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家琴

作品数:64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专利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油菜
  • 24篇甘蓝
  • 18篇盘菌
  • 18篇菌核
  • 18篇菌核病
  • 16篇植物
  • 16篇抗性
  • 16篇核盘菌
  • 16篇甘蓝型
  • 15篇甘蓝型油菜
  • 14篇基因
  • 13篇白菜
  • 12篇育种
  • 12篇植物分子
  • 12篇植物分子生物...
  • 12篇菌斑
  • 12篇菌核病抗性
  • 12篇病抗
  • 11篇异源
  • 10篇水稻

机构

  • 64篇西南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韶关学院

作者

  • 64篇梅家琴
  • 61篇钱伟
  • 19篇李加纳
  • 17篇丁一娟
  • 17篇李勤菲
  • 11篇魏大勇
  • 9篇万华方
  • 8篇刘瑶
  • 6篇李月华
  • 5篇汪雷
  • 4篇傅鹰
  • 4篇汤青林
  • 4篇魏瑞芳
  • 3篇徐新福
  • 3篇陈致富
  • 2篇付东辉
  • 2篇张玉洁
  • 1篇曲存民
  • 1篇覃锋
  • 1篇钱论文

传媒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作物学报
  • 3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6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利用白菜拓宽芥菜A亚基因组遗传变异的方法
一种利用白菜拓宽芥菜A亚基因组遗传变异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黑芥B<Sup>n</Sup>B<Sup>n</Sup>与芥菜A<Sup>j</Sup>A<Sup>j</Sup>B<Sup>j</Sup>B<Sup>j</...
钱伟明佳熠梅家琴魏瑞芳李勤菲
文献传递
利用异源六倍体(A^rA^rA^nA^nC^nC^n)与甘蓝种间杂交合成甘蓝型油菜的新方法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亲本种的遗传变异是改良油菜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提出一种利用甘蓝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的新方法。以甘蓝型油菜(AnAnCnCn)品种中双11号为母本,与白菜型油菜(ArAr)品系SWU07杂交,经染色体加倍获得异源六倍体(ArArAnAnCnCn),再与甘蓝(CoCo)杂交,创建出具有亲本种遗传成分的新型甘蓝型油菜(ArAnCnCo)。该六倍体连续3个世代核型稳定,各世代中的自交和自由授粉结实率无显著差异,花粉育性在94.6%~98.8%之间,3个世代自交平均结实率为每角果5.47粒,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每角果7.93粒;各世代六倍体(ArArAnAnCnCn)与不同类型甘蓝杂交平均结实率分别为每角果0.05、0.04、0.05粒,世代间无显著差异,且六倍体与栽培、野生甘蓝杂交结实性无显著差异,可交配性不受六倍体世代及甘蓝类型的影响。尽管该六倍体与甘蓝可交配性较低,但仍可在田间条件下成功杂交,获得新型甘蓝型油菜(ArAnCnCo),表明以ArArAnAnCnCn六倍体为桥梁与甘蓝杂交,是一种有效导入甘蓝遗传成分、创建新型甘蓝型油菜的新方法。
岳芳汪雷陈燕桂忻晓霞李勤菲梅家琴熊志勇钱伟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甘蓝可交配性
抑制核盘菌的水稻OsGLP3-6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个抑制核盘菌的OsGLP3‑6及其应用。水稻OsGLP3‑6c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在拟南芥中异源超表...
梅家琴杨书贤左香君钱伟
一种与油菜花色性状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油菜育种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与油菜白花性状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该分子标记包括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以总DNA为模板,分子标记进行PCR扩增,电泳分离,仅出现180bp单一条带的单株为纯合黄花个...
梅家琴杨茹涵钱伟王金花
抑制核盘菌的miRNA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个抑制核盘菌的Os‑miR169y及其应用。Os‑miR169y成熟miR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人工合成的前体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的Os...
梅家琴钱伟高杨汤青林
文献传递
紫菜苔叶片和茎杆花青素含量的遗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索紫菜苔叶片和茎杆花青素含量的遗传规律,为紫色白菜的育种或改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紫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purpuraria,AA,2n=20)纯系育种材料与菜心(B.campestris ssp.chinensis var.utilis,AA,2n=20)为亲本,构建F1、F_2、BC1P1(B1)和BC1P2(B2)群体,对双亲及上述各群体植株苗期叶片和蕾苔期茎杆的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六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研究叶片和茎杆中花青素的遗传规律。【结果】紫菜苔(P1)整株表现深紫色,其叶片和茎杆中花青素含量分别为(24.27±4.14)mg/kg和(64.22±7.84)mg/kg;而菜心(P2)整株表现绿色,叶片和茎杆中花青素含量分别为(13.02±2.43)mg/kg和(2.58±0.48)mg/kg;杂种F1代叶片表现为浅紫色,而茎杆表现为微紫色,叶片和茎杆中花青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5.73±2.50)mg/kg和(24.20±1.00)mg/kg。各分离世代中,叶片和茎杆花青素含量均呈多峰或偏锋分布,符合具有主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分布规律。六世代分析中,叶片和茎杆花青素含量遗传的最适模型分别为2MG-ADI和MX2-ADI-ADI,表明叶片和茎杆花青素含量均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主基因控制,另外茎杆花青素含量也受多基因的影响。控制叶片和茎杆花青素的主基因均在F_2群体中具有较高的遗传率,受环境影响较小。【结论】紫菜薹叶片和茎杆花青素的遗传均受2对主基因影响,主基因在F_2中的遗传率较高,因此适宜从F_2及自交后代中进行紫色植株的选育。
