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世德

作品数:28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脊髓
  • 10篇脊髓损伤
  • 4篇截瘫
  • 3篇蛋白
  • 3篇腰椎
  • 3篇融合器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疼痛
  • 3篇椎间融合
  • 3篇椎间融合器
  • 3篇截瘫患者
  • 3篇肌肉
  • 3篇复合剂
  • 3篇促神经
  • 2篇血肿
  • 2篇腰椎滑脱
  • 2篇褥疮
  • 2篇褥疮治疗
  • 2篇生长相关蛋白

机构

  • 26篇济南军区总医...
  • 2篇泰山医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8篇林世德
  • 26篇赵廷宝
  • 13篇刘鑫
  • 12篇张云昌
  • 11篇孟庆溪
  • 9篇张晓君
  • 4篇焦守凤
  • 3篇张云吕
  • 3篇张俊江
  • 2篇钱淑琴
  • 2篇卢兆桐
  • 2篇林晓静
  • 2篇何帆
  • 1篇赵凌云
  • 1篇潘冀清
  • 1篇田昭涛
  • 1篇于大鹏
  • 1篇张昕
  • 1篇郝俊文
  • 1篇李亚洁

传媒

  • 12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第20届全国...
  • 3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当代医学

年份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再生复合剂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其内MDA、SOD和MPO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促神经再生因子复合剂N6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及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脊髓内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减轻继发性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保护受损脊髓作用的最佳介入时间。方法: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备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打开椎板不损伤脊髓,模型组造模后不予治疗,对照组分别于脊髓损伤后10、30和60 min向腹腔注射甲级强的松龙(30 mg/kg),实验组分别于脊髓损伤后10、30和60 min向蛛网膜下腔注射促神经再生因子复合剂N6(166μg/kg)。造模后24 h取材,于各时间点测得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脊髓损伤组织及血清中MDA、SOD及损伤脊髓组织的MPO活性。结果:实验组损伤脊髓组织MDA含量随着药物介入时间的延迟而增高,各时间点间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MDA含量随着药物介入时间的延迟而增高,60 min与10、30 min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损伤脊髓组织SOD含量随着药物介入时间的延迟而降低,各时间点间SOD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SOD含量随着药物介入时间的延迟而降低,60 min与10 min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损伤脊髓组织MPO含量随着药物介入时间的延迟而增高,60 min与10 min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促神经再生因子复合剂N6治疗可以提高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损伤脊髓及血清SOD含量,降低损伤脊髓及血清MDA、损伤脊髓MPO的含量,从而降低急性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达到保护脊髓组织的目的,且介入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柴星宇林世德赵廷宝
关键词:脊髓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截瘫患者的褥疮治疗
褥疮是截瘫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如枕部、棘突隆起处、骶尾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足跟部等处,其中以骶骨、大转子及坐骨最为常见。我科治疗的截瘫患者...
林世德焦守凤刘鑫孟庆溪赵廷宝
关键词:截瘫患者细胞生长
文献传递
牛骨形成蛋白与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及骨水泥复合修复椎体骨缺损:3个月效果随访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将骨形成蛋白-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用于临床修复椎体骨缺损,观察其临床效果,分析椎体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方法。方法:以2004-04/2006-02在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脊髓修复科就诊的脊髓损伤患者23例为观察对象,男15例,女8例。提取牛骨形成蛋白,制备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将二者按1∶25的质量比复合后,与骨水泥以1∶1的质量比制成复合材料,经充分的动物实验评价后应用到临床。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T10,S1采用后方入路,其余均取前路,前路以CT和(或)MRI示脊髓受压较重的一侧进入。彻底清除对脊髓形成压迫的部分,对局部遗留的空洞清理干净,待骨水泥到拔丝期时将骨形成蛋白-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物加入混匀复合在一起,复合物固化前植入椎体骨缺损部位,剩余的复合物在台下观察,完全固化后冲洗切口,缝合。为了加强重建椎体的稳定性,同时应用内固定。其中1例因椎体外壳坚硬且完整,复合材料重建后稳定性很好,故未用内固定。术后定时随访,以患者主观感觉和复查时的影象学资料为判定标准。结果:23例患者获得平均9个月的随访。①X射线片示复合材料填充的骨缺损处在术后1个月时可见复合材料与宿主骨边缘模糊,于3,6,9,12,18个月模糊程度缓慢增加,外围骨痂逐渐重新塑建。23例患者无椎体移位,与复合材料相邻的椎体无塌陷,复合材料所在的脊柱节段无侧弯,内固定物无断裂和松动。1例没用内固定的患者,也没有发生椎体移位和脊柱侧弯。②17例获得了3~12个月(平均(9±2)个月)的MRI随访。MRI示术后脊髓减压充分,复合材料处在T1像上呈低信号,复合材料与宿主骨之间没有间隙。在T2像上,复合材料所在部位呈高信号。③患者脊柱无畸形,应用后无不良反应。结论:骨形成蛋白-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是修复椎体骨缺损�
