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佳
- 作品数:56 被引量:55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后按症状、体征评定疗效,用血管多普勒检查两组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两组在治疗开始前评价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1 d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体征评分、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 梁文锐梁天佳
- 关键词:复方血栓通胶囊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例对照研究
- 复方血栓通结合康复训练预防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应用Wells评分筛选的215例中、高危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8)和对照组(n=107),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2组患者3个月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在入组时和服药3个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各项血流变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FIB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有3例(2.78%)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中有4例(3.74%)下肢深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出现脑出血(1.87%),3例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2.80%)。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降低血液黏稠度、FIB作用强于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一样有相似的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但出血事件发生的危险度较低。
- 梁天佳周开斌廖明珍
- 关键词:复方血栓通胶囊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阿司匹林
-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08年
-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兴奋性毒性、线粒体功能障碍与氧化应激、免疫学异常、年龄老化、细胞凋亡、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障碍、多聚ADP核糖聚合酶过度活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文章在上述几个方面针对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梁天佳莫雪安
- 关键词:帕金森病病因学遗传学
- 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BCI)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2)、PNF组(n=32)和联合组(n=32)。各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常规组给予上肢PNF训练,PNF组给予上肢绳带辅助PNF训练,联合组给予上肢绳带辅助PNF训练和上肢绳带辅助BCI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各组FTHUE-HK评分、MBI评分的组内效应(F>341.219,P<0.001)、组间效应(F>21.705,P<0.001)和交互效应(F>3.171,P<0.05)均显著;FMA-UE评分的组内效应(F=520.472,P<0.001)和组间效应(F=41.939,P<0.001)显著,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为联合组最优(P<0.05)。结论绳带辅助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BCI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梁天佳龙耀斌陆丽燕周金英黄福才黄林鹏邬映超龙耀翔韦小翠柳忠
-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脑机接口随机对照试验
-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平衡和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平衡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转入康复科住院的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MT。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6周后,用Fugl-Meyer测评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功能性步行能力(FAC)量表评估患者的康复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BBS评分、BI评分、FAC分级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基础上辅以MT,能有效地促进患者下肢平衡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 黄福才梁天佳
-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功能
- 法舒地尔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被引量:8
- 2013年
- 目前,血管性痴呆尚无特效治疗,临床上多采用改善脑循环、促智药物及预防脑血管病复发药物,使其认知障碍尽可能保持稳定,针对性地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盐酸法舒地尔属于新型的Rho激酶抑制剂,能够舒张血管平滑肌,改善缺血区血流量,有助于改善炎症反应,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改善作用。本研究观察盐酸法舒地尔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合并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
- 梁天佳龙耀斌伍明黄林鹏蓝佼晖
- 关键词:脑梗死血管性痴呆康复训练法舒地尔
- 镜像疗法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效果研究被引量:31
- 2021年
- 背景步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如何尽早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尤为重要,而临床鲜见通过镜像疗法(MT)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相关报道。目的观察MT联合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减重组(n=40)和联合组(n=40)。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减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BWSTT,联合组患者在减重组基础上增加MT;每周训练6 d,共持续4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中的下肢部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H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6 min步行测试(6MWT)结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均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优于减重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和6MWT结果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MT联合BWSTT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 柳忠梁天佳
- 关键词:卒中偏瘫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 徒手呼吸功能训练结合电动站立床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体位排痰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徒手呼吸功能训练结合电动站立床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体位排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其中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体位引流排痰,余30例(观察组)进行徒手呼吸功能训练结合电动站立床排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排痰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最长呼气时间、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37.826、9.209、13.362,对照组:t=22.347、2.606、6.746,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长呼气时间、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02、7.077、9.74,P<0.05)。结论徒手呼吸功能训练结合电动站立床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体位排痰效果,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应用。
- 蓝佼晖梁天佳黄冬妹陈在娟林青青磨艳芳
- 关键词:电动站立床体位排痰脑卒中
- 绳带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观察绳带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均行rTMS治疗,观察组则还增加绳带疗法(即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中的步行训练时佩戴绳带)。所有治疗方法均为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10 m步行时间测试(10 MWT),6 min步行距离测试(6 MWT)、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评估2组患者的步行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评估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10 MWT、6 MWT和FMA-LE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10 MWT、6 MWT和FMA-LE评分分别为(10.05±1.32)s、(401.09±33.68)m和(24.71±3.93)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AC分级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AC分级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绳带疗法联合rTMS可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
- 柳忠龙耀斌梁天佳黄福才杜灿荣
- 关键词:脑卒中重复经颅磁刺激
- 绳带疗法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观察绳带疗法辅助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SCI)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不完全性胸腰段SCI(ASIA分级C~D级)患者2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4例。对照组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绳带疗法治疗。采用ASIA下肢运动评分(LEMS)、Holden分级、Berg平衡量表(BBS)、10 m最大步行速度(10MWS)、6 min步行测试(6MWT)对结果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ASIA-LEMS评分、Holden分级、BBS评分、10MWS、6MWT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辅以绳带疗法干预,可以进一步提高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ASIA C~D级)患者的步行功能。
- 柳忠龙耀斌梁天佳
- 关键词:胸腰段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