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春梅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脐疗
  • 3篇系膜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淋巴结炎
  • 3篇肠系膜
  • 3篇肠系膜淋巴结...
  • 2篇大细胞
  • 2篇易激综合征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痛经
  • 2篇针刺
  • 2篇神阙
  • 2篇痛经
  • 2篇中西医治疗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
  • 2篇小儿
  • 2篇小儿肠系膜淋...
  • 2篇留针时间

机构

  • 6篇山东中医药大...
  • 6篇济南市第四人...
  • 2篇临沂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柳春梅
  • 5篇马玉侠
  • 2篇公春荣
  • 2篇郭之平
  • 2篇于岩瀑
  • 1篇张华金
  • 1篇孙毓
  • 1篇宫英
  • 1篇边锋芝
  • 1篇高树中
  • 1篇苗红
  • 1篇王璇
  • 1篇邢莉

传媒

  • 2篇山东中医杂志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隔药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神阙穴穴区肥大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隔药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神阙穴穴区肥大细胞数目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隔药灸脐组,每组各20只。两组均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大鼠IBS-D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仅与隔药灸脐组同步抓取固定而不作任何治疗。治疗开始10天后两组进行评估及检测。采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大鼠神阙穴穴区肥大细胞数目,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在神阙穴肥大细胞数目方面,隔药灸脐组高于模型组。隔药灸脐疗法能够增加穴区肥大细胞数目。结论:肥大细胞参与脐疗治疗IBS-D效应,肥大细胞可能为隔药灸脐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生物学信息放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隋培森柳春梅于岩瀑马玉侠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隔药灸脐法肥大细胞
中西医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西医不同治疗方式的总结,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柳春梅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X)、头孢哌酮/舒巴坦(cefoperazone/sulbactam,CFS)单用及联合使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和60株临床分离C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用肉汤富集浓度为1013 CFU/L CRAB,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LVX和CFS单用及联合使用鲍曼不动杆菌对标准菌株ATCC19606和60株临床分离CRAB的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结果 LVX联合CFS后,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对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LVX和CFS联用前后,MPC分别由8.0 mg/L、16.0 mg/L降为1.0 mg/L、2.0 mg/L;SI均下降了7/8,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对60株临床分离菌株:LVX和CFS联用前后,MPC分别由64~256 mg/L、128~256 mg/L降为8~64 mg/L、64~128 mg/L;SI均明显下降。结论 LVX与CFS联用后,可降低其单用对CRAB的MPC,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防止耐药突变菌株的产生。
张欣悦边锋芝柳春梅杨菁张华金宫英孙成春
关键词:防耐药突变浓度突变选择窗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脐疗的组方药物性味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用药特点,为脐疗治疗IBS-D选方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文献检索源,从与脐疗相关的650本中医古籍文献中检索其中有关脐疗治疗泄泻的条文,应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脐疗用药40种,温热类药物共出现80频次,占62.50%;寒凉类药物共出现26次,占20.30%;平性药物共出现22次,占17.20%;辛味药物出现78次,甘味药出现43次,苦味药出现43次,酸、咸、淡、涩四种药味出现分别是14次、9次、8次、5次。结论:药性以温热类居多;味以辛、甘、苦居首,其中辛味药所占频次最多。
王璇柳春梅于岩瀑马玉侠
关键词:脐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药性药味
隔姜灸脐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8例被引量:17
2016年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小儿腹痛常见的原因。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或伴有发烧、呕吐、腹泻、便秘等临床表现,儿童与青少年多发,以7岁以下小儿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该病易反复发作,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严重者可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柳春梅孙毓邢莉苗红
关键词:隔姜灸肠系膜淋巴结炎敷脐隔物灸
中西医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西医不同治疗方式的总结,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柳春梅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文献传递
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不同留针时间即刻止痛效果观察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时针刺十七椎穴,观察其不同留针时间的镇痛效应变化及规律,为临床确定最佳留针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留针20 min组30例,留针30 min组30例及空白等待组30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治疗前后随时间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针刺组针刺镇痛效应从针刺10 min时开始显现,镇痛效应随留针时间的延长而递增(P<0.05);留针30 min组疗效明显优于留针20 min组(P<0.01)。结论针刺十七椎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刻止痛作用,留针30 min优于留针20 min。
柳春梅马玉侠郭之平公春荣
关键词:痛经针刺
脐与胞宫相通的理论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复习中医经络理论中关于脐与冲、任、督、带以及胞宫相关的论述,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脐与胞宫相通的机制,为通过脐疗治疗胞宫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柳春梅马玉侠高树中
关键词:胞宫
原发性痛经针刺十七椎穴不同留针时间对SF-MPQ量表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痛经患者针刺十七椎穴留针时间的长短对疼痛性质的改变及疼痛程度的减轻与否有无相关性,为临床确定最佳留针时间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留针20 min组、留针30 min组及空白等待组,每组各30例。应用SF-MPQ(Mc Gill简化量表)观察治疗前后随时间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在改善患者疼痛的强度及疼痛的性质上,针刺组均能明显改善SF-MPQ中各项指标的评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十七椎穴可以明显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不同性质的疼痛及其程度,且留针30 min优于留针20 min。
柳春梅马玉侠郭之平公春荣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针刺疗法留针时间
脐疗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研究及对IBS-D模型大鼠肥大细胞的影响
目的:①通过对古代文献有关泄泻脐疗用药的内容进行统计整理,总结脐疗治疗泄泻的古代用药规律及特点,为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参考。②通过观察隔药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神阙穴穴区及结肠组织肥大细胞数目的变化...
柳春梅
关键词:脐疗用药规律肥大细胞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