赵廷宝卢兆桐张云昌张晓君林世德刘鑫孟庆溪焦守凤
关键词:骨缺损骨形成蛋白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
经椎弓根短节段复位内固定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狭部裂并滑脱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短节段复位内固定系统附加两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狭部裂合并滑脱的手术效果。 方法:用经椎弓根短节段复位内固定系统附加两枚椎间融合器,治疗19例合并Ⅰ~Ⅱ度腰椎滑脱的腰椎椎弓峡部断裂。 ...
刘鑫赵廷宝张云吕张晓君孟庆溪林世德
关键词:腰椎滑脱内固定术椎间融合器
文献传递
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的研制及其在椎体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研制骨形成蛋白(BMP)-脱钙骨基质颗粒(DBM)-骨水泥(BC)复合材料并应用于临床修复椎体骨缺损。 方法:制备BMP-DBM-BC复合材料,在体外和动物体内进行综合评价后,用于临床修复椎体骨缺损。 ...
赵廷宝张云吕张晓君林世德刘鑫孟庆溪范清宇
文献传递
鸡尾酒神经保护剂降低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内质网应激水平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鸡尾酒神经保护剂N6对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和CHOP表达量的影响以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探讨鸡尾酒制剂对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脊髓损伤组(SCI组)、甲强龙30 mg/kg腹腔给药组(MP-a组)、甲强龙20μl蛛网膜下腔给药组(MP-b)和鸡尾酒神经保护剂20μl蛛网膜下腔给药组(Cocktail组)。采用NYU打击器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给药组造模成功后10 min即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各组大鼠于治疗后72 h,提取损伤段脊髓蛋白,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GRP78和CHOP相对表达量,灌注后取损伤段脊髓做CHOP免疫荧光染色。各组剩余大鼠每7d进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28 d时取损伤段脊髓,Luxol Fast Blue染色后观察髓鞘再生情况。[结果]与SCI组、MP-a和MP-b组相比,Cocktail组GRP7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HO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BB评分在第14、21、28 d有明显升高(P<0.05),髓鞘存留面积较大。[结论]采用鸡尾酒神经保护剂N6蛛网膜下腔给药的方法治疗大鼠急性损伤,可有效降低脊髓组织CHOP表达量,抑制内质网应激水平,促进髓鞘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
臧宇杰林世德张俊江张海静赵廷宝
关键词: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后痉挛的评估与临床进展
本文对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在脊髓损伤早期主要以预防痉挛为主,采取良性体位,尽量减少产生痉挛的不良刺激。对己发生痉挛的肢体,应先给予物理治疗,必要时辅助应用抗痉挛药物。手术治疗应十分慎重,只有严重的痉挛...
林世德钱淑琴刘鑫张晓君何帆孟庆溪赵廷宝
关键词:脊髓损伤肌肉痉挛医学康复
文献传递
脊髓损伤后痉挛的评估与临床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林世德钱淑琴张云昌赵廷宝
关键词:阵发性痉挛脊髓损伤反射亢进日常生活活动肌张力增高
脊髓损伤相关疼痛与脊髓结构重塑有关被引量:1
2016年
本实验旨在观察脊髓损伤(SCI)后损伤近远端脊髓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与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的共定位表达,探讨SCI相关疼痛与脊髓结构重塑之间的关系。
林世德张俊江臧宇杰赵廷宝
关键词:脊髓损伤结构重塑疼痛降钙基因相关肽生长相关蛋白SCI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嗅鞘细胞联合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早期观察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和异体嗅鞘细胞共培养及其联合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和胎龄4~6个月的引产胎儿的嗅鞘细胞,分别培养至传代后再共培养,将共培养的混合细胞通过手术直视下移植至脊髓损伤部位。[结果]8例脊髓损伤患者接受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和异体嗅鞘细胞联合移植,并获得1~6个月的随访,所有接受细胞移植的8例患者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其中1例术后1个月开始出现双下肢深浅感觉恢复,其余7例比细胞移植前无明显改善。[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和异体嗅鞘细胞共培养两者之间无相互抑制现象,近期观察二者联合移植修复脊髓损伤是安全的。
赵廷宝卢兆桐赵凌云陈秉耀张云昌张晓君刘鑫孟庆溪林世德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嗅鞘细胞脊髓损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