刘进梅家琴钱伟
关键词:紫菜薹花青素
有毛野生甘蓝(Brassica incana)抗蚜虫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是重要的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但生产中常遭受蚜虫危害,鉴定抗虫资源并了解其抗虫机制是抗虫育种的重要基础。课题组前期征集到1份周身覆盖浓密表皮毛的野生甘蓝(B.incana),为调查该材料是否具有蚜虫抗性,并明确其抗性是否与表皮毛有关,本研究利用该有毛野生甘蓝与1份无毛芥蓝(B.alboglabra)杂交,对双亲及其F2:3家系中有毛和无毛家系进行室内蚜虫接种发现,蚜虫在无表皮毛甘蓝上的平均产卵数(36.7枚)和存活天数(22.2 d)均显著高于有表皮毛甘蓝(平均产卵8.1枚,平均存活13.1 d)。为进一步明确该野生甘蓝对蚜虫是否具有化学毒杀或排拒作用,采用有毛和无毛甘蓝叶片的浸提液对蚜虫进行胃杀、触杀和拒食性调查发现,2种浸提液对蚜虫均无胃杀和触杀作用,但有毛甘蓝浸提液对蚜虫存在一定的趋避作用。表明野生甘蓝B.incana对蚜虫的抗性一方面源于其表皮毛的物理阻碍,另一方面与其体内化学物质的趋避作用有关。
左香君房朋朋李加纳钱伟梅家琴
关键词:甘蓝蚜虫表皮毛抗性鉴定抗虫特性
甘蓝型油菜polCMS育性恢复位点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在中国已被广泛应用于杂交种育种,其育性恢复程度表现出受1对主效基因的控制,并受微效修饰基因的影响。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挖掘育性恢复位点,并对候选基因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通过芸薹属60K SNP芯片对308份甘蓝型油菜自然群体进行基因型分型,并用pol CMS系301A作母本,与上述材料分别进行杂交得到308份F1,每份F-_1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进行种植,每年2次重复,于始花期根据花粉育性和花蕊发育情况调查F1植株的育性等级,同时对测交父本自然群体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和亲缘关系评估,并结合测交父本的基因型分型结果和F_1的育性等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从GWAS分析中显著的SNP左右100 kb区间或与显著SNP处于同一单体型块(R^2>0.5)的区间内预测候选基因,并对候选基因进行QTL比较分析和单体型或等位基因的效应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年F_1的育性等级存在显著差异(P<0.01),但相关分析发现,两年的育性等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52,P<0.001)。群体结构分析显示,所有测交父本被分为3个亚群(冬性、春性和半冬性),亲缘关系分析发现,任何2个材料之间平均亲缘关系值为0.072,73%的任意材料间亲缘关系值小于0.1,其中,约53%的材料亲缘关系值为0。GWAS分析共检测到13个与育性恢复程度显著关联的SNP,构成了6个候选区间,分别位于A01、A09、C03、C06和C08 5条染色体上,单个SNP解释的表型变异介于2.53%—9.96%。从中共预测到6个与育性恢复位点相关的候选基因,其中4个编码的蛋白含有恢复基因特有的PPR保守基序。共线性分析发现,4个候选基因中的2个(Bna A09g46700D和Bna C08g40710D)位于A09和C08染色体部分同源区间,且与已克隆的pol CMS育性恢复位点ORF2同源。另外2个新鉴定到的候选基因(Bna C03g45840D和Bna C06g13000D)连�
魏大勇谭传东崔艺馨吴道明李加纳梅家琴钱伟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育性恢复基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SNP
与甘蓝叶片表皮毛有无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与甘蓝叶片表皮毛有无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为甘蓝品种选育提供一种新选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甘蓝叶片表皮毛有无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Boltrichome‑caps01...
梅家琴钱伟魏大勇李月华
文献传递
野生甘蓝表皮毛对菜青虫的抗性机理被引量:4
2022年
为明确一种全身覆盖表皮毛的野生甘蓝Brassica incana(编号C01)是否具有抗虫性,通过测定菜青虫Pieris rapae对野生甘蓝C01和无毛甘蓝B. alboglabra(编号C41)的拒食、取食和产卵行为进行抗虫性分析,同时通过测定两者的内源激素含量、表皮毛发育相关基因表达量和防御酶活性探讨野生甘蓝C01对菜青虫的抗性机理。结果显示,生长至8~10叶期,无毛甘蓝C41叶片被菜青虫啃食严重,但野生甘蓝C01叶片未被啃食;菜青虫对无毛甘蓝C41和剪除表皮毛的野生甘蓝C01叶片取食面积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大于对野生甘蓝C01叶片的取食面积;着卵的无毛甘蓝C41植株显著多于野生甘蓝C01。野生甘蓝C01叶片中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含量都显著高于无毛甘蓝C41叶片,而两者中水杨酸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差异不显著。BolJAZ1基因在无毛甘蓝C41叶片中高表达,而BolGL3和BolGL2基因在野生甘蓝C01叶片中高表达;且野生甘蓝C01叶片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3种防御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无毛甘蓝C41。表明野生甘蓝C01叶片的表皮毛会影响菜粉蝶产卵,对菜青虫表现出显著抗性,同时野生甘蓝C01叶片中内源激素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的增加以及BolGL3/BolGL2基因的高表达显示茉莉酸途径可能参与了甘蓝表皮毛的分化。
李魁马骁王志敏钱伟梅家琴汤青林魏大勇
关键词:甘蓝表皮毛菜青虫激素抗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