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维娣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缺血
  • 7篇脑缺血
  • 6篇再灌注
  • 6篇再灌注损伤
  • 6篇缺血再灌注
  • 6篇脑缺血再灌注
  • 6篇脑缺血再灌注...
  • 6篇灌注
  • 6篇超短波
  • 3篇灶性
  • 3篇灶性脑缺血
  • 3篇灶性脑缺血再...
  • 2篇凋亡
  • 2篇旋磁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2篇康复
  • 2篇康复治疗
  • 1篇动功
  • 1篇短波疗法

机构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14篇梁维娣
  • 11篇张志强
  • 5篇张立新
  • 3篇李琳
  • 2篇苑秀华
  • 1篇冯思宁
  • 1篇张鸣声
  • 1篇曾永红
  • 1篇于敏
  • 1篇高琳
  • 1篇周凤华
  • 1篇孙师
  • 1篇田丽君
  • 1篇陈学云
  • 1篇赵利娜

传媒

  • 4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短波电场对金属周围升温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超短波电场对金属周围升温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医用超短波治疗仪1档,调谐,输出80mA,取0.2ml水作为载体,金属物一端深入水中,改变金属物长度、金属物与电极板间垂直距离、金属物在电磁场中的摆放位置以及超短波的作用时间,采用数字电偶温度表测量不同治疗条件前、后水温的变化。结果相同条件下,金属线长轴平行于电极板,金属物场外实际长度为10cm、20cm、30cm、50CIll、70cnl、90cm时,其周围升温分别为4.37℃、8.30℃、18.00℃、20.64℃、32.92℃、38.96℃;金属物长轴平行于电极板,金属线与一侧电极板间垂直间距分别为1.5cm、3.0cm、4.5cm、6.0cm时,金属周围升温分别为66.03%、49.37℃、14.80℃、0.87℃;如果金属物长轴垂直于电极板,金属一端与极板间距离为5Ccm、9cm、15cm时,金属周围升温分别为56.10℃、26.64℃、11.07℃;金属与电场边缘的垂直间距为0cm、5cm、10cm、15cm时,金属周围升温分别为25.32℃、10.26℃、2.88℃、1.53℃;固定长度的金属物,涵盖入电场内的实际长度分别为20cm、10cm、0cm时,金属周围升温分别为2.84℃、4.04℃、7.30℃;同等条件下,改变超短波作用时间为5min、10min时,金属周围升温分别为24.90℃、39.07℃。结论当金属物长轴平行置于电极板正中间位置,且金属完全置于电场内并远离极板边缘时,通过减短金属物的长度、两极板间的距离以及超短波的作用时间,可降低金属物周围的升温幅度。
梁维娣张志强孙师田丽君
关键词:超短波金属温度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2016年
本文介绍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梁维娣周凤华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物理治疗时间窗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梁维娣张志强
关键词:治疗时间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效方急性脑缺血脑缺血损伤
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前后的强度-时间曲线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前后强度-时间曲线(I/T曲线)的变化,进一步评估临床中A型肉毒毒素治疗肢体痉挛的疗效.材料及方法临床研究组:对25例卒中后肌痉挛患者的44条肌肉分别进行BTX-A注射治疗,注...
高琳张志强梁维娣张立新
1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观察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4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r TMS刺激健侧皮层M1区,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后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握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侧MEPs振幅显著升高(P<0.001)。治疗组握力和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并至少可持续到治疗结束后1个月。所有患者均能耐受10次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r TMS刺激健侧皮层M1区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
赵利娜张志强张立新梁维娣
关键词:脑卒中经颅磁刺激皮质兴奋性上肢
无热量超短波治疗金属内植物患者临床安全性的观察
张志强梁维娣
超短波和旋磁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超短波、旋磁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2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超短波治疗组(超短波组)及旋磁治疗组(旋磁组)。脑缺血再灌注后18h给予治疗,24h取脑,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及Bcl-2、Bax蛋白表达,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18h,超短波治疗能减少脑含水量,减小梗死体积;超短波组与旋磁组Bcl-2的表达均提高,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Bax提高,超短波组与旋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减少脑含水量和减小脑梗死体积方面,旋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18h,应用超短波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疗效;本实验条件下旋磁治疗对改善脑水肿、减小脑梗死体积未见显著疗效,在改善凋亡方面有显著疗效。
梁维娣张志强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超短波旋磁脑梗死凋亡
普通超声及聚焦超声联合尿激酶对血栓的作用
2016年
目的探讨普通超声和聚焦超声的溶栓效应及其联合尿激酶溶栓的协同作用。方法应用1 mL人体血液体外制备血凝块,将血凝块按不同作用方式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NS组)、尿激酶组(UK组)、超声组(US组)、聚焦超声组(HIFU组)、超声联合尿激酶组(US+UK组)、聚焦超声联合尿激酶组(HIFU+UK组)。比较各组的溶栓率。结果 US组、HIFU组与NS组比较,US组与HIFU组比较溶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US+UK组、HIFU+UK组与UK组比较,US+UK组与HIFU+UK组比较溶栓率均显著增高(P<0.01);且US+UK组溶栓率高于HIFU+UK组(P<0.05)。结论超声与聚焦超声单独作用于血凝块时,溶栓率无显著增高,联合尿激酶则溶栓作用显著增强。超声及聚焦超声能够提高尿激酶的药物溶栓作用。
冯思宁陈学云梁维娣张志强
关键词:超声聚焦超声尿激酶溶栓
超短波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超短波疗法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Wistar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模型,梗死大脑中动脉2h后再灌注18h,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评分,在再灌注18h后用超短波治疗(超短波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观测脑细胞含水量、2,3,5-三苯基四氮唑溶液染色脑梗死体积和细胞中bcl-2表达。结果超短波疗法与对照组比较,对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减少脑水肿,减少脑梗死体积和提高细胞bcl-2表达,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适时的超短波治疗有减少脑水肿,减小脑梗死体积和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为脑血管病物理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式。
李琳张志强曾永红梁维娣张立新张鸣声
关键词:超短波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超短波治疗最佳时机的选择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超高频电场-超短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以及最佳治疗时机。方法:实验于2004-06/10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理疗科实验室完成。①所用wistar大鼠共45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n=6)、对照组(n=8)和4个治疗组(n=31,立即治疗组、6h治疗组、12h治疗组和18h治疗组)。用线栓法制备各组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造成大鼠右脑缺血2h再灌注24h。②治疗组分别于再灌注后立即、6h、12h、18h给予超短波治疗10min(频率为40.68MHz,最大输出功率为40W)。③空白对照组在造模中插线深度为1.0cm,不造成脑梗死;对照组于造模后给予超短波治疗处理过程但无输出。④采用Zea-Longa5级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来筛选病例,剔除死亡及神经学评分为3,4级的大鼠,用干湿称重法测量符合实验标准的大鼠脑含水量,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形态学变化,比较各组大鼠脑含水量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剔除死亡及神经学评分为3级和4级的大鼠9只,纳入结果分析的大鼠数量为36只,每组6只。①病理学观察结果:对照组病灶侧大脑半球体积明显增大,镜下可见神经元周围间隙明显增宽,核仁减小,浓缩甚至消失,血管腔内中性粒细胞增多明显。立即治疗组病理变化无减轻,而6,12,18h治疗组病灶侧可见中度或轻度水肿,血管腔内中性粒细胞增多轻微,病理损伤减轻。②脑含水量比较:对照组患侧脑含水量平均为(81.50±0.74)%,立即治疗组患侧脑含水量为(81.02±0.8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1.53,P>0.05);6,12,18h治疗组患侧脑含水量分别为(79.78±0.70)%,(79.74±0.84)%和(79.39±1.0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q=5.49,5.61,6.73;P<0.05)。结论:超短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减轻缺血侧脑含水量及病理改变,提示治疗最佳时机可能在再灌注6h后。
苑秀华张立新张志强梁维娣李琳
关键词:短波疗法再灌注损伤脑水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