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纳

作品数:44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内障
  • 11篇白内障
  • 8篇角膜
  • 8篇超声
  • 8篇超声乳化
  • 6篇病变
  • 5篇植入
  • 5篇术后
  • 5篇近视
  • 4篇验光
  • 4篇植入术
  • 4篇视力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人工晶体
  • 4篇晶状体
  • 3篇电脑验光
  • 3篇神经病
  • 3篇视神经
  • 3篇视神经病

机构

  • 28篇广州市红十字...
  • 8篇暨南大学
  • 6篇暨南大学第四...
  • 2篇中山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市中医医...
  • 1篇广州番禺职业...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优里卡光...

作者

  • 41篇梁纳
  • 24篇马胜生
  • 9篇何志远
  • 8篇卢毓敏
  • 8篇郑东健
  • 6篇袁永刚
  • 5篇林翎
  • 5篇甄兆忠
  • 5篇陈悦玲
  • 3篇丁小玲
  • 2篇叶晓彬
  • 2篇梁绍雄
  • 2篇罗铭
  • 2篇陶润平
  • 2篇王穗荣
  • 2篇顾欣祖
  • 2篇罗铭
  • 2篇袁永刚
  • 1篇周少博
  • 1篇叶惠贞

传媒

  • 5篇广州医药
  • 4篇中国眼镜科技...
  • 3篇眼视光学杂志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眼科学报
  • 1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实用眼科杂志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 8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患者的屈光变化被引量:1
2001年
马胜生梁纳陈悦玲何志远
关键词:糖尿病屈光变化
人工晶体术后双眼视的机能研究
1995年
对32例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后2周至12个月进行双眼视觉的机能检查。结果全部患者于本后3个月内均能获得双眼同时视和27例(84.37%)的患者可建立不稳固的融象功能,15例(46.97%)患者于术后早期即可建立远距离的中心立体视觉,只有5例具有远和近距离的立体感知。本组检查结果表明:人工晶体术后随着术眼机功能的不断完善,早期即有低级的双眼单机功能.而术后双眼的中心现锐度的水平直接影响术后双眼立体视的重建。
梁纳何志远马胜生叶晓彬
关键词: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外科手术
劈核刀的研制及在硬核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劈核刀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7例(27眼)硬核白内障(Ⅲ~Ⅴ级核)用自行研制的劈核刀进行手术。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O.3者15眼(55.56%),术后1周视力≥0.3者22眼.(81.48%)。角膜散光与传统的囊外摘出术相比明显减少。结论 自研制的劈核刀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操作方便,手术效果满意,设备费用低。
马胜生梁纳
关键词:硬核白内障小切口
改良翼状胬肉脱水剥离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报告
1994年
改良翼状胬肉脱水剥离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报告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甄兆忠,丁小玲,梁纳,何志远,韩苏桃珠海市拱北医院眼科王明勤,陈毛,梁燕玲翼状胬肉是广大群众常见病,多发病,不但影响美容,而且不同程度影响视力和有不适感,且术后容易复发。为了减少术后复...
甄兆忠丁小玲梁纳何志远韩苏桃王明勤陈毛梁燕玲
关键词:翼状胬肉切除术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42例病因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临床病因,为该病提供防治措施。方法对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42例(46眼)确诊为NAION的患者进行全身及眼部检查、实验室检查、仪器辅助检查,分析其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NAION患者中实验室检查异常的有高血压19例(45.2%)、糖尿病13例(31.0%)、高血脂20例(47.6%);颈内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异常分别是7例(16.7%),9例(21.4%)。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NAION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狭窄、腔隙性脑梗死等也与此病密切相关。加强对本病病因的认识,有利于对高发人群进行预防性检查及干预性治疗。
卢毓敏马胜生罗铭梁纳
关键词: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病因回顾性分析
Behcet病患者血清TNF-α和IFN-γ及MCP-1水平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Behcet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血清TNF-α、IFN-γ、MCP-1的水平。方法:BD患者25例,对照组为健康志愿献血员30例,抽取血清检测TNF-α、IFN-γ、MCP-1等指标。结果:BD活动期患者TNF-α、IFN-γ、MCP-1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D活动期患者TNF-α、IFN-γ、MCP-1异常升高,可能与BD的发病机制有关。
袁永刚梁纳马胜生郑东健
关键词:BEHCET病TNF-ΑIFN-ΓMCP-1
