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兆奋

作品数:385 被引量:2,228H指数:2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0篇期刊文章
  • 123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6篇医药卫生
  • 11篇文化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6篇心肺复苏
  • 54篇脓毒
  • 54篇脓毒症
  • 46篇心肺
  • 34篇综合征
  • 34篇危重
  • 32篇细胞
  • 30篇危重病
  • 29篇重症
  • 27篇预后
  • 27篇ICU
  • 26篇心肺复苏后
  • 25篇监护
  • 24篇急诊
  • 21篇重症监护
  • 21篇并发
  • 20篇血管
  • 20篇监护病房
  • 17篇骤停
  • 16篇炎症

机构

  • 363篇第二军医大学
  • 9篇上海中医药大...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空军总医院
  • 6篇苏州大学附属...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国家工程研究...
  • 5篇上海市普陀区...
  • 5篇上海第二军医...
  • 4篇济南军区总医...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上海长征医院
  • 4篇厦门市中山医...
  • 4篇上海市嘉定区...
  • 4篇上海市浦东医...
  • 3篇兰州军区乌鲁...
  • 3篇南京军区杭州...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384篇林兆奋
  • 134篇杨兴易
  • 125篇李文放
  • 96篇赵良
  • 57篇陈德昌
  • 56篇单红卫
  • 53篇管军
  • 40篇许永华
  • 40篇刘雪峰
  • 33篇郭昌星
  • 25篇瞿金龙
  • 24篇何超
  • 23篇景炳文
  • 18篇张雷
  • 17篇王虑
  • 16篇刁孟元
  • 16篇马林浩
  • 15篇严鸣
  • 14篇单怡
  • 14篇王玺

