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淑家

作品数:63 被引量:319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7篇病毒
  • 33篇艾滋病
  • 16篇耐药
  • 16篇艾滋病病毒
  • 16篇病毒治疗
  • 14篇感染者
  • 12篇抗病毒
  • 11篇抗病毒治疗
  • 10篇HIV-1
  • 10篇HIV感染
  • 8篇基因亚型
  • 7篇人类免疫
  • 7篇HIV感染者
  • 6篇毒株
  • 6篇人类免疫缺陷
  • 6篇人类免疫缺陷...
  • 6篇缺陷病
  • 6篇基因
  • 6篇HIV
  • 5篇载量

机构

  • 6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4篇中国疾病预防...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南宁市疾病预...
  • 3篇北京市疾病预...
  • 3篇湖南省疾病预...
  • 3篇四川省疾病预...
  • 3篇云南省疾病预...
  • 3篇柳州市疾病预...
  • 3篇钦州市疾病预...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兰州军区乌鲁...
  • 2篇贵港市疾病预...
  • 2篇重庆市疾病预...
  • 2篇玉林市疾病预...
  • 2篇桂林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61篇梁淑家
  • 30篇李剑军
  • 24篇沈智勇
  • 24篇蓝光华
  • 23篇朱秋映
  • 17篇刘伟
  • 14篇邢辉
  • 14篇周月姣
  • 13篇陈欢欢
  • 12篇唐振柱
  • 12篇周崇兴
  • 12篇梁富雄
  • 12篇阮玉华
  • 11篇方宁烨
  • 11篇廖玲洁
  • 9篇庞贤武
  • 8篇冯毅
  • 8篇朱金辉
  • 8篇王斌
  • 7篇张鸿满

