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菁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干细胞
  • 7篇充质干细胞
  • 6篇人脐
  • 6篇人脐带
  • 6篇人脐带间充质...
  • 6篇脐带间充质干...
  • 4篇软骨
  • 4篇细胞
  • 3篇脐带
  • 3篇间充质
  • 3篇分化
  • 2篇软骨细胞
  • 2篇骨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多糖
  • 1篇多向分化
  • 1篇型胶原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诱导分化

机构

  • 7篇暨南大学

作者

  • 7篇柳菁
  • 5篇许超
  • 4篇宇丽
  • 3篇罗二梅
  • 2篇毛文哲
  • 2篇李扬秋
  • 2篇廖继东
  • 1篇张家文
  • 1篇陈少华
  • 1篇刘俊
  • 1篇唐明乔
  • 1篇郑银丽
  • 1篇陈健业
  • 1篇邬颖华
  • 1篇周子鹏

传媒

  • 3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长期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活性及其限制性被引量:11
2011年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免疫调节能力,并可在体外进行长期培养扩增,但其体外长期培养的生物学活性变化特点及其限制性仍不十分清晰。目的:观察体外长期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活性变化特点及其限制性。方法:无菌收集剖宫产新生儿脐带,经胶原酶Ⅱ消化后,用黏附生长选择法获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胰酶消化传代;取第3代细胞进行流式分析,脂肪和成骨诱导鉴定;收集不同代的细胞分别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和爬片分析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凋亡率及黏附能力。结果与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型CD105+/CD29+/CD44+/CD31-/CD34-/CD45-/HLADR-,可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传代培养第3~23代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生长曲线基本一致,第28代后细胞增长缓慢;流式分析发现第33代细胞较第3代G0/G1减少17.9%、S+G2/M增加103.4%、细胞凋亡率增加316.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第3~18代细胞间G0/G1、S+G2/M、细胞凋亡率和黏附细胞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体外长期培养环境中,随着传代次数的递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黏附能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总的生物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其最佳生物活性期出现在培养第3~18代之间。
许超廖继东柳菁毛文哲李扬秋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脐带
两种培养体系条件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的分化被引量:6
2012年
背景:无支架体外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方法主要包括高密度微团培养、单层细胞培养、与软骨细胞体外共培养等,其中高密度微团培养和体外单层细胞培养因操作简便易行,诱导成功率高受到广泛关注。目的:寻求一种更佳的无支架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组织块法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标志。收集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别采用平面诱导培养和离心管聚集成团培养,使其向软骨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型CD105+/CD29+/CD44+/CD31-/CD34-/CD40-CD45-/HLA-DR-。未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微弱的软骨细胞标志物,经诱导后葡萄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表达量显著增加,其中聚集成团培养的表达量高于平面培养。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较诱导前均高表达葡萄糖胺聚糖、Ⅱ型胶原和SOX-9mRNA,其中聚集成团培养的表达量高于平面培养。说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聚集成团培养体系中诱导更有利于其分化成软骨细胞。
柳菁许超宇丽罗二梅郑银丽邬颖华陈健业周子鹏唐明乔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干细胞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诱导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的成软骨诱导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其特异性。在生长因子(t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存在的条件下,用500μmol/L GSH诱导hUC-MSCs向软骨样细胞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形态变化;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荧光反应分别检测Ⅱ型胶原(COL2A1)、葡萄糖胺聚糖(GAG)(蛋白水平定性);阿利新蓝法及羟脯氨酸法分别检测COL2A1、GAG含量(蛋白水平定量);qPCR在分子水平检测COL2A1、GAG mRNA表达,观察诱导前后细胞的基质分泌情况。结果:GSH连续诱导培养21d后,基本诱导培养基组(B组)、基本诱导培养基+0.5%二甲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组(BD组)及基本诱导培养基+0.5%DMSO+500μmol/L GSH组(BDG组)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荧光反应均呈阳性;BDG组GAG和COL2A1含量及mRNA表达量均要高于B组、BD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SH可促进hUC-MSCs向软骨样细胞诱导分化。
罗二梅宇丽张家文柳菁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软骨样细胞蛋白多糖
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关节软骨自我修复能力有限,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关节软骨损伤的方法和药物均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潜力大、增殖能力强、免疫原性低、取材方便等特点,可能成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之一。就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表型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系统地介绍了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诸多因素,如:生长因子、氧气浓度、三维支架等。并对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见解。
柳菁宇丽许超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分化影响因素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1.体外传代培养,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多向分化能力的改变,探索其体外诱导分化的最佳时间窗。2.寻求一种更佳...
柳菁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软骨
文献传递
长期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能力改变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体外传代培养至2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MSCs,hUC-MSCs)多向分化能力的改变,以探索hUC-MSCs体外诱导分化的最佳时间窗。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提取hUC-MSCs,并用胰酶消化传代;收集不同代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及细胞周期;MTT法检测不同代细胞的增殖活性;取不同代细胞进行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肪诱导鉴定;并利用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OCT-4、SOX-2、Nanog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用胶原酶消化法可获得形态均一,可稳定传代23代以上的hUC-MSCs;体外传代培养至23代,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率无明显改变;细胞生长曲线形态相似;细胞周期亦无明显差异,(73.04±1.15)%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均可被诱导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不同代细胞OCT-4、SOX-2、Nanog的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体外培养至23代,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hUC-MSCs的多向分化能力并未受影响。
柳菁宇丽许超罗二梅
长期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PCNA、IL-6、IL-11和galectin-3的表达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长期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1(IL-11)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为hUC-MSCs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取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分离、传代培养hUC-MSCs;收集第3、8、18、28和33代细胞及培养上清,用qRT-PCR、ELISA及Western bloting检测PCNA、IL-6、IL-11和galectin-3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1)hUC-MSCs PCNA、IL-6、IL-11 mRNA及IL-6、IL-11蛋白的表达随培养传代次数增加而减少,第33代较第3代分别降低了33%、56%、37%和50.3%、58.9%,差异显著(均P<0.01)。(2)各代间galectin-3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且各代间蛋白表达亦无明显差异。结论:(1)体外长期传代培养过程中hUC-MSCs增殖能力和支持造血能力可能逐渐减弱甚至丧失。(2)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可能对hUC-MSCs的免疫调节功能无显著影响,这有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毛文哲许超李扬秋陈少华柳菁刘俊廖继东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介素11半乳糖凝集素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