传媒

  • 53篇中国急救医学
  • 29篇中华急诊医学...
  • 1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0篇中国危重病急...
  • 10篇中华医学会急...
  • 9篇中华危重病急...
  • 8篇解放军医学杂...
  • 7篇中华医学会急...
  • 7篇中华医学会急...
  • 6篇中华医院感染...
  • 6篇中国中西医结...
  • 6篇第六届全国危...
  • 5篇第十一次全国...
  • 4篇上海医学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临床急诊杂志
  • 4篇中国呼吸与危...
  • 3篇外科理论与实...
  • 3篇卫生职业教育
  • 3篇中华航海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7篇2017
  • 16篇2016
  • 31篇2015
  • 24篇2014
  • 27篇2013
  • 29篇2012
  • 35篇2011
  • 30篇2010
  • 12篇2009
  • 31篇2008
  • 22篇2007
  • 21篇2006
  • 14篇2005
  • 19篇2004
  • 16篇2003
  • 10篇2002
3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严重脓毒症致ARDS患者血浆MMP-9和TFC的变化及乌司他丁干预效果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动态观察严重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和胸腔液体水平(TFC),通过对照研究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UTI),观察干预前后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浆MMP-9的浓度及TFC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严重脓毒症致ARDS诊断标准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UTI组(n=30例)和对照组(n=28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UTI组在此基础上加用UTI 30万U静脉滴注,1/6h,连用3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MMP-9浓度、TFC、氧合指数(PaO2/FiO2)、Murray肺损伤评分以及28d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均出现血清MMP-9浓度升高及TFC增多,治疗后UTI组患者PaO2/FiO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TFC、MMP-9浓度及28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UTI能够降低严重脓毒症致ARDS患者血浆MMP-9及TFC,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黄增相何超陶骅徐雯徐迅科金姝魏建东张健李文放林兆奋
关键词:脓毒症基质金属蛋白酶-9
乌司他丁对术后炎症反应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手术后炎症反应、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乌司他丁对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25例和对照组21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每组于术前、术后、术后24h采集血液标本,监测血液白细胞(W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和凝血功能;用ELISA法检测血液白介素-6(IL-6)、凝血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液量比较,WBC、HCT、PLT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24hIL-6浓度与术前比较明显增高(P=0.016);乌司他丁组术后24h比其他各时间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明显延长(P<0.05),乌司他丁组术后24h和对照组比较PT延长(P=0.027),对照组术后24h与术前比较血浆凝血酶时间(TT)、TAT和D-Dimer(D-D)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乌司他丁组与对照组比较D-D浓度明显降低(P=0.004);对照组术后24h与术前比较TM浓度明显增加,而应用乌司他丁后TM浓度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改善术后凝血功能,防止纤溶功能亢进,其机制可能是抑制术后炎症因子释放,抑制部分凝血因子功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田昭涛冯慧远李慧丽王虑林兆奋陈德昌崔云亮
关键词:乌司他丁炎症凝血血管内皮细胞
严重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的作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动态观察严重脓毒症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水平,了解严重脓毒症性ARDS患者ELWI的变化,通过对照研究给予乌司他丁(UTI)注射液,观察干预前后严重脓毒症患者ELWI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急救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符合严重脓毒症性ARDS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测定ELWI,并结合氧合指数(Pa O2/Fi O2)等了解肺损伤程度。按照随机原则分为UTI组(n=30)和对照组(n=18),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措施,UTI组在此基础上加用UTI 3万U·kg-1·d-1静脉滴注,分为4次使用,连用3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ELWI、Pa O2/Fi O2、Murray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以及28 d死亡率。结果 UTI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Murray评分及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和7 d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TI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Pa O2/Fi O2下降,ELWI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 O2/Fi O2升高,ELWI浓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TI组与对照组患者28 d生存率(90.0%比66.7%)及死亡率(10.0%比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发生ARDS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ELWI增高及Pa O2/Fi O2下降,常规治疗上加用UTI注射液能够降低严重脓毒症性ARDS患者的ELWI,改善临床症状,降低28 d死亡率。
何超黄增相陶骅徐雯徐迅科金姝魏建东张健李文放林兆奋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乌司他丁血管外肺水
非选择性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55,212—2对心肺复苏后大鼠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及预后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明确非选择性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55,212—2对心肺复苏后大鼠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分别诱导室颤,持续6min后开始机械胸外心脏按压,8min后进行电除颤。成功复苏后30min,动物被随机分为3组:①药物处理+正常温度组(WIN+Normo);②药物处理组(WIN);③对照组。药物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WIN55,212—2和生理盐水,按照1.0mg/(kg·h)速率静脉滴注给药。所有动物的环境温度均保持相同,药物处理+正常温度组采用一个额外的加热灯泡使得该组和对照组体温维持在(37±0.2)℃。监测复苏后4h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记录复苏后72h各组动物的存活情况。结果药物处理组大鼠IL-6(98.40±8.80)pg/mL以及TNF-α(40.36±9.21)pg/mL的水平较对照组[(120.30±15.20)pg/mL和(68.29±9.58)pg/mL]及药物处理+正常温度组[(118.50±16.60)pg/mL和(64.33±10.19)pg/mL]明显下降,大鼠神经系统缺陷评分(NDS)及存活率较另外两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大鼠心肺复苏模型中,静脉注射WIN55,212—2能够降低IL-6与TNF-α的水平,并改善复苏后NDS和72h存活率。但当该药物产生的低温作用消失时,其对于大鼠体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也随之明显减弱。故WIN55,212—2所致的心肺复苏后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产生的降温作用有关。
朱妍林兆奋马林浩
关键词:预后
心搏骤停后脑复苏研究的动物模型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简便的心跳骤停后脑复苏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0只,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5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记录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发生循环停止时间(T_(CA))、自主循环恢复时间(T_(ROSC))、72 h存活率,复苏后不同时间点(3、6、12、24、48、72 h)神经功能评分(NDS),观察复苏后3 h和72 h透射电镜下皮层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造模后大鼠迅速发生循环停止,T_(CA)和T_(ROSC)分别为(137.3±10.2)s,(64.4±9.3)s,复苏成功率87.5%,72 h存活率为80%。NDS在复苏后3 h时最低,以后NDS渐趋好转。血浆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在72 h略有回降,但仍高于造模前(P<0.01)。电镜显示复苏后3 h脑损害最严重,72 h逐渐减轻。结论这一模型操作简单且结果稳定。
马宇洁杨兴易林兆奋张雷潘曙明
关键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脑复苏动物模型
282例颅脑伤病人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9
1997年
目的:明确造成颅脑伤病人死亡原因,为提高颅脑伤病人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282例颅脑伤死亡病人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82例中,车祸(49.6%)、坠落伤(24.8%)、跌伤(19.5%)是导致颅脑伤的最常见原因。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脑肿胀所致的颅内高压(41.5%)、脑干伤(28.4%)和肺部并发症(15.2%)是导致颅脑伤死亡的最常见因素。结论:寻找行之有效的控制创伤后颅内高压,防治肺部并发症是降低颅脑伤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江基尧林兆奋高国一卢亦成朱诚张光霁于明琨梁玉敏姜正武
关键词:颅脑伤病人死亡肺部并发症颅内高压跌伤坠落伤
综合性医院急诊专业质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加强综合性医院急诊质量控制,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根据上海市急诊质控标准,对浦东新区19家公立医院2008~2010年急诊运行情况进行质控考核。结果持续急诊质控检查使各医院在急诊管理及急诊技能等方面不断改善,质控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急诊质控管理是促进急诊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建设和发展管理严格、配置合理、技术精湛的急诊队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黄豪李文放林兆奋杨兴易杨华
关键词:急诊
综合性医院急诊专业质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加强综合性医院急诊质量控制,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根据上海市急诊质控标准,对浦东新区19家公立医院2008至2010年急诊运行情况进行质控考核。结果持续急诊质控检查使各医院在急诊管理及急诊技能等方面不断改善,质控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急诊质控管理是促进急诊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黄豪李文放林兆奋杨兴易杨华
关键词:急诊
多发伤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ISS分析
目的:分析多发伤早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探讨多发伤损伤严重度对伤后早期发生MODS和预后的临床意义。
许永华林兆奋赵良刘雪峰
文献传递
Jigsaw教学法与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比较两种新型教学方法 Jigsaw法和PBL法在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效果差异,以寻求更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方法将军医大学四年级实习生共123名随机分为PBL组(60人)和Jigsaw组(63人),在1例急性胰腺炎病例中分别进行PBL教学和Jigsaw教学,比较两组学生课前准备所需的时间、教师参与指导的时间、课堂表现和课后测试分数。结果 PBL组学生独立准备问题时间、教师课堂指导时间明显多于Jigsaw组(P<0.01),教师课前指导时间少于Jigsaw组(P<0.01),但两组学生准备问题的总时间和教师指导总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Jigsaw组学生把握问题关键的得分和课后测试成绩明显优于PBL组(P<0.05)。结论 Jigsaw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互动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PBL教学方法一种较好的补充和完善,是适应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新型教学方法之一。
万健郑金浩林兆奋李文放单怡
关键词:PBL教学法实习教学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