传媒

  • 14篇中国艾滋病性...
  • 11篇应用预防医学
  • 7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广西医学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10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HIV-1感染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凋亡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对HIV-1感染者CD19^(+)B淋巴细胞水平及其CD38、CD95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行ART,将101例HIV-1感染患者分为未治疗组73例和治疗组28例,另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水平及其CD38、CD95和PD-1的水平。并分析治疗组、未治疗组中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未治疗组、治疗组、健康对照组CD19^(+)B淋巴细胞水平依次升高,而该细胞中CD95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健康对照组和治疗组CD19^(+)B淋巴细胞CD38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未治疗组(均P<0.05),而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疗组和治疗组CD19^(+)B淋巴细胞PD-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上的CD38、PD-1、CD95表达水平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均P>0.05);在未治疗组中仅有CD38与CD95间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ART可能通过影响HIV-1感染者CD19^(+)B淋巴细胞中CD38与CD95(而非PD-1)的表达及两者的相互作用,增强CD19^(+)B淋巴细胞的活化而抑制其凋亡,从而对HIV-1感染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发挥一定的修复作用。
李建明熊润松彭丽珊王登嵘杨洋刘显伍月榕梁镕伊梁淑家肖健
关键词:CD19CD38CD95
广西地区未感染HIV婴儿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未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婴儿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基本特征,为初步排除并辅助诊断HIV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是否感染HIV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8例未感染HIV婴儿(未感染组)和13例感染HIV婴儿(对照组)的抗凝全血,用四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及其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用Nuclisens EasyQ方法检测血浆HIV-1病毒载量。结果 (1)未感染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细胞/mm3)的中位数分别为4 5702、8181、410;CD3、CD4、CD8的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61.42%、39.39%、18.40%;CD4/CD8比值的中位数为2.25;在未感染组中,男性婴儿与女性婴儿的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比较,各检测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HIV-1病毒载量均为未检测出水平。(2)对照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中位数分别为4 930、1 4603、326(细胞/mm3);CD3、CD4、CD8百分比的中位数分别为69.95%、13.77%、54.69%;CD4/CD8比值的中位数为0.25;血浆HIV-1病毒载量的中位数为800 000(拷贝/ml)。(3)除CD3+T淋巴细胞绝对数之外,未感染组与对照组的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参考婴儿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异常变化,可初步判断HIV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是否感染HIV,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检测,可以作为一种辅助诊断HIV感染的手段。
李剑军刘伟梁富雄周崇兴梁淑家李国装王斌王江伟
关键词:婴儿艾滋病T淋巴细胞及亚群病毒载量
广西16例患AIDS儿童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者的基因型耐药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广西自治区患艾滋病(AIDS)儿童抗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病例的耐药规律及特点。方法分析16例患AIDS儿童接受过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并出现病毒学失败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并对耐药突变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AIDS儿童的平均年龄(3.4±1.6)岁,平均治疗的时间为(13.2±5.5)个月,平均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11.08±7.05)%个,病毒载量的平均值(4.02±0.58)log10 IU/ml。在16例儿童中,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为耐药的有15例,病毒学失败后耐药发生率为93.75%。在15例耐药的儿童中,7例(占46.67%)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的三种药物全部高度耐药,15例(占100%)对NVP耐药;10例(占66.67%)对DLV高度耐药,1例(占6.67%)为可能耐药;7例(46.67%)对EFV高度耐药,8例(占53.33%)为可能耐药。在15例耐药的儿童中,对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的耐药突变结果显示:13例(占86.67%)对3TC和FTC高度耐药,1例对AZT高度耐药;1例对ddI高度耐药,1例为可能耐药;1例对d4T高度耐药,2例为可能耐药;1例对ABC高度耐药,2例为可能耐药;1例对TDF高度耐药,1例为可能耐药。结论 15例病毒学失败的艾滋病患儿,对正在使用的抗病毒药有不同程度耐药,需考虑更换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梁淑家唐志荣陈杰闭志友梁富雄李剑军周崇兴刘伟
关键词:儿童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病毒学耐药性
HBV/HIV共感染与单纯感染HBV 1762T/1764A突变及前S基因缺失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分析HBV/HIV共感染者与HBV单纯感染者肝癌相关HBV 1762T/1764A突变及前S基因缺失突变率。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原理,收集未接受HBV及HIV抗病毒治疗的HBV/HIV共感染者和HBV单纯感染者血清标本,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血清HBV核心基因启动子(BCP)和前S基因进行分析。结果病例-对照共61对,平均年龄为(44.9±2.1)岁,共发现3个HBV基因型:基因型B、C和I。共感染者和单纯感染者的主要基因型均为B基因型,分别占63.4%(39/61)和50.8%(31/61)。共感染者肝癌相关HBV基因突变总率(52.5%)显著高于HBV单纯感染者(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07,P<0.05)。共感染者BCP的1762T/1764A双突变率(44.3%)显著高于HBV单纯感染者(χ~2=7.290,P<0.05)。同样,共感染者前S基因缺失率也显著高于HBV单纯感染者(χ~2=8.270,P<0.05)。随机从两组中各抽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共感染与高病毒载量有关,但是高病毒载量与肝癌相关HBV基因突变无关。肝癌相关HBV基因突变率不随CD_4^+细胞计数变化而变化。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合并HIV感染与肝癌相关HBV基因突变(包括BCP双突变与前S缺失突变)有关。结论 HBV/HIV共感染可增加肝癌相关HBV基因突变率。
