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青山

作品数:12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市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诱发电位
  • 5篇体感
  • 5篇体感诱发电位
  • 3篇电图
  • 2篇中风
  • 2篇卒中
  • 2篇脑出血
  • 2篇脑电
  • 2篇脑电图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CT
  • 2篇出血
  • 1篇动态观
  • 1篇心理学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预后
  • 1篇症状

机构

  • 12篇厦门市中山医...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2篇林青山
  • 8篇童绥君
  • 5篇蔡小芳
  • 4篇黄琼华
  • 3篇郑维红
  • 3篇陈丽雪
  • 2篇毕敏
  • 1篇王德生
  • 1篇苏志强
  • 1篇杨天和
  • 1篇陈治卿
  • 1篇庄晓荣
  • 1篇康江河
  • 1篇林威
  • 1篇梁立新
  • 1篇王显锏

传媒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现代电生理学...
  • 2篇临床脑电学杂...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黑龙江医学

年份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4篇199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出血体感诱发电位与CT的对照分析被引量:1
1995年
童绥君林青山蔡小芳葛茂振王德生沈翠茹
关键词:诱发电位丘脑出血壳核出血丘脑腹外侧核外侧型
脑出血体感诱发电位与CT的对照分析
1995年
本文通过28例壳核出血、24例丘脑出血的SEP与CT检查,结合感觉运动障碍,分析了SEP异常与血肿的相关性。观察到壳核出血SEP异常愈明显血肿对内囊损害愈重,且运动麻痹程度也愈重;丘脑出血SEP异常愈明显血肿对丘脑腹外侧核损害愈重,且感觉障碍程度也愈重。表明SEP是判定脑出血功能损害的良好客观指标。
童绥君林青山蔡小芳王德生葛茂振
关键词:脑出血体感诱发电位CT
52例周围神经损害SLSEP测定的意义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害患者进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测定的意义。方法对52例周围神经损害患者常规进行SLSEP检查,并同时作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均以30名健康人所测作对照。结果SLSEP、EMG、MCV和SCV的异常率分别为92%、83%、75%和81%。结论SLSEP对周围神经受损程度、部位的判断有独到之处,但还应结合临床表现、EMG、MCV、SCV等因素加以分析判断。
蔡小芳林青山童绥君黄琼华陈丽雪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害体感诱发电位肌电图
癫痫患者禁睡后睡眠脑电图33例分析
1998年
癫痫的诊断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即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的癫痫放电。在常规脑电图的描记中,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不高,据报道在30%~50%,诱发试验可以提高癫痫波的检出率,禁睡后睡眠脑电图可使80%以上癫痫患者诱发出癫痫波[1]。笔者对33例临床确诊为癫痫而常...
庄晓荣黄琼华林青山陈丽雪邱建厦彭忠伟
关键词:癫痫脑电图睡眠脑电图
急性小脑、小脑脚梗死的临床特点与MRI分型
2001年
目的 探讨急性小脑、小脑脚梗死的 MRI分型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4 5例小脑、小脑脚梗死患者的临床及 MRI资料进行分析 ,并对 MRI表现按动脉支配区进行分型。结果 小脑下后动脉( PICA)区梗死 2 3例 ,小脑下前动脉 ( AICA)区梗死 13例 ,小脑上动脉 ( SCA)区梗死 9例 ;小脑脚型 16例 ,小脑脚小脑型 17例 ,小脑型 12例 ;各类型的临床表现均有其特点。结论 
童绥君杨天和林威林青山
关键词:脑梗死小脑MRI
体感诱发电位对大面积脑梗死纳洛酮疗效的动态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将脑梗死纳络酮即刻效应与体感诱发电位 (SEP)脑功能评价法相结合 ,以探讨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变化和纳洛酮对其的影响。方法 结合临床和影像资料 ,动态分析纳洛酮治疗脑梗死前后的SEP表现。结果 皮层电位N2 0 未引出的责任病灶 ,一是丘脑梗死 ,二是放射冠和顶叶梗死 ;N2 0 再现与纳洛酮药效相一致 ;纳洛酮对脑梗死的影响 ,与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相比 ,主要是提高大脑神经元兴奋性。结论 SEP既是评价脑梗死纳洛酮即刻疗效的客观、敏感方法 。
童绥君蔡小芳黄琼华林青山
关键词:脑梗死纳洛酮体感诱发电位SEP
侧脑室体旁放射冠梗塞表现为进展性卒中的CT与临床特征被引量:29
1995年
本文对侧脑室体旁放射冠区梗塞灶大于30mm表现为进展性卒中18例患者的CT及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认为该部位梗塞属于皮层下分水岭梗塞,其主要病因为脑血管主干动脉高度狭窄或闭塞。
童绥君苏志强康江河林青山
关键词:CT中风
呈良好预后的基底动脉栓塞(附2例报告)
2000年
短期内基本恢复正常的基底动脉栓塞,被认为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一样,是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栓塞的特殊类型,近年国外已有报道。而作者尚未见到国内这方面的报道,本文将作者收治的2例作一报道。
童绥君林青山
关键词:预后病例报告
脑血管病的临床和脑电地形图、脑电图、CT动态观察分析
1995年
脑电地形图(BEAM)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脑电定量分析技术,能较客观地反应病理生理状态下脑的机能变化,弥补脑电图对病变损害定位不直观,阳性率不高的不足,对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本文对6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BEAM,脑电图(EEG)、CT进行动态观察、探讨相互之间的关系。
郑维红林青山彭忠伟王显锏冯佩雪
关键词:脑电地形图脑血管病CT动态观察脑电图BEAM
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体感诱发电位
1996年
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体感诱发电位蔡小芳,林青山,童绥君,黄琼华,陈丽雪颈椎病中较常见的临床类型是神经根型。为了探讨颈椎病所致神经根损害后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改变,我们对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做了SEP检查,并以20例正常人做对照组。现...
蔡小芳林青山童绥君黄琼华陈丽雪
关键词:颈椎病神经根型体感诱发电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