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焰
- 作品数:19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回到美自身的领域——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反思
- 本文以美自身为视点,通过对当代中国美学思想形态转变过程的历时性扫描,指出当代中国美学一方面在努力克服先前美学思想弊端的同时,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对美产生新的误解,把美要么当作人的认识,要么把美看作是人类的实践活动,甚至认...
- 梁光焰
- 关键词:认识论美学实践论美学本体论美学
- 《色·戒》:李安怎样误读张爱玲被引量:1
- 2007年
- 张爱玲小说被接连不断地搬上荧屏,充分说明其选材技巧和叙事艺术都奇迹般暗合电影之道。《色·戒》是一篇最具张爱玲特色的小说,它独有的含蓄和暗示恰好为电影艺术留出巨大空白。李安抓住其中空白,做出了艺术和商业双重成功的误读。但为了进一步迎合市场,李安又有意曲读原著,不惜背离原著核心情节,转移观众的注意焦点,为其性描写张目,从而破坏文学经典的深刻性和神圣性,讹误观众,损害读者的阅读趣味。
- 梁光焰
- 关键词:《色·戒》误读
- 再也回住不了的家园——正确定位文化转型后的中国古代文论被引量:1
- 2005年
- 由于文化的突然转型,中国古代文论“失语”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古代文论在大时代的变迁下并非是整体毁灭,而是依照其特有的方式参与和渗透到现当代文论中来。因而文化转型后的中国古代文论只能是作为文学遗产看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再通过现代转换起死回生。中国当代文论是以传统作为参照物,对西方文学理论进行理性选择和本土化的结果。重建中国文论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而没有必要对古代文论进行现代转换。
- 梁光焰
- 关键词:文化文学遗产
- 重庆文学特质的重新发现
- 2005年
- 区域文学必须关注本地文学的独有特征。但对于重庆文学的研究,人们却过多关注重庆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的巴渝文明,把重庆文学描绘成封闭的盆地文学,从而忽略了重庆文学的突围意识和接纳意识。这是重庆文学的另一重要特征,它们成为重庆文学的生存机制和发展机制。
- 梁光焰
- 关键词:重庆文学特质
- 作为意义的“坛子”——李健吾短篇小说《坛子》的意义生成
- 2008年
- 短篇小说《坛子》创作于1930年,虽然同样取材于农村农民的悲惨境遇,却克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同类题材小说的艺术缺陷。"坛子"作为一种微妙的重复,始终活跃于小说的各个角落,既缝合了故事,又在意义上暗示了一种更大的存在,成为小说意义生成的重要手段。"坛子"隐喻了被社会物质文化观念恶劣塑造的悲凉人生,对抽空人的精神实体的根源做了探究式反省。
- 梁光焰
- 关键词:坛子
-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生长——非马开创的独特的新诗之路
- 2004年
- 有一种诗,读来感觉离我们很近,它发奸伏,言我心声,字里行间透着真挚的关怀;有一种诗看了觉得新奇,它简洁朴实,诗意奇崛,从头至尾充满了智慧和创造。这就是被誉为诗坛“异数”的非马的诗。“异数”即是独特,独特就是创造。非马诗创造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改造现代手法,走着一条两相结合的道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生长。
- 梁光焰
- 关键词:非马新诗朴实诗坛真挚
- 神话策略下的诗性追寻——小说《白轮船》的诗化生成
- 2007年
- 《白轮船》是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70年代的重要代表作。小说在写实的基础上穿插大量的神话传说,不仅把神话自有的语法体系带入现实故事叙述之中,调动作者意念化和抽象化的诗性思维,为小说埋下了诗意的种子,而且还使神话在新的结构中获得象征的力量,使文本充满了梦幻色彩,唤醒了读者的诗歌阅读期待,使读者从文本中读出象征、隐喻及神秘的诗歌经验。
- 梁光焰
- 关键词:艾特玛托夫神话诗化
- “寻根”:文学的身份焦虑与困境被引量:1
- 2010年
- 不管是把“寻根”理解寻找传统文化之根,还是寻找民族审美意识之根,作为创作现象的文学“寻根”实际上以各种形态贯穿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从鲁迅的《阿Q正传》到鲁彦《菊英的出嫁》、台静农《拜堂》、蹇先艾《水葬》等一大批乡土小说,展示的均是传统文化制约下的生命与灵魂。即使后来的赵树理,也是立足于农民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习俗和道德。
- 梁光焰
- 关键词:文学现代化身份焦虑民族审美意识《阿Q正传》传统文化
- 回到美自身的领域——对当代中国美学孤反思
- 本文以美自身为视点,通过对当代中国美学思想形态转变过程的历时性扫描,指出当代中国美学一方面在努力克服先前美学思想弊端的同时,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对美产生新的误解,把美要么当作人的认识,要么把美看作是人类的实践活动,甚至认...
- 梁光焰
- 关键词:认识论实践论本体论美学思想
- 文献传递
- 个性主义的本土资源及其现代性遭遇
- 2010年
- 梁光焰
- 关键词:本土资源个性主义正统文化启蒙运动人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