24(148kb)序列.通过比较TAC和BAC克隆的序列,在Sc座位区域发展了6个新的基于PCR的标记.用这些标记进一步把Sc座位定位在一个约46kb的区域内.从定位结果推测该BAC克隆和TAC克隆M45E14包含Sc基因.基因预测分析显示,在此46kb区域内有6个预测的ORF.
杨存义陈忠正庄楚雄梅曼彤刘耀光
关键词:水稻杂种不育基因定位物理图遗传图
用RAPD标记对栽培稻F_1花粉不育基因座S-b定位被引量:20
2002年
S b是栽培稻F1 花粉不育基因座位之一 ,在S b基因座 ,台中 6 5的基因型为Sj Sj,而台中 6 5 (简称T6 5 )的近等基因系TISL2的基因型为Si Si。通过F2 群体和BC1 F1 群体的遗传分析表明 ,台中 6 5和TISL2的F1 花粉不育性由一个基因座控制 ,S b基因座的等位基因Si 和Sj 相互作用 ,导致携带Sj 基因的花粉败育 ,产生染败花粉。用 187个RFLP标记和 5 0 0个RAPD引物分析了T6 5和TISL2间的多态性 ,结果只有 2个RAPD扩增片段H0 8 130 0和Y0 9 15 0 0在T6 5和TISL2间表现为多态 ,经Southern杂交分析 ,H0 8 130 0和Y0 9 15 0 0在水稻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序列 ,并把H0 8 130 0转化为RFLP标记 ,经F2 群体的共分离分析表明 ,H0 8 130 0和Y0 9 15 0 0在F2 群体中呈明显的偏态分离 ,用MAPMAKER EXP3.0计算 ,H0 8 130 0和Y0 9 15 0 0与S b基因座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1.3cM和 6 .6cM。克隆和测定了H0 8 130 0两侧的部分DNA序列 ,经同源性分析发现 :右末端 5 80bp的序列中有 10 1bp的序列与水稻第五染色体的克隆P0 0 33D0 6 (注册号 :AC0 7935 7)有 94 %的同源性 ,左末端中 5 4 0bp的序列与P0 0 33D0 6有 86 %的同源性 ,由于P0 0 33D0 6为由位于水稻第五染色体定位 18.8cM处的标记R316 6锚定 ,结果说明S
庄楚雄梅曼彤张桂权卢永根
关键词:RAPD标记栽培稻F1
水稻种子自由基含量和辐射敏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1991年
水稻种子存在稳定性自由基含量的差别。相应地,辐射生物学效应(微核细胞率、染色体畸变、幼苗生长效应)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说明种子的自由基含量和辐射敏感性有一定关系。
丘泉发刘振声李藻发梅曼彤
关键词:水稻种子自由基敏感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