李开文梁淑家陈钦艳王学燕杨庆利何翔胡丽萍贾蕙华Anna Kramvis方钟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共感染基因变异流行率
广西胸科医院2019年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患者HIV-1基因型耐药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2019年广西胸科医院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病毒抑制失败患者HIV-1基因型耐药发生水平及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接受ART≥6个月且病毒载量≥1000 copies/mL的成人病毒抑制失败患者血浆提取核酸,采用美国雅培ViroSeq方法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共有131例病毒抑制失败患者获得pol基因片段序列。74例(56.5%)对至少一类病毒抑制剂耐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RTIs,NNRTIs)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分别为M184(42.0%)和K103(37.4%)。8例(6.1%)和15例(11.5%)分别对NRTIs和NNRTIs产生单类药物耐药,49例(37.4%)对NRTIs和NNRTIs产生双重耐药,1例(0.8%)对NRTIs、N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产生三重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耐药发生存在显著性关联的因素有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AOR=4.57,95%CI:1.28~16.30)、抗病毒治疗时间6~35个月(AOR=12.87,95%CI:3.36~49.33)及≥60个月(AOR=5.95,95%CI:1.75~20.22)。对常用药物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替诺福韦(TDF)、阿巴卡韦(ABC)、利匹韦林(RPV)、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获得性耐药所占比例分别为39.7%、6.9%、10.7%、19.1%、6.9%、45.0%、49.6%和1.5%。结论广西胸科医院56.5%的ART病毒抑制失败患者出现获得性耐药,超过1/3病例同时对NRTIs和NNRTIs双重耐药。定期随访评价治疗效果,加强依从性教育,对耐药发生病例及时更换治疗药物方案,提高ART效果。
黄丽花潘雪陈桂彬廖光付龚世江侯妹冬唐凯玲梁淑家覃善芳李剑军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病毒治疗耐药
中国三省份未治疗HIV-1感染者临床毒株分离及其独特重组型的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未治疗的经性传播和注射吸毒感染HIV-1患者的病毒分离特征和独特重组型特征,为了解不同传播途径感染HIV-1的病毒生物学特性和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不同的HIV-1传播风险,筛选北京、广西、四川3个省市新诊断未治疗的HIV-1患者,静脉采血检测病毒载量、CD4^(+)T细胞计数,以及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从病毒培养上清中提取RNA扩增全长序列,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65名HIV-1感染者中,经男男性行为、异性性行为和注射吸毒感染分别为32(49.2%)、20(30.8%)和13(20.0%)例;亚型主要包括:26例(40.0%)CRF07C、23例(35.4%)CRF01E、9例(13.8%)独特重组型。共分离到46株HIV-1临床毒株,HIV-1分离阳性率与CD4^(+)T细胞显著负相关(χ^(2)=4.22,P=0.04),而与病毒载量正相关(χ^(2)=22.4,P<0.001);HIV-1的P24抗原含量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呈现类似结果。此外,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显示P24抗原含量与培养时间正相关(52.14,95%CI:9.42~94.87,P=0.017),病毒生长曲线分析显示,在培养后第14天,男男性行为感染者的病毒P24抗原水平显著高于异性性行为和注射吸毒感染者(调整后P值分别为P<0.01和P<0.05)。9株独特重组型病毒均来自性传播感染者,男男性行为感染者中独特重组型的比例高于异性性行为感染者中的比例,且男男性行为感染者中的病毒基因重组断点多于异性性行为感染者。结论男男性行为感染者的血样对HIV-1病毒分离更敏感;性传播人群具有独特重组型多样性的特征,尤其是男男性行为感染者病毒基因重组更为明显。
汪立杰冯毅何林辛若雷王彦梁姝丁奕博梁淑家张媛媛胡彩琴阮玉华邢辉洪坤学邵一鸣马丽英
关键词:HIV-1男男性行为病毒分离
HIV抗体不确定样本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1年
我国HIV抗体不确定的样本呈上升趋势。但是对于不确定样本的影响因素,尚缺乏全面综合的研究。为帮助广大医务检测已工作者了解HIV抗体不确定样本的影响因素,本文就我国不确定样本的检出率现状以及人群、条带和S/CO比值等分布特征进行综述。
叶瑞国庞贤武梁淑家庞晓泸沈平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广西HIV流行毒株传播规律耐药性和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沈智勇李剑军蓝光华陈欢欢邵一鸣朱秋映梁淑家唐振柱韦辉阮玉
所属领域: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 1996年广西发现首例吸毒艾滋病例→2005年疫情扩散所有市县一2008-2011年每年报病例数均超1万例→2011年累计存活病例数全国排第2位,新报告病例数、死亡数均排第1位,90%以上...
关键词:
关键词:艾滋病宣传教育分子流行病学
广西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唐振柱李剑军林玫张鸿满梁淑家刘伟朱秋映朱金辉方宁烨周崇兴王斌王江伟
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来源:为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课题背景:广西艾滋病流行形势非常严峻,部分市县疫情严重,性途径传播比例逐年增大。截至2010年12月31日,累计报HIV/AIDS63127例,累计报告数排名...
关键词:
关键词:艾滋病分子流行病学
柳州市1998-2012年新发现HIV基因亚型变化及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柳州市1998-2012年新发现HIV基因亚型变化,比较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1998-2012年柳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对其血浆进行RNA提取、扩增、测序和分型。采用Coharan-Armitage趋势检验法分析HIV基因亚型变化的趋势,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法分析比较HIV感染者的首次CD4。结果研究对象共有1877例HIV感染者。1998-2012年,CRF01_AE、CRF01_AE(Cluster1)和CRF07_BC亚型构成比分别从78.4%(76/97)上升至91.5%(1441/1574)、63.9%(62/97)上升至74.0%(1164/1574)和17.5%(17/97)下降至4.6%(72/1574),趋势性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32,P<0.001;Z=2.455,P=0.014;Z=-5.943,P<0.001)。CRF01_AE(Cluster1)、CRF01_AE(Cluster2)、CRF07_BC和CRF08_BC亚型HIV感染者首次CD4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分别是230(83~375)、215(48~351)、365(254~503)和334(206~479)个/μl。CRF01_AE(Cluster1)和CRF01_AE(Cluster2)亚型HIV感染者的首次CD4均
曹志强杨文敏朱秋映蓝光华沈智勇梁淑家李剑军陈欢欢冯毅何翔廖玲洁邢辉阮玉华邵一鸣
关键词:HIV-1基因亚型CD4^+T淋巴细胞计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