纤维连结蛋白滴眼液治疗角膜上皮病变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评价纤维连结蛋白治疗角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 :用纤维连接蛋白滴眼液治疗眼科门诊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角膜上皮病变患者 50例 82眼 ,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 :经 4周的治疗及随诊 ,有 67眼显效 ,占 81 .7% ,1 5眼好转 ,占1 8.3 % ,总有效率 1 0 0 .0 % ;其中对角膜上皮缺损者疗效最佳 ,显效率为 1 0 0 .0 % ,其次是点状角膜炎 ,显效率为 77.1 % ,对于无特效疗法的眼干燥症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显效率为 71 .4% ;用药后症状体征多在 ( 1~ 7)天内改善 ,观察中未出现与应用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纤维连结蛋白滴眼液治疗角膜上皮病变安全、有效。
卢毓敏甄兆忠梁纳马胜生
关键词:角膜上皮病变
人血浆纤维连结蛋白对顽固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作用(英文)
2005年
背景: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on,FN)在炎症中起修复作用,能否用于治疗顽固性角膜上皮缺损,尚无定论。目的:观察人血浆纤维连结蛋白(FN)对顽固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作用。设计: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儿童医院、广州市中医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对象:顽固性角膜上皮缺损病变383眼。其中治疗组309眼,对照组74眼。方法:治疗组:用人血浆纤维连结蛋白滴眼2h1次;对照组:10g/L甲基纤维素滴眼2h1次。两组均口服维乐生2粒/次,3次/d,结合病情用抗菌或抗病毒治疗。用药后隔天或每天复查,并用10g/L荧光素钠染色观察角膜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症状,荧光素钠染色结果,角膜上皮愈合情况。结果:根据患者症状,荧光素钠染色结果,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评定结果,治疗组随访观察309眼,治愈率为69.9%。平均治疗天数6.5d。对照组治愈率58.1%,平均治疗天数为8.7d。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纤维连结蛋白滴眼治疗顽固性角膜上皮缺损比常规治疗效果显著。
任国梅戴丽冰叶惠贞梁佩红梁纳杨为中陈叶桃徐惠英程建新
关键词:纤连蛋白类血浆
单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矫正老视的临床效果
2003年
目的:评价单眼植入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后矫正老视阅读的效果。方法:32例(32眼)单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被植入Array多焦点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手术后通过眼前段检查、远近视力检查、近距离立体视觉和阅读情况及质量的检查、满意度和接受性调查等观察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结果:远视力≥4.7的有30例(占93.75%);最佳矫正视力为4.8~5.0,平均矫正视力为4.9,非矫正近视力为4.5~4.85(Jaeger 7~Jaeger 2),平均为4.65;21例(65.63%)有良好的双眼立体视觉,24例(75.00%)未借助眼镜基本能阅读;其中20例双眼未戴眼镜阅读是良好和满意的,4例满意度一般;6例由于对侧眼视力较差(远视力4.0~4.3,近视力4.0)只能勉强阅读和需要借助凸镜阅读,但不能持久;近距离立体视觉100″~400″的21例中有20例(95.23%)能良好阅读。结论:单眼植入MIOL后患者有较好的远和近视力,阅读能力普遍提高,阅读的质量与对侧眼的视功能状况有较大关系。术后双眼视功能的重建能够提高阅读的质量。双眼装配MIOL对保证良好的双眼阅读和最大发挥MIOL的近焦点作用有较大的帮助。
梁纳马胜生林翎
关键词:老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青少年高度近视眼的脉络膜厚度改变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青少年高度近视眼与正常眼的脉络膜厚度的差异,分析脉络膜厚度变化与青少年高度近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眼视光中心就诊和体检的青少年62例111眼,年龄为13~17(14.34±2.74)岁。分为高度近视组32例57眼,正常对照组30例54眼,高度近视组屈光度(-6.85±1.14)D,眼轴(26.31±1.13)mm。正常对照组屈光度(-0.37±0.85)D,眼轴(23.91±0.64)mm。两组间的屈光度、眼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加强深度扫描技术对黄斑部进行0°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下及由中心凹向鼻侧和颞侧3000μm的脉络膜厚度值,共测量13个子午线,每个子午线间隔500μm,比较两组间脉络膜厚度、屈光度和眼轴,分析脉络膜厚度变化与青少年高度近视的关系。结果青少年高度近视组受检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值和黄斑部脉络膜平均厚度值分别为(220.4±49.6)μm和(209.9±62.8)μm,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47.4±63.6)μm和(295.1±71.2)μm,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220,P=0.000;t=-16.180,P=0.000)。青少年高度近视组颞侧脉络膜最厚,中心凹下厚度次之,鼻侧最薄;而正常对照组以黄斑中心凹区域脉络膜最厚,其次为颞侧,鼻侧最薄。高度近视组受检眼各检测点脉络膜均薄于正常对照组。两组脉络膜厚度的差异黄斑中心凹区域较黄斑周边区域明显(P〈0.001)。结论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厚度较青少年正常眼明显变薄,以黄斑中心凹区域的差异显著。提示脉络膜的厚度改变可能在青少年高度近视眼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罗铭李红阳马胜生梁纳
关键词:脉络膜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高